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中國父母最應補的一課,就是對孩子的金錢觀教育

中國父母最應補的一課,就是對孩子的金錢觀教育

中國父母最應補的一課,就是對孩子的金錢觀教育

不少家長有這樣的憂慮:為了孩子能夠得到最好的教育自己每天辛勤工作、省吃儉用,想方設法地掙錢、攢錢。

然而,孩子卻不能體諒大人賺錢的辛苦,揮霍無度,花錢如流水一般,完全忽略了金錢背後的勞動付出,而這就是中國孩子財商教育缺失的顯著表現。

中國父母最應補的一課,就是對孩子的金錢觀教育

不僅是兒童,很多成人的金錢管理能力也很薄弱,缺少對金融風險的基本認識。

某大學生P2P借貸數千元因未能及時還款,利滾利成數萬元,連續在多個平台借貸,最終不堪重負產生輕生行為。一些年輕女孩想輕鬆賺錢,非法取卵,導致終身不孕。某男子買彩票中500萬,結果財產很快揮霍一空,嚴重的甚至負債纍纍。

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將來有其他人取代你來教育他。其他人是誰?也許是債主,也許是奸商,也許是警方,也許是騙子。

——《富爸爸,窮爸爸》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份美國教育網站出爐的清單:《孩子應該知道的趣味經濟學常識》

這份清單里有八條是在十歲前孩子要知道的,並且設計了一些非常實用的活動:對於小寶寶,怎樣讓TA正確認識錢的價值,了解錢要通過相應的工作來賺取,學會區分TA想要的東西和TA所需要的;對於大孩子,怎樣進行理財教育,學會節儉、儲蓄和基本的經濟常識,同時平衡好金錢和生活。

3——5歲

第一件事:你需要錢來買東西

? 認識錢及其面值。

? 和孩子討論怎樣珍惜免費的東西,比如和朋友玩耍的時光。

? 確定哪些東西是需要花錢的,如冰淇淋、汽油或衣服。

3歲,孩子就開始對錢產生好奇。雖然不能完全理解錢是什麼,但他們喜歡觀察和模仿大人的行為。孩子在觀察模仿中,會逐漸形成自己的概念。

但有時候,孩子的觀念並不正確,他們會認為錢只要向爸爸媽媽要就會有,只知道錢可以買到想要的東西,卻不知道背後也需要付出。所以經常在街上會看到,孩子想要的東西父母不給買,他就會滿地撒潑耍賴。

當3歲孩子對金錢產生好奇的時候,家長就可以開始給孩子關於金錢的教育了。在理解錢的意義過程中,關於錢的第二件事情對他們尤為重要。

第二件事:你需要工作來賺錢

? 向你的孩子描述你的工作。

? 跟孩子在小區或街道散步時,把遇見的人正在做的工作講解給孩子聽,如公交車司機、警務人員等。

? 向孩子解釋,那些開創自己企業,如服裝商店、餐館的人,他們被稱為企業家。

? 鼓勵孩子設想一下,她如何設立一個飲料攤或賣甜點賺錢。

很多孩子都會捨不得父母去上班工作,而且他們也不明白錢是需要賺的。從4歲開始,可以適當引入工作這個概念,並且開始建立工作和賺錢的聯繫。

父母有機會的話,可以把自己工作的環境拍個小小的視頻或者拍一些照片,放給孩子看,告訴孩子,「看,這是爸爸工作的地方,爸爸工作的地方是生產巧克力的。爸爸很愛自己的工作,工作不僅可以賺錢,而且工作還能幫助到很多其他人。」

中國父母最應補的一課,就是對孩子的金錢觀教育

這其實是最直觀的讓孩子理解「工作」概念,而且特別重要的是,父母對於工作的態度,「不僅是賺錢,還能實現個人價值幫助他人」,是可以讓孩子受益一輩子的。

等孩子逐漸有了「父母工作」的概念後,就可以擴大各種工作範疇。比如有的城市是有兒童職業體驗館的,就可以帶著孩子去做模擬醫生、老師等;在家也可以買一些這樣的扮演衣服,或者買一些這樣的繪本。這些啟蒙不僅僅是財商的培養,也是打開了孩子對於今後人生夢想的大門。

第三件事: 你可能需要等待才可以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 讓孩子明白盪鞦韆時應當排隊等待,她期待的假期也一樣需要等待——有時我們必須等待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

