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情報史奇葩:「三面間諜」袁殊傳奇

情報史奇葩:「三面間諜」袁殊傳奇

原標題:情報史奇葩:「三面間諜」袁殊傳奇



在中國近現代情報鬥爭史上,袁殊是一位十分奇特的人物,他在抗戰前後,周旋於國共兩黨及日偽勢力之間,以多重身份,做過三面間諜,在國民黨中統、軍統,日本與汪偽以及中共幾方面的秘密關係中,縱橫捭闔,應用自如。他加入過青幫,在表面上扮演過「漢奸」角色,暗中卻又同時兼任國共兩邊的間諜,他先後坐過國民黨、汪精衛的大牢,解放後又曾被錯誤關押,歷經生死磨難,但究其根底,他還是一名中共黨員,曾為中共的情報工作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袁殊,1911年出生於湖北圻春,又名學藝、軍光,化名曾達齋。少年時代隨母到上海謀生,在極為艱難困苦的逆境中,依靠半工半讀,獲得一定的文化知識。北伐戰爭時期,一度投身於北伐軍並加入了國民黨。大革命失敗後,淪落在「狂飈社」當夥計。1929年留學日本,專攻新聞學,後因經濟拮据,於1930年冬回國。


在日本,袁殊接觸了一些進步思想,回國後他曾擔任「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常委,參加過上海左翼文藝活動。創辦《文藝新聞》,經常發表帶有「左傾」觀點的作品,他還曾披露了國民黨當局殺害「左聯五烈士」等重大新聞。袁殊與當時上海左翼文化人馮雪峰、夏衍、樓適夷等都很熟悉,在上海文藝界具有一定的影響。


袁殊在左翼文化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交際才能,很快引起了上海中共地下黨組織的注意。1931年10月,經中共情報負責人潘漢年的介紹,袁殊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參加了中共情報系統——中央特科的工作,當時他年僅二十歲。潘漢年對袁殊說:「你加入的是『秘密』前衛組織,從事的是保衛組織的秘密工作,你要在一切人面前保守組織的秘密,萬一你因保衛組織而犧牲了,那隻能做一名無名英雄。」袁殊表示接受一切條件。從此,他與中共情報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


為了黨的情報工作的需要,根據黨組織的指示,袁殊停寫了帶有「左傾」色彩的文章, 封閉了《文藝新聞》,也不再與夏衍、樓適夷等激進文化友人來往,他漸漸有意從文壇上淡出,並在社會上造成他已消極隱退的印象。

袁殊的父親是老同盟會員,在國民黨內與當時的上層社會有一定的關係,但袁殊尋機向上層滲透時,並沒有依靠他父親的關係,1932年春,他經表兄賈伯濤的牽線,利用與國民黨上海特別市黨部社會局局長吳醒亞的同鄉關係,成為吳的門客。吳醒亞是中統特務頭目,他在中統組織內成立了以「湖北幫」為主的特工組織「干社」,袁殊被任命為情報股股長。這樣,袁殊成功地進入了國民黨特工組織。又經吳的介紹,他成為「新聲通信社」的記者,出入南京政府宣傳部門,並結交了日本駐滬領事館副領事岩井英一,成為朋友。


1931 年「九一八」事變後,為了加強對日情報工作,袁殊有意識地加強了與岩井的關係。岩井英一是日本外務省在中國從事情報工作的資深特務,他和袁殊接觸後,把袁殊看做「在華親日勢力」分子。袁殊偽裝得宜,與他建立了情報關係,開始接受其每月兩百元的津貼,成為「日本間諜」。當然,這一安排得到了中共黨組織的批准。


1933年,袁殊一度與中央特科失去聯繫,轉而為共產國際遠東情報局工作。1935年,袁殊因「怪西人」事件而被國民黨軍統逮捕,並經叛徒指認暴露了身份,袁殊滿足了他們追查並找來著名電影演員王瑩(袁自述當時並不知道王是中共地下黨員)及寫份聲明承認自己過去為中共工作,今後將「擁護蔣委員長抗日」的要求,考慮到袁殊與吳醒亞的特殊關係,同時又怕開罪岩井英一,國民黨特工機關以「思想文化罪」, 判袁殊兩年九個月的監禁,實際上袁殊在獄中只待了八個月就被釋放了。出獄後,為轉變角色,黨組織同意他再度赴日本留學,成為早稻田大學歷史系的研究生。


