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不想當億萬富翁的程序員不是好老闆

不想當億萬富翁的程序員不是好老闆

【編者按】業界金童、福布斯封面人物、程序員、自主創業者、科技圈商業奇才、程序員式血汗工廠的締造者……在風雲詭譎的矽谷圈內,Joe Liemandt 身負諸多傳奇,是極具神秘色彩的「少年天才式」人物。拒絕採訪、避免公開露面、迴避對外發聲——雖不在江湖但江湖儘是他的傳說。2001 年掉出福布斯四百強榜單的他時隔十七年王者歸來,更開啟了「雲薪資」時代,然此番續寫的究竟是程序員心中的他年英雄還是今夕噩夢……

作者 |Nathan Vardi

譯者 | 彎月

責編 | 仲培藝

出品 | CSDN(ID:CSDNnews)

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市的標誌性建築——弗羅斯特銀行大樓的 26 樓,駐紮著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獵頭公司——Crossover。他們正在面向全球招聘軟體工程師,職務要求為每周能工作 40-50 小時,非全職員工,同時希望招來的合同工願意在自己家中甚至是當地的咖啡館辦公。

Crossover 首席執行官 Andy Tryba 在 YouTube 的視頻宣傳片中表示,「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總是在異地」,遠程辦公更意味著企業不用再按照當地的高標準來支付薪水——「雲薪資時代即將來臨」。

該視頻的觀看總數達 61,717 次,當然Tryba本身也是 YouTube 上知名的「說客」。他曾在英特爾公司做了長達 14 年的銷售,之後又在白宮擔任奧巴馬總統就業和競爭力委員會的顧問。自 2014 年以來,Tryba 一直是 Joe Liemandt 的得力助手,而 Joe Liemandt 則是最神秘且最具創新性的技術風雲人物之一。

業界「金童」打造屬於程序員的現實「烏托邦」

20 世紀 90 年代,Liemandt 是企業軟體業界的「金童」,未滿 30 歲便登上了「福布斯 30 歲以下神童榜單」。同比爾蓋茨一樣,他也從斯坦福大學輟學,創辦了一家名為 Trilogy 的公司,並創造了自己的財富。1996 年,年僅 27 歲的他成為福布斯封面人物。幾個月後,他又成為「福布斯白手起家 400 強風雲人物」中最年輕的一位,凈資產5 億美元。

在第一階段創業中,Trilogy Development Group 向惠普和波音等公司銷售產品配置和銷售軟體(想想這些公司賣出了多少計算機和飛機)。20 世紀 90 年代末,Trilogy 成了年輕程序員心目中最嚮往的地方。彼時,Trilogy 以男性統治的工作環境而聞名,同時也充斥著酗酒、加班、飆車、賭博等等,它是矽谷男子俱樂部的典範。旗下程序員所得報酬堪比搖滾明星,而且也可以像他們一樣參加各種派對。

雲薪資時代的企業轉型

在當時看來,這樣的企業模式也算合情合理,因為在那個時代編程是一種罕見且獨特的技能。Trilogy、eBay、Apple 和微軟等公司都在開發創新軟體,從 Web 瀏覽器到電子商務平台所有東西都是全新的。但若放到如今這個一台筆記本電腦只要 200 美元,開羅的小孩子都可以從 YouTube 上學習編程的時代,這樣的公司就有問題了,而且大多數時候程序員的工作都是更新舊版軟體,例如薪資系統和庫存管理軟體等。舉個通俗一點的例子就是,花錢請藝術家來設計瑪莎拉蒂,請機械師來換機油。

而現在面貌煥然一新的 Trilogy 則隸屬於 Liemandt 的奧斯汀私募股權公司ESW Capital,公司本身也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Tryba 認為,目前 C ++ 程序員的雲工資為每小時 15 美元,相當於亞馬遜給倉庫工人的待遇。Crossover 實際上是 ESW 的招募儲備部門,在烏克蘭、巴基斯坦和埃及等 131 個國家擁有 5000 名員工。在過去的 12 年中,ESW 悄悄收購了大約 75 家軟體公司,大多數在美國,每周大約出口 150 多個高科技工作崗位。

搶佔先機,率先觸底反彈

隨著互聯網泡沫的破滅,Trilogy 也從大眾眼前隱匿了,但如今它再次從眾多成功的科技公司(包括 Nutanix 和 SendGrid)中脫穎而出,為奧斯汀成為技術中心做出了很大貢獻。與其他互聯網財富風雲人物一樣,Liemandt 在2001 年掉出了福布斯 400 強,他不再接受新聞採訪,將 Trilogy 的美國員工外包出去,並將他的上市公司私有化。大多數人都以為 Liemandt 已經完蛋了,但事實並非如此。

