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消費外流嚴重?購物品牌和這些數據對此說不

上海消費外流嚴重?購物品牌和這些數據對此說不

「大家認為上海的消費外流很厲害,但2017年全世界(的消費者)在上海刷卡的消費額是2.9萬億,上海人去境外刷卡的消費是600億,約為前者的2%。」

12月21日,在上海市商務委通報歲末迎新活動安排及上海購物專線情況時,上海市商務委商貿處處長孔福安分享了來自銀聯的這個數據。他表示,從刷卡的數據統計來看,消費外流並沒有想像得那麼厲害。當然,如果能把境外消費的600億也留在境內甚至上海,自然是巨大的增量。今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免稅店的營業額已突破100億元,位列全球第三位。

為了把當地的消費留在上海,並把全國乃至全球的消費都吸引到上海,上海市在打響「上海購物」品牌上花了不少心思——啟動打造全球新品首發地建設,發布十條「上海購物專線」,持續創新商業模式,並藉助大數據為消費市場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

上海今年首店已超600家

據孔福安稱,今年落戶上海的「首店」數量已經超過600家,其中全國首店超過300家,數量均比去年翻番。明年還將至少爭取500家首店落地。

就在21日當天,2018徐家匯商圈首店發布季上,徐匯區一口氣發布了26家落戶徐家匯商圈的「首店」和「潮店」,包括9家全國首店,11家上海首店,外加6家潮店。

在6月14日的上海全球新品首發地媒體通氣會上,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明確提出,上海將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口博覽會」)在滬舉辦的契機,打造全球新品首發地,吸引名家新品、名牌新品、老牌新品和新人新品等在滬發布,打響「上海購物」品牌的第一槍。

上海商務委數據顯示,2017年,在上海舉行全國首發活動的國際國內品牌1265個,居全國首位;進入上海的「首店」226家,佔全國的近50%;上海時裝周新品發布近200場,是全球公認最具活力的時裝周。今年一季度,上海開設的品牌首店50家,佔全國的51.5%。

與此同時,上海國際零售商集聚度從去年的第三上升到第二位,90%的國際知名高端品牌已進駐上海,全國180個知名設計師、80個買手店品牌都集聚在上海。

在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有所回落的背景下,孔福安表示,「上海挺住了」,預計今年上海全年社會零售總額的增長還會在8%左右。

作為全國新零售的「試驗田」「競技場」,上海還在2017年迎來了全球第二家星巴克臻選烘焙工坊,天貓智慧門店、蘇寧BIU店、小紅書等零售新業態,盒馬鮮生等一批新零售模式則從上海走向全國。

星巴克上海烘焙工坊的負責人表示,自2017年12月5日開業以來,上海烘焙工坊每天平均接待8000人次,一年累計接待量超過數百萬人次,其中海外遊客佔比達40%。這是星巴克全球銷量最高的門店。正如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在2018財年第一季度財報會議上分享的,上海烘焙工坊每天的銷售額是星巴克美國門店每周平均銷售額的兩倍。目前,星巴克美國門店每周平均銷售額約為3200美元。

在孔福安看來,上海特別需要年味,「一般來說,上海一到過年就沒什麼人了」。為此,上海在12月15日開啟了2018年歲末迎新商業主題營銷活動,組織200多場特色活動,全力打造「消費品牌最新最潮,購物環境最優最好,性價比最高最划算」的購物品牌。

截至12月19日晚,「上海購物專線」線上小程序上線11周,註冊用戶已超15.5萬人。其中,奧特萊斯專線上的佛羅倫薩小鎮營造出了頗具特色的意式聖誕氛圍;特色商街專線的首站豫園也經過一輪升級改造,特別是對老字號的更新升級後,顯現出了經典的上海味道。

巧用大數據

孔福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上海正在利用大數據,重新研究重點商圈和新零售業態的布局,並在這個基礎上做新一輪的系統性規劃。

「數字化對科學規劃和精準營銷來說非常有必要。」孔福安說,把移動客流和交易數據以及商業網點地理位置的信息全部匯總到一個平台上,就會清晰地發現消費特點。

打破消費外流嚴重這一印象的也正是數據。他表示,銀聯覆蓋了一半的支付市場,所收集到的數據樣本具有一定的說服力。上海市政府正在和銀聯商務等企業合作,整合支付數據源,準確把握消費者行為習慣和喜好,並通過整合渠道資源,為消費者提供更精準的服務。

通過監測今年國慶節的上海消費數據,孔福安發現,上海的高端消費超過20%來自於北京。「大數據分析前並不知道」。

數據還顯示,上海核心商圈的外卡消費佔比基本在10%左右。孔福安透露,上海正在積極爭取於明年開出市內的免稅店。「除了老外買,即將出境的國民也能買,真正把機場免稅店搬到市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三十多年增長約850倍!中國美妝產業千億級成長魔法
福特中國高管李宏鵬離職,長安福特前11月銷量暴跌51.2%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