1937年4月,袁殊從日本回國後又加入了青幫,拜在青幫「大」字輩人物曹幼珊的門下,成為可以和杜月笙、黃金榮平起平坐的「通」字輩師兄弟。這樣一來,袁殊和中統吳醒亞、日本駐上海領事館、幫會都有了聯繫,是集多種身份於一身的情報人員。袁殊巧妙地利用這種多重身份,廣開情報來源,為中共中央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情報。與此同時,他當然也在有選擇地為中統和日方提供情報。1937年6月,中共秘密組織負責人潘漢年以八路軍上海辦事處主任身份回到上海,袁殊在他領導下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重大收穫。


,

全面抗戰爆發後,袁殊在從事情報工作方面表現出來的特殊才能,引起了國民黨軍統的注意。經青紅幫大佬杜月笙的介紹,戴笠親自出馬訪問袁殊,希望他為軍統工作。袁殊將這一情況向潘漢年作了彙報後,潘漢年認為「機會難得,不可錯過」。於是,袁殊接受了戴笠的任命,再次變身成為軍統上海區國際情報組的少將組長。他一人具有中統、軍統、日本、青幫和中共五重身份,是中國情報史上絕無僅有的特例。


「八一三」淞滬戰役期間,袁殊化裝成日本學生越過戰線到日軍陣地偵察,他提供的重要情報使我方避免了重大的損失,上海淪陷後,袁殊奉中共與軍統局之雙重命令留滬工作,他以軍統少將的名義,成立了秘密行動小組,專門懲辦侵略者和漢奸,並得到了軍統局的獎勵。其中最為成功的是炸毀了日本在虹口的海軍軍火倉庫。為此,軍統給袁殊記了大功。


1937年上海淪陷後,岩井英一又回到了上海,並成立了一個日本特務機關「特別調查組」,袁殊成為其中一員。當然,這事得到了軍統與中共方面的同意。


為得到軍統的信任,袁殊按照軍統的部署,在上海積極開展了包括搜集情報、襲擊日偽軍散兵、刺殺漢奸等活動。1939年初,袁殊參與制訂了暗殺原中統特務、時已投靠日本並成為日偽特工總部「76號」頭目李士群的計劃。正當他們準備將這一計劃付諸實施時,因軍統上海區負責人王天木的被捕叛變而敗露,袁殊也因此被李士群的特工總部逮捕。


李士群過去被中統逮捕時曾受過嚴刑拷打,因而對「兩統」恨之入骨。被捕的軍統人員如不投降歸順,立即加以殺害,決不手軟。袁殊被捕後處境十分危險。生死關頭,他抱著一線希望,求救於已擔任日本領事官的岩井英一。岩井英一果然以領事館的名義,以袁殊是外務省系統情報人員為由,將袁殊保釋出來,使其避免了一次殺身之禍。

岩井英一營救袁殊,並非不求回報。而且,從認識袁殊的第一天起,岩井英一就著力培養袁殊親日,要拉攏袁殊為日效力。果然,當袁殊被安排往百老匯大廈後不久,岩井英一就向他提出要求,要他立即寫一篇談所謂中日關係的文章公開發表,實際上也就是要袁殊公開表態當漢奸。袁殊立即請示潘漢年。潘漢年早已料到岩井英一這一手,他指示袁殊將計就計,公開出面當「漢奸」,打入日本諜報機關。


潘漢年說:「我看這是個機會,也許還是難得的好機會,向敵人營壘滲透,在敵壘中建立我們的內線,需要的就是這種機會,你若真能成為汪偽政府中代表一個派別的領袖人物,不但可以起掣肘汪偽政權的作用,獲得情報的機會也更多,對革命的貢獻更大。當然,這對你個人來說是很委屈的,需要付出巨大代價,要承受親朋好友的誤解和公眾的唾棄,清白玷污,名譽掃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無故事 的精彩文章:

她是北宋末年色藝雙絕的名妓,以慷慨有快名,號為"飛將軍"。

TAG:天下無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