Liemandt 看到了未來的發展趨勢,並決定提前搶佔先機。2006 年他悄悄開始建立企業軟體帝國,在這裡,創新和發展只能讓位於盈利。

Liemandt 利用他緊握的 ESW Capital,收購了數十家商業軟體公司,這些公司的價值從 1000 萬美元到 2.5 億美元不等。你聽說過 Nextance、Infopia、Kayako 或 Exinda 嗎?相信大多數人未曾耳聞,這些都是運營客戶服務和文檔管理等事務的公司,在幕後默默無聞地為無數企業提供服務。

Liemandt 團隊尋求的是與棘手的軟體維護合同有關的常規收入流,為了削減成本,他砍掉了研發資金和員工福利。嘗到甜頭後,他開始組建「專利訴訟戰基金」。從 SAP 到西爾斯和豐田,Liemandt 通過一個持股起訴了 20 家公司。目前他正在著手起訴福特並索賠3 億美元。

ESW 瞄準發展成熟公司的創始人和股東,Liemandt 為其提供立刻套現服務:沒有延期付款條款或突發事件,交易通常在 45 天內完成。對於底下的員工來說,情況卻完全不同,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會被更為「廉價」的海外人才所取代。

現如今,在美國科技公司當中,制定外國勞動力戰略算是標準操作。零工經濟創造了自由職業者中心,例如亞馬遜的 Mechanical Turk 市場和 Upwork,但 Liemandt 的軟體鑽取可謂將這一理念發揮到了極致——

他的員工必須同意在自己的計算機上安裝間諜軟體,以方便 Crossover 的生產力團隊跟蹤他們點擊滑鼠或敲擊鍵盤的次數,該追蹤軟體每十分鐘截取一次屏幕截圖,有時還會利用 PC 的網路攝像頭拍攝照片。

然而,程序員並不在乎間諜軟體,求職申請依舊紛至沓來,這也令 Liemandt 越來越富有——50 歲的他攜30 億美元凈資產重返福布斯 400 強。 但他並沒有為此次回歸慶祝,還推拒了本文(福布斯記者)的採訪意向。2017 年 Liemandt 就曾對話福布斯,表示:「我比較注重隱私,是一個內向的人。」

英雄落幕:雲勞動力下的程序員式「血汗工廠」

Liemandt不願暴露身份的行為並不令人意外。隨著他在全球範圍內的雲勞動力的不斷擴張,程序員工資持續下降,計算機編程也變得如同工廠的工作一般,他近乎「變態」的行徑已經將他從大學生程序員心中的「英雄」轉變成了技術圈的「不祥力量」。

二十年前,Joseph Liemandt 是科技派對上的靈魂人物。華爾街對科技類股票的狂熱每天都在飆升。比爾蓋茨、Marc Andreessen 和年輕的 Liemandt 等勵志的計算機程序員是宇宙的新主人。

Trilogy 更是一躍成為狂攬剛從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天才程序員的招聘機器。Trilogy 的工作中加班必不可少,但也意味著高昂的薪水以及頂級的待遇(比如每周五在露台上享受啤酒派對等),因此也就像大學生活一樣,只是沒有期中和期末考試。曾在 Trilogy 擔任業務開發的 Rishi Dave 說:「每個人都很年輕,我們所做的就是盡情地工作,盡情地玩。」

Trilogy 的「招聘周末」也頗具傳奇色彩——他們在奧斯汀的酒店和第六街酒吧舉行狂歡派對,還請來了漂亮的招聘人員。眾所周知,Liemandt 動輒豪贈巨額簽約獎金、保時捷和寶馬。

Russell Glass 在 Trilogy 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後來他創建了一個廣告平台,並以 1.75 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 LinkedIn,他說:「我們有點像名人。他們請來了漂亮、年輕、有趣的招聘人員,如果你是一個沒經歷過什麼的工程師或產品人,很容易深陷其中並為之吸引。」

有時,Liemandt 一時起興,他們就會在拉斯維加斯等場外舉行招聘活動,Liemandt 會在盧克索預訂套房,並在下班後用一架 737 載著他的團隊飛往會場。

Liemandt 鼓勵他的程序員賭博,還會在輪盤賭桌上給他們籌碼(回頭再從他們的薪水中扣)或直接給他們 500 美元玩二十一點。

2018 年的暢銷書 Brotopia(全名:Brotopia: Breaking Up the Boys』 Club of Silicon Valley;男性烏托邦:摧毀矽谷男孩俱樂部)重點描述了男性主導的技術企業文化,Trilogy是這種文化的始作俑者,他們「感染」了矽谷,更讓科技對女性充滿敵意。

