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有些電影,有時會領先觀眾幾十年。

1926年的最後一天,一部萬眾矚目的喜劇上映。

它其中一個鏡頭實景拍攝,號稱耗費42000 美元(約27萬人民幣),是那個時代最昂貴的鏡頭。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墜河的火車16年後才被打撈上來當廢鐵拍賣

然而影片血本無歸,導演搭進去自己的一生。

29年後,有人在導演舊豪宅發現被遺忘的拷貝。

影片重映,火遍歐洲。

又過了5年,導演被授予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導演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

74年後,2000年。

AFI(美國電影學會American Film Institute)評選影史最偉大的100部電影,這部電影名列第18。

直到今天,許多影迷看完之後都獻上自己的膝蓋。

如今92年過去,它依舊震撼人心,這部電影就是《將軍號》。

《將軍號》

The General

1926.12.31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豆瓣評分高達9.0,將近六成的人打了5星。

探長也對默片有偏見。

但自從看過一遍之後,每年的12月探長都會忍不住跟它過一晚。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影片中許多橋段都太超前,以至於90多年後的現在看才合適。

作為一部默片,它不僅不無聊,反而節奏緊張、扣人心弦。

其中的梗更是被後世抄了一遍又一遍。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在《將軍號》中,你會找到許多電影的源頭。

作為一部超越時代的片子,近百年來,它被致敬和模仿了無數遍。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復仇者聯盟3》2018,《將軍號》1926

影片改編自發生在1862年的真實事件(改編自William Pittenger的回憶錄《火車大劫案》The Great Locomotive Chase)。

主演是和查理·卓別林齊名的喜劇大師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同時他也是編劇和導演。

「將軍號」The General,是一列火車的名字。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男主強尼是一名火車工程師,說白了他就是個火車司機。

他身材矮小,面無表情,但很機靈。

他一生有兩個摯愛:一個是火車引擎,另一個是他女友。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他居住的小鎮捲入南北戰爭。

女友的父親和哥哥都參了軍,他卻因為「更適合開火車」而被拒絕。

女友以為他撒謊,撂下狠話:除非你穿上軍裝,否則我不會跟你在一起。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就這樣,男主渾渾噩噩度過一年。

他鬱鬱寡歡、魂不守舍的坐在車輪上的鏡頭成為影史經典,而這個鏡頭可能隨時要了他的命!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一年後,在火車停車,乘客就餐時,他駕駛的將軍號被北方間諜劫走。

他女友也正好在火車上被綁架。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隨後,影片開啟了前後兩段對仗敘事。

前半段是男主對將軍號的追逐。

後半段是男主帶著女友開著將軍號的逃亡。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將軍號》故事簡單,但笑料百出,被譽為默片時代最偉大的喜劇之一。

它的笑料跟當時喜劇演員跌跌撞撞賣慘不同,基頓賣的是命。

在那個沒有電腦特效的年代,所有鏡頭都是實拍!

在高速行駛的火車上爬來爬去都是最不危險的鏡頭。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動不動就是火車追尾,火車追人。

一不留神,演員就可能被捲入車底。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基頓拒絕使用替身。

再危險鏡頭也都是他親自上陣。

搞笑之餘每一秒都驚險刺激,因為很多鏡頭都是臨場發揮。

什麼摔一跤,手滑沒抓緊都是真實的突髮狀況。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讓人驚嘆的是,在在這麼危險的情況下,基頓還能製造出自然又真實的笑料。

每次遭遇危險,他都能化險為夷。

許多鏡頭都像歐·亨利的小說,既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許多影迷看完不禁感嘆:半個世紀之前,基頓就已經把火車開出賽車的感覺。

全片看下來你會忍俊不禁,同時又手心冒汗。

沒有綠幕,沒有威亞,最高時速60英里/小時(約96.5km/h),這才是真正的速度與激情。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搞笑又驚險的《將軍號》上映之初反響平平,直到幾十年後人們才開始重新審視這部片子。

而它也被評價為巴斯特·基頓最好的電影。

2000之前後,它開始在各種榜單上頻頻上榜。

1960年巴斯特·基頓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提到導演巴斯特·基頓,他的另一個名字更響亮——冷麵笑匠(The Stone Face)。

你可能只是見過這張著名的照片,但他對電影的影響,已經深入到百年來的電影史中。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警察》1922

周星馳、成龍等人的表演中都不乏他的影子。

看了他的電影才知道,原來被星爺用成爆款的梗是基頓發明的。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13號囚犯》1920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功夫》2004

也許你會覺得這些梗不足為奇。

但你要知道,即使接吻千萬遍,初吻一定會被記一輩子。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一周》1920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整蠱專家》1991

而成龍模仿的更加明顯,以至於網友戲稱巴斯特·基頓是成龍的祖師爺。

不用替身,臨場發揮,上躥下跳的表演方式完全就是基頓的復刻。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船長二世》1928 《飛鷹計劃》1991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A計劃》1983《船長二世》1928

網上流傳著一個梗。

說外國人看成龍跳躍樓頂的鏡頭,問成龍:這個鏡頭到底是咋拍出來的?

