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科學家發現一條新的感受疼痛的神經通路

科學家發現一條新的感受疼痛的神經通路

科學家發現一條新的感受疼痛的神經通路
Credit:123RF


手被紙劃破後,大部分人下意識的反應就是用嘴吮一吮。像擦破皮、起水泡、砸到手指都是完全不同的疼法兒。最近的動物實驗發現,有一條神經通路可能是讓我們在受傷初始的痛感消退後還會持續疼一段時間的「罪魁禍首」,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一些止痛藥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帶頭進行了一項研究,關於疼痛如何從創口「傳達」到大腦,以更清楚的了解產生各種急性和慢性不適的不同「傳輸線路」。無論是腳趾骨折、腳掌被扎還是皮膚被燙,身體的基本反應都是一樣的,「告訴」我們立刻躲開危險源。這種被稱為「傷害性感受」持續的時間很短,但足以讓我們遠離危險源,避免二次傷害。但在經歷了開始的這種較劇烈的疼痛後,根據創傷的嚴重程度,我們還會經歷從幾秒鐘、幾分鐘到幾天的不適感。有時我們會用彈力帶之類的「繃住」受傷處或用冰敷來「冷卻」傷口,以減輕疼痛。

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神經生物學家Qiufu Ma用了數年時間致力於研究疼痛和瘙癢的神經傳導通路。研究結果使他和他的團隊推測,這兩種不同階段的「疼法」有著不同的神經通路。


眾所周知,我們對創傷性刺激的感知是一種「牽扯」很多被稱為「傷害感受器」的神經的複雜「流程」的結果,各種神經通路將信息傳遞到脊髓和大腦。但對這一「流程」的細節我們仍不是完全清楚。比如,大腦中的「疼痛網」是我們感知疼痛的主要原因么?或者比這要更複雜?還有,不同的痛感是由不同的神經系統處理的么?還是一套神經系統就幹了所有的活兒?


為了驗證是否有不同的「通道」,Ma和他的團隊觀察了一種最先發現的、與傷害性刺激有關的脊神經。細胞里所攜帶的一種被稱為Tac 1的基因對神經的作用至關重要。研究一種基因的作用的基本方式就是「關閉」它,看看會有什麼反應。在人體上進行這種實驗是不可能的,只能靠「偉大的」小白鼠。奇怪的是,即便「關閉」了這種基因,小白鼠對疼痛仍有反應,刺或者「踩」它的爪子、或是喂芥末油,它們仍會感到疼痛。但與那些Tac 1基因完好的小白鼠不同,這些受到傷害的小白鼠並不急著去處理傷口,這說明這些脊髓神經的作用可能是通知大腦身體受到傷害的「消息」。


跟蹤它們到神經末梢,團隊發現還有另一種神經,這說明從「源頭」開始,就有完全不同的神經通路。因為辣椒素受體TrpV 1,這些神經彼此已經很「熟悉」了。它們不僅對帶來灼燒感的溫度和辛辣物質有反應,還會在炎症所釋放的介導化學物質下變得更加敏感。

開始的陣痛和後面的持續不適有不同的傳導通道,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一些止痛藥在動物實驗上效果明顯,但並不能很明顯的緩解後續的不適感。很多止痛藥都是針對動物實驗中,動物對疼痛的第一反應研製的,比如迅速縮回爪子。但少有針對研究團隊所發現的那種後續揮之不去的不適感的。


這是個有趣的發現,但動物實驗也拋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準確的說明結果的問題。舔舐傷口是減輕疼痛的一個好方法,但是我們並不能問動物「你舔完是不是就不那麼疼了呀?」Ma也說:「你怎麼可能指望小白鼠告訴我們它的感覺呢?這是永遠無法解決的問題。」


但是,這個發現還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更深入的研究能夠為研製針對這種痛感傳輸通路的止痛藥提供一個切入點。我們代表那些忍受慢性疼痛的人,希望這個發現有一天能夠緩解他們的痛苦。


該項研究已發表在Nature上。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行走的五花肉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喜歡的人發來信息,應該秒回還是晚回?
有公司聲稱找到了失落古城「亞特蘭蒂斯」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