Liemandt一如既往地秉持歧視女性的風格。在招聘頂級程序員的時候,微軟的Steve Ballmer 曾直言他擔心 Trilogy 會步 Oracle 的後塵。

然而,與微軟不同,Trilogy 的成功並非基於持續創新、新產品或品牌營銷。Liemandt 的天才之處在於將曾經手動跟蹤銷售配置的過程,轉變成了基於約束的方程式以及基於規則的軟體程序的複雜組合體。例如 HP 銷售帶有不同視頻卡或印表機的計算機系統,這可能需要不同的規格或額外的電纜,所以包裝的價格也會改變。Liemandt 開發的軟體可以在幾分鐘內處理數千種組合,從而節省資金,並避免代價極高的錯誤。畢竟對像是波音這樣的客戶來說,一個產品配置錯誤就可能會賠進數百萬美元。

Liemandt 和 Trilogy 的其他創始人在斯坦福大學讀本科期間便開發了他們的軟體。年輕的 Liemandt似乎命中注定會在商業上收穫成功。通用電氣(GE)具有傳奇色彩的 CEO 傑克韋爾奇(Jack Welch)曾是他父親 Gregory 的直屬上司,Liemandt 更是與Welch一起度過假。1983 年,Liemandt的父親離開通用,出任達拉斯一家大型機軟體公司的 CEO。在這之後,Liemandt 也開始走上了編程之路,但他同時也對創業有著濃厚的興趣,時常閱讀他父親帶回家的商業計劃。彼時他在斯坦福大學主修經濟學,下定決心要打造出連Welch和他的父親都想收購的企業。

Liemandt對銷售效率的執念是 Trilogy 創立的開端——1990 年,21 歲的他違背了父母的意願,從斯坦福大學輟學,繼而創立了自己的軟體公司。

六年後,Trilogy銷售額已高達 1.2 億美元,同時也將Liemandt 送上了榮登福布斯封面。Liemandt 最初的大部分財富都來自於 Trilogy 的一個分支業務 pcOrder.com,該網站通過互聯網向經銷商和個人售出了數千台計算機部件。1999 年,pcOrder.com 上市。不久之後,主要由 Liemandt 控股的 Trilogy 通過二次發售賣出了 1.24 億美元的 pcOrder.com 股票。Liemandt 還設立了carOrder.com 等其他子公司,但遺憾的是他沒能趕在 2000 年初的互聯網泡沫爆發之前,成功讓母公司 Trilogy 上市。

股市崩盤迫使 Liemandt 不得不重新規劃戰略,他先是裁撤了 Trilogy 的大部分員工,並以每股 6 美元的價格回購了 Trilogy 未持有的 pcOrder 公司股票,共計 3200 萬美元。 同時,Liemandt 也開始有意避免公開露面。

滿目瘡痍下,Liemandt先穩穩地控制住了 Trilogy,並開始下一步計劃。而他的新決策在當時也早有先例——美國國際聯合電腦公司(Computer Associates)的 Charles Wang(王嘉廉)就通過有條不紊地在全美範圍內收購企業軟體公司(包括 Liemandt 的父親 1987 年所在的那家公司),削減成本並掌握大型產業板塊的控制權,而一步步升級為億萬富翁。

得益於軟體維護合同,特別是與福特等汽車製造商的合作,Trilogy 仍然可以賺到錢,同時還擁有一些軟體專利。2006 年,Trilogy 以 330 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數據管理軟體公司 Versata。交易達成後,Versata 兼并了部分 Trilogy,而 Liemandt 則開始利用 Versata 展開收購,並起訴了Sun Microsystems、Sears 和 Toyota 等侵犯 Trilogy 各項軟體專利的公司。

曾與 Liemandt 和 Versata 出庭博弈過的辯護律師 Tom Melsheimer 回憶稱:「有一段時間他們的專利訴訟比產品還要成功。」

與所有 Liemandt 手中的其他實體資產一樣,Versata 也成為了 ESW 的一部分,2006 年至 2013 年期間他們發起了一系列專利訴訟。大多數案件都得到了解決,但還是有一部分發展上了法庭。2011 年,聯邦陪審團在向德國軟體巨頭 SAP 提起的專利案中,判定 Versata 可以獲得 3.91 億美元的賠償,該案最終也在 SAP 上訴期間得到了解決。

