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巔峰時期的蘇聯有多強大?

巔峰時期的蘇聯有多強大?

原標題:巔峰時期的蘇聯有多強大?


用「窮凶極惡,為所欲為」來形容巔峰時期的蘇聯,一點都不為過。巔峰期的蘇聯曾經號稱:「5天內橫掃西德前線的北約國家,7天之內打到英吉利海峽,3個月蕩平歐洲大陸。」揚言可同時單挑歐洲和美國,當時的蘇聯就是這麼霸氣,就是這麼不講理,實力就擺在這,不猖狂都不行。


(鑄造蘇聯輝煌的勃列日涅夫)


蘇聯最輝煌的時期是1975年到1982年間的勃列日涅夫當政期,此時的蘇聯經過快速發展後和美國雄霸世界。在70年代末期,蘇聯在戰略態勢上壓制了美國,迫使美國採取戰略收縮政策,曾經強大的歐洲在蘇聯鋼鐵洪流面前瑟瑟發抖。依靠著盛氣凌人的空間科技、舉世無雙的核潛艇技術、尖端的戰略導彈以及強大的核武庫,令歐美如鯁在喉。這時的蘇聯是神一樣的存在。那麼巔峰時期的蘇聯有多強大呢?我們列舉一下。


?


(蘇聯戰略核導彈)

1、蘇聯的幅員遼闊讓美國望塵莫及


蘇聯當時是合併了白俄羅斯、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等國後,總面積超過2200萬平方公里,足足佔據了六分之一的世界陸地面積,是日本國土面積的58倍,是美國的2倍多。1991年時人口高達2.8億,而美國人口為2.5億,面積和人口占絕對優勢。蘇聯是如此的幅員遼闊,自然資源極其豐富,尤其是油氣資源是獨步世界的,這個曾經的最大產油國,靠石油走向了巔峰。而且蘇聯的人口素質都比較高,擁有大量的勞動力資源,其整體的國民素質比老美還要高。



2、經濟實力雄厚,重工業一枝獨秀


從蘇聯的經濟和工業來說,蘇聯是當時全球第2大經濟體,重工業規模超過美國,名列世界第一。1975年,蘇聯的工業總產值相當於美國的75%,但其財政收入和軍費開支與美國基本相當。當時的蘇聯是犧牲了經濟,大力發展軍事,經濟結構是畸形的,輕工業和日用品發育不良。蘇聯在水泥、鋼鐵、石油等重工業方面超過了美國,居世界第一。

1978年,蘇聯的鋼鐵總量達到1.5億噸,是美國的2倍;石油產量為6億噸,是美國的1.4倍;天然氣產量為4000億立方米;水泥產量為12500萬噸,是美國的1.6倍;紡織品產量為71億平米,是美國的1.8倍;收割機產量為11萬台,是美國的3.6倍;拖拉機產量為55萬台,是美國的2倍;奶製品產量為9000萬噸,是美國的1.6倍;捕魚量為920萬噸,是美國的2.6倍。但其它的輕工業是與美國有一定差距的。



(蘇聯戰略核潛艇)


蘇聯在軍備生產能力上,也是世界第一。每年可生產3000輛主戰坦克,5000輛裝甲車,300枚洲際彈道導彈,10艘潛艇,70艘水面艦艇。這個能力是其它國家望塵莫及的。


3、軍事實力與規模令歐美不寒而慄

蘇聯當時擁有400多萬常備軍,其中有200萬陸軍、40萬空軍、40萬海軍、60萬防空軍、30萬火箭軍及其它軍種,預備役部隊超過2000萬。而當時的美軍包括文職也差不多400萬,但美國陸軍只有100萬人。


陸軍實力世界第一


蘇聯陸軍當時擁有6.5萬輛坦克、7.5萬輛裝甲車、2.9萬門火炮,蘇聯陸軍被譽為「鋼鐵洪流」,實力世界第一當之無愧,抹平歐洲並不誇張。


(蘇聯鋼鐵洪流)

海軍實力世界第二


蘇聯海軍當時擁有2000餘艘艦艇,其中裝備有10艘航母,79艘彈道導彈的潛艇,268艘巡航和攻擊潛艇,193艘水面主艦,797艘小型水面艇,187艘登陸艇,269艘輔助船隻。擁有100艘核潛艇及100艘常規潛艇。這些海軍裝備游弋於世界各地。


空軍實力世界第一


蘇聯空軍當時擁有近萬架各類飛機,其中空軍有752架遠程轟炸機,5200架殲擊機、轟炸機和強擊機,620架運輸機和200架直升機。防空軍擁有1300架各型殲擊機,9600部防空導彈發射架,7000部雷達,100部反彈道導彈發射架,1400枚洲際導彈,戰略作戰飛機1700架,規模為世界第一。



(暴風雪號太空梭)


核武器獨步天下


在核武器方面,蘇聯巔峰期擁有4.5萬枚核彈,而同期的美國僅有3.3萬枚,足夠摧毀地球數遍。這也是全球最畏懼蘇聯的地方。


據說蘇聯當時為了防止美國的核打擊,給每個營配備4萬把AK47步槍,為了核打擊後武器的正常使用。蘇聯在1981年為了炫耀武力,進行了為期8天的海陸空及戰略軍聯合演習,投入兵力50萬人,坦克上萬輛,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演。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標誌著蘇聯霸權達到峰值。這時候的蘇聯是一種變態的存在,但這種窮兵黷武式的發展,註定不可長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容嬤嬤說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那些真正做到「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上馬定乾坤」的英雄
寧古塔有多可怕,為何有些歷史記載的滿清官員都怕得要死?

TAG:容嬤嬤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