成龍說:直接跳啊。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紅番區》1995

然而基頓的不要命的「斷子絕孫跳」,早了成龍72年。

在拍攝《三個時代》時,基頓跳躍樓頂失誤,攝影師按照基頓「攝影機不能停」的要求記錄下這一切。

和基頓工作過的人都形容基頓「每次拍完電影他能活下來就是奇蹟」


基頓的藝名「巴斯特Buster」是他小時候的昵稱,18個月的時候嬰兒基頓從樓梯上摔下,他沒有受傷,還自己站了起來,於是他被稱為壯娃

buster

(搗蛋鬼,茁壯的孩子的意思)。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三個時代》1923

基頓能夠影響到中國的演員,說明他在世界上都影響深遠。

你看到的許多腦洞鏡頭,都是他半個世紀前的發明。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盜夢空間》2010 《船》1921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無姓之人》2009 《倒霉》1921

牛頓曾說過: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電影界,巴斯特·基頓就是這麼一個巨人。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13號囚犯》1920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雷神3:諸神黃昏》2017

如今再看《將軍號》以及基頓的電影,你會發現他的喜劇仍然高級。

在他的電影中你看不到低俗的屎尿操,卻能激發你內心的愉悅感。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將軍號》中他抱不動女友而摔倒

基頓對製造笑料有自己的一套理論。

早期的時候他的笑料也是「卡通式的」(cartoon gag),誇張但不現實。

這種笑料能讓孩子笑得前仰後合,但他發現成年人會覺得「假」和「幼稚」。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警察》1922

經過不斷的摸索,基頓總結出,最好的笑料一定是自然的、真實的和可信可行的(natural gag)。

一切靠剪輯、特效特意做出來的「假」笑料,都不會激發觀眾發自內心的笑。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倒霉》1921

所以他的所有鏡頭都是拒絕剪輯的連貫實拍,一鏡到底。

如果鏡頭無法在自然狀態下完成,那就說明這個梗不合格。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這幾幕至今讓人驚嘆,《福爾摩斯二世》1924

看基頓的片子,你會感受到發自內心的歡樂。

因為他早已通過實驗掌握了逗觀眾發笑的心理學原理:釋放人內心緊張和焦慮的情緒。

每次基頓在大銀幕上都能化險為夷,不僅給人帶來「虛驚一場」的快感,還給觀眾帶來逢凶化吉的錦鯉體驗。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警察》1922

在《戲夢巴黎》中導演借角色之口說出了對卓別林和基頓的評價。

片中馬修說:他們兩個人無法相比較。

雷奧說:是因為卓別林無與倫比么?

馬修說:不,是因為基頓無與倫比。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戲夢巴黎》2003

在默片時代,基頓也和其他喜劇演員一樣無數次地摔倒,四腳朝天。

但基頓總會想出許多前不見古人的神來之筆。

他不僅在笑料上領先時代,還在故事結構上超越觀眾的欣賞水平。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船長二世》1928

《將軍號》是以南北戰爭為背景的喜劇片,但片中展現戰爭的鏡頭非常少。

其中一幕是基頓為了給火車加速而奮力劈柴,他絲毫沒有注意到身後浩浩蕩蕩行進的軍隊。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將軍號》

這一個鏡頭不僅呈現了戰爭場面,更製造出莫名的笑點。

同時,時代的洪流卻成為一個小人物命運的背景板。

男主雖然改變不了歷史的進程,但他還在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將軍號》

在戰爭進行時,真正的將軍騎在馬上發號施令,基頓也拿個軍劍指點江山。

基頓最後不僅拯救了美人,還拯救了南方的軍隊。

他成為英雄,而他本是個連軍服都沒有的無名之輩。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在今天,對於一個跟「英雄」兩字搭不上邊的小人物成為英雄的故事。

我們稱之為「反英雄」或「反套路」。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將軍號》

在他的時代,喜劇片中幾乎不會死人。

但在《將軍號》里,雖然看不到血,但人真得死去。

這也是當時的觀眾無法接受《將軍號》的原因之一。

如今,這種混雜了荒誕、悲劇、死亡和痛苦的幽默我們稱之為「黑色幽默」。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將軍號》

然而,這部超越了觀眾和時代的電影成為基頓生涯的轉折點。

1926年,成本75000 美元的《將軍號》票房慘敗。

1928年,基頓的工作室已無力運轉,他選擇和米高梅公司簽約。

後來基頓稱「這是自己最錯誤的決定」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從前,在工作室獨立製作影片時,場務、道具、編劇、導演和演員他都一手抓,很多靈光乍現都是他臨場發揮。

而且有朋友投資,成本不用管。

但大製片廠嚴格的管理制度讓他無所適從,他由自由創作變成了被安排角色(後降為顧問,每周工資只有100美元)

而他後來的形象也淪為和其他普通喜劇演員一樣的貨色。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飽受作品失意和婚姻的困擾,基頓開始酗酒,再沒有20年代的風光。

直到幾十年後,人們才開始漸漸理解並學習他的作品。

1965年的威尼斯電影節,基頓受邀參加,一些記者在他將要抵達的港口徹夜排隊等候。

接受採訪時,他眼睛裡含著淚水,他說:「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參加電影節,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巴斯特·基頓在威尼斯,1965

圖片來自Pinterest

3個月後,他在美國洛杉磯去世,享年71歲。

縱觀基頓的作品,可以發現這個冷麵笑匠臉上也有焦慮、有不安、有憤怒或者興奮。

但唯一沒有的表情,是微笑。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巴斯特·基頓的電影至今還在重映,他的作品對世界的影響仍在繼續。

他不賣肉,不低俗,不玩屎尿,甚至不說話都能給觀眾帶來最高級的笑料。

他被認為是對世界電影史影響最大、最深遠的人之一。

這部電影100年後觀眾才看懂

如今互相抄襲,三觀盡毀的喜劇作者應該回頭看一看。

看一看巴斯特·基頓的作品和他留下的一句話:

一個喜劇演員做的是滑稽可笑的事,而一個好的喜劇演員是用有趣的方式來做事情。

看不完的美劇,說不完的電影,想看更多優質佳片,關注公眾號「影探」(ttyingtan),你想看的都在這裡!

(後台回復「將軍號」,一起看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