當然,也有些公司(如軟體公司 Zoho)在與 Versata 的專利侵權官司中獲勝。但單憑其在其他官司中獲得的勝利,再加上剩餘軟體合同的收入,就足以為他們的新業務計劃供上充足的火力。

2017 年 5 月,ESW 投資組合公司 Aurea 的首席執行官 Scott Brighton 走進了位於波特蘭的內聯網協作軟體製造商 Jive Software 的辦公室。 ESW 剛剛同意以 4.62 億美元現金 收購 Jive 並將其納入 Aurea 麾下。Brighton 此番前來正是為了告知公司的高管們——Jive 的工作環境即將發生巨變。

作為波特蘭辦事處的 250 名員工之一,Jive 工程副總裁Sid Bos 表示,「他們非常清楚他們的模式是儘可能地降低成本,他們稱其目標是在一年之內讓工程師的工資標準降到在全球範圍內都有競爭力的底薪水平,比如與孟加拉國或埃及同等的薪資。」

根據 Bos 的說法,ESW 認為員工的津貼和福利過於充裕,包括 Jive 辦公室每周免費的麵包,「他們為自己的新模式以及 WorkSmart 密鑰記錄等工具感到自豪。」

今年秋天,ESW 關閉了 Jive 位於波特蘭的主辦公室,在經歷了多次收購和裁員後,再加上有人主動辭職,原本的 250 名員工也差不多散盡了,如今依然在家辦公的合同工僅餘十人左右。

達拉斯的 Ignite Technologies 於 2013 年被 ESW 收購,其首席執行官 Jim Janicki 稱:「他們的員工幾乎全是外國的合同工。他們本來就辭退了大部分員工,留下來的那一小部分也都轉成了合同工。」

與 Liemandt 的其他公司一樣,Ignite 的總部很快被轉移到了 ESW 的奧斯汀辦事處,其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換成了 Liemandt 的一名得力助手。之後,ESW 又通過 Crossover 招募了一些在家辦公的外國人,繼續為現有的維護和支持合同提供服務。

對於居住在美國以外的許多人來說,Crossover 提供的薪資是夢寐以求的標準。擁有兩年經驗的軟體工程師的時薪為 15 美元;那些有五年經驗的軟體架構師可以拿到每小時 30 美元的收入。對於擁有八年經驗的首席軟體架構師,薪資可以漲到每小時 50 美元,或者年薪 10 萬美元(以每周工作 40 小時計算)。這還不如 Google 入門級程序員的薪資,據 Payscale 報道,剛畢業的大學生年收入就大約為 13 萬美元。

ESW 的合同工沒有帶薪休假、醫療保健福利或獎金,公司甚至不給他們發電腦,所以還需自備設備。在有關文書和法規方面,合同工不得不自己向當地管轄區報告和納稅。Crossover 管理人員會通過測試來決定新員工是否能夠處理分內工作並勝任其所在的崗位,通常新入職的員工需要花費數天時間參加在線培訓,以標準化工作流程。

並不是所有獲得 Crossover 雲薪酬的人都對此很滿意。2015 年,Alejandra Marquez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首都)的家中辦公,她的工作是為 Crossover 尋找程序員。她表示,「居住在委內瑞拉和烏克蘭的人真的需要錢,只要給美元他們什麼都願意干。」

但 Marquez 的工作經常會因為跟蹤軟體而遭到「碰壁」,「有了這個軟體,你就沒有任何隱私。他們可以通過桌面的相機監視你,他們可以追蹤到一切。」

有人說,Crossover 把「雲」當成了剝削軟體程序員的工具。

Alan Jhonnes 是 Crossover 首席架構師,他在巴西的家中工作一年多了,每小時 50 美元。他原以為在 Crossover 工作的體驗還算不錯,直到有一天他的團隊開始為 Aurea 工作,情況也隨之發生了變化。之前他的經理允許他們禁用 WorkSmart 的網路攝像頭跟蹤功能,但是現在卻要求打開。Jhonnes 說:「這讓我很苦惱,因為我的妻子也在家辦公,所以有時會看到我和她待在一起。」

但真正困擾 Jhonnes 的是 Aurea 要求他加倍努力在限定時間內實現生產力指標,而這些時間要求並沒有考慮所下任務的複雜性。

Jhonnes 指出,「別說 40 個小時了,即便是 50 或 60 個小時都不可能完成他們規定的指標。」所有未經授權的加班都拿不到加班費,而 Jhonnes 也在擔心自己隨時可能會被炒掉。最終他在六月辭職另謀了一份差事。

