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下間 還有比「閑」更大的快樂嗎?

天下間 還有比「閑」更大的快樂嗎?

人們都以閑為樂,但是閑並不是無所事事。有空閑的時間可以讀書;可以遊覽山川名勝以親近自然;可以結交益友;可以喝酒;可以著書立說,天下間還有比閑更大的快樂嗎?

快節奏的生活使得如今的人們形色愈發地匆忙,為場屋得失,為官貴崇卑,為祿稟厚薄四處奔忙,卻又苶然疲役而不知所歸,身心俱累。人們喜歡用「休閑」來緩解忙所帶來的疲累、恐懼、害怕與憂慮,所效甚微。

到底,我們尋求何種意義上的「閑」呢

我們讓自己閑下來的方式主要有:旅遊、棋牌、吃喝、購物、看電影、聽音樂、運動……總的來說,就是要找點「別的」事情來做,讓自己從目前的生活狀態中抽身,短暫地把生活的焦點、把精力放在別的事物上。

看看節假日期間景區擁擠的人群,路上源源不斷的車流,可知人們對「休閑」的渴望程度之深。再看看休閑歸來的人群疲倦的神情,可知,這閑並不是真的「休」好了。

出門旅遊不是為了體驗自然、交友,僅僅是為了看看。放下手頭事、走出家門,隨興而游,或將有益於放鬆身心。不過,以獵奇、嘗鮮為目的的旅遊往往成了換一個地方去消費,所到之處,商業化的氣息如出一轍。

外出旅遊成為現代服務業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從而也成為現代忙的一個環節。居家忙、外出忙,休閑因此使人更忙

由此不難發現,現代人所關注的「休閑」表現為對生命之空暇的填充與人為之籌劃,因此是效率原則的必要補充,是人為的自我補償;這個意義上的休閑乃是「忙」的一個必要環節,或者說,閑是為了更好地忙。

人們生命的空餘處被填滿,包括時間、空間上的空白。要是無空,生命就無法鬆弛、休整,這也是休閑結束後會感到累的原因

可見,對於閑,我們需要換一種態度,從「休閑」向「修閑」轉變

據《說文解字》,現代漢語的「閑」義由古文字閑和閑共同產生。前者重空間,後者重時間,兩義相融合而構成了時空交融的閑。

就「閑」而言,它是會意字,從門中有木,本義是柵欄。門中設有木頭,自然就有內與外的區別,這是對獨立空間的需求。

就「閑」而言,《說文解字》曰:隙也。從門從月。徐鍇曰:「夫門夜閉,閉而見月光,是有閑隙也。」

閉門見月,門縫裡的日月之光展現的是日月交替運行的間斷性以及節奏性,天地四時的運行莫不如此,莫不有自己的節奏與秩序,節奏間的轉換,產生了間隙,也產生了閑暇,這是對時間的要求。

「空出自己」是「修閑」

空出自己,是讓心思、身體有舒展的時間和空間。舒展身心需要閑理智、閑意志、閑慾望、閑情感。閑理智是儘力空理智不用,不時刻以算計、效率作為評價人、事、物和自己行為的唯一標準。

閑意志是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自然界,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

荀子說:「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夫是之謂能參。列星隨旋,日月遞照,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

萬物生長,各有其時,人乃天地萬物間的一部分,有自己的職責,若是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自然界的其他生物,違背其生長的規律,只會適得其反。閑慾望就是孟子所謂的「寡慾」。

基本的飲食之欲不可或缺,要淡化的是對名譽、地位以及權勢的慾望

閑情感是不被情感所左右,不讓其成為自己立身行事的依據。情感的泛濫會導致行為或「過」或「不及」,過喜則會過分的投入,過怒則會過分的剝奪。

《中庸》強調情感的中和,正是為調整行為上的「過猶不及」: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空出物」,是「修閑」

放下對物的過度束縛,放開、放手、放下,給物自由展開的機會。在古典智慧里,人們以「閑」的態度對萬物,飽含著對萬物的慈愛與尊重。

莊子反對人運用「機心」御使它物,主張齊萬物而為一。莊周夢蝶的故事以及莊子與惠子對魚之樂的辯論裡面的主角都不是人,而是充滿生機的其他動物。

墨子則本著實用的精神主張節用,反對對物的過度使用。

至於儒家,《中庸》里「成人成物」的主張,則是將人的道德修養的實現寄托在與萬物共生的過程中:「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王陽明「天地萬物一體之仁」的主張則是以一己之心體察天地萬物,涵詠萬物,對萬物存仁厚之心而非無節制的奪取、蹂躪。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時輪迴。天地為我們安排了冬季,是讓天地之間的萬物休養生息。

每年冬季都會如期到來,可人們卻讓自己,讓大地萬物忙個不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論語》:主動學習的人才是聰明的人
一天沒睡醒無妨 就怕一輩子都不清醒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