Crossover 首席執行官 Andy Tryba 同時也是 ESW 其他 12 家公司的 CEO,他並沒有因為 Crossover 的策略而感到良心不安,包括其採用的 WorkSmart 生產力跟蹤工具,Tryba 稱之為「監督你工作的 Fitbit」(Fitbit 是一款健身手環)。

在 Liemandt 不斷擴張的帝國版圖中,Tryba 最新的零工業務公司負責運營 Think3,這是一支為破產的軟體創業公司而設立的價值 10 億美元的基金,他認為 WorkSmart 生成的數據實際上可以改善程序員的工作體驗。公司發言人指出,所有合同工都授權使用跟蹤軟體。Tryba 在他的 YouTube 視頻中稱,「該工具提供了可見性,而且也為如何真正解決問題提供了可操作的指導。」

心懷不滿的員工前途堪憂,因為各個國家的技術人員源源不斷地湧現。對於 ESW 的 75 家投資公司及其客戶而言,這是一個好消息,但對軟體程序員的荷包而言顯然並非如此,他們將面臨的會是一場噩夢。

科技圈的「商界奇才」

1982 年,福布斯 400 富豪榜首度問世,其中就包括時年 27 歲的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截至目前,僅有9 位白手起家的創業家在 30 歲之前登上了這一榜單,即使是比爾蓋茨也未能做到(30 歲生日後)。下面將列出未滿 30 歲便榮登福布斯 400 強的科技圈傳奇人物名冊:

Steve Jobs:1982 年名列 27

他從里德學院輟學後,參與創辦了蘋果公司,並於 1980 年首次公開募股。後於 1982 年憑藉凈資產達 1 億美元躋身首屆福布斯 400 強榜單。現如今他的遺孀 Laurene Powell Jobs 仍坐擁 206 億美元的身價。

Michael Dell:1991 年名列 26

這位來自休斯頓的孩子最終將電腦變成了日用品,他以 3 億美元的凈資產登陸福布斯 400 強。目前凈資產 267 億美元。

Joseph Liemandt:1996 年名列 28

1996 年,Joe Liemandt 兩度登上福布斯的封面,第一次是 27 歲,當時他推出了 Trilogy 軟體,然後是幾個月後的福布斯 400 強。2018 年他的凈資產為 30 億美元。

Jerry Yang:1998 年名列 29

1998 年的雅虎是使用最廣泛的互聯網搜索引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也在這一年登上了福布斯榜單,彼時其凈資產為 8.3 億美元,目前則已達 24 億美元。

Mark Zuckerberg:2008 年名列 24

Facebook 創始人小扎是有史以來白手起家登上福布斯 400 強的的企業家中最年輕的一位,時年凈資產達 15 億美元。十年後已增長到了 561 億美元。

Dustin Moskovitz:2010 年名列 26

同為 Facebook 聯合創始人兼扎克伯格前哈佛舍友的Moskovitz僅比小扎小八天,卻花了兩年時間才以 14億美元凈資產登上福布斯 400 強,目前其凈資產為 100 億美元。

Eduardo Saverin:2010 年名列 28

眾所周知,這位 Facebook 聯合創始人一度不得不與扎克伯格爭奪以保住部分公司份額。2010 年,他所擁有的 Facebook 股權價值 11.5 億美元,目前凈資產 88 億美元。

Evan Spiegel:2015 年名列 25

Spiegel在斯坦福大學時與人共同創立了 Snapchat,四年後他首次出現在福布斯 400 強的榜單上。當時他的凈資產為 21 億美元,比現如今多 16 億美元。

Bobby Murphy:2015 年名列 27

與他在斯坦福的朋友——Snapchat 聯合創始人Evan Spiegel一樣,Murphy在 2015 年憑藉18 億美元凈資產名列在榜,但隨著 Snapchat 股價下跌,他的身價也隨之跌至 16 億美元。

相關:https://www.forbes.com/sites/abrambrown/2018/11/19/holy-cow-no-ones-done-this/#54f537a32927,Joe Liemandt 登上 1996 年福布斯封面的故事。

原文:https://www.forbes.com/sites/nathanvardi/2018/11/19/how-a-mysterious-tech-billionaire-created-two-fortunesand-a-global-software-sweatshop/#4a431b816cff

作者:Nathan Vardi,福布斯記者。

-End-

熱 文推 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SDN 的精彩文章:

程序員為什麼焦慮於編程語言和框架?
這是 1000 萬程序員都想要的格子衫!

TAG:CSD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