? 準備三個存錢罐和標籤,一個用來儲蓄,一個用來消費,一個用來分享。

? 讓孩子把一部分錢存進儲蓄罐,等攢到了足夠的錢TA可以為自己買一個玩具,或者用這筆錢招待小朋友。

「媽媽,我怎樣才能買到那個娃娃呢?」「我很喜歡那個手錶電話,媽媽你什麼時候有錢給我買呢?」

當我家大妞知道每一樣商品都是有一定價格,並且每個月的工資收入並不是都是用來「買買買」的,於是她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說實在,我們家長一直跟孩子哭窮,並不是一個好辦法。這樣會給孩子一種混亂的價值觀,家裡明明過得挺好的,可是媽媽還是說沒有錢。而且以後孩子就算掙到了錢,也會學樣哭窮,對自己和家人都會很吝嗇,捨不得花錢。

錢不僅能買到東西,更重要的是滿足心愿的儀式感。

所以我這樣告訴大妞:「其實,你可以和媽媽一起攢錢買,把平常的零花錢攢起來會積少成多,就能買到你想要的東西!」

她一下來勁了,「那要多少才能攢到呢?」

「那要看你願意花多長的時間來攢錢,攢的時間少,花得多,自然攢錢就困難;攢的時間長,花得也很少,那麼攢錢就又快又容易啦!」

其實大人們大多數是因為想要為了將來買現更大的夢想,或是為了應急的時候做準備而節省用錢。

中國父母最應補的一課,就是對孩子的金錢觀教育

但是,對孩子來說,聽到媽媽沒錢的回答時,會不禁想「我家原來很窮」。對於大人來說是很小的謊言,卻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家很貧困,而放棄自己想要的東西。其實大人應該向孩子傳達這樣的觀念,「不要把錢用在零碎的飲料、零食和玩具上,而應為了今後更大期待而把錢存起來」

第四件事:你想要的東西和你需要的東西之間是有差別的。

? 外出購物時,列出必需品,如食品和衣物,並聽聽孩子想要什麼東西,以及哪些是可買可不買的。

? 談談你家如何決定買什麼和不買什麼。什麼是更重要的,餅乾還是新鮮水果?飲料還是牛奶?

?將你們用於食品、租金或房費、衣服等的開支列成一個餅狀圖,再列出「可買可不買的東西」,讓孩子明白:我們只有一定額度的金錢可供花費。

孩子們容易受到廣告的影響。在看電機的時候,當玩具和零食的廣告播放時,會情不自禁地有「想買」的衝動。在這之中要先考慮真正想要的必需品有哪些,再考慮如何將高價品購入。

作為家長要讓孩子看到自己是如何使用金錢的,井向孩子多傳達父母的金錢觀。

家長要告訴孩子「為了購買你最想要的東西,就要捨棄目前不很需要的東西讓數子理解這樣的介值觀。這樣,孩子會學到「為了很期待的東西少須要學會放棄眼前不是很重要的東西」這樣的道理。

6——10歲

第五件事:你的錢該怎麼花,要自行做出選擇

? 讓孩子參與你的一些小決定,例如在雜貨店,解釋為什麼你選擇了這件商品而不是另外一件。

? 給孩子兩美元,讓她選擇買哪種水果。

? 跟孩子一起購物的時候問問自己:我需要這個東西嗎?我能買它嗎?別處能不能買到更便宜的?

去商場、超市的時候,可以給孩子一個明確的限額,如果買的東西超過限額,可以攢著錢下次買。但是,哭鬧的話下次就不會有零花錢了。

中國父母最應補的一課,就是對孩子的金錢觀教育

當我們看待孩子是平等、獨立的態度,他們的行為往往會符合我們的期望。反而家長越是命令式、居高臨下的要求孩子,他們就越容易孩子氣的「無理取鬧」。

這樣的約定,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也像個大人了,媽媽會和他商量事情。孩子拿著錢就像是一個任務,要選到最喜歡的玩具,他們就會開始思考、分配、取捨。從而避免在商場這個也要、那個也要,不給就哭的場面。買到的玩具孩子也會更珍惜,不會買來兩三天就壓箱底,這不就是好的消費觀和價值觀嗎?

第六件事:購買東西之前,貨比三家是個好習慣

? 買玩具時,和孩子在不同的網店和實體店比價。

? 使用優惠券和打折卡,並告訴孩子可以節約多少錢。

? 如果她幫你剪或者列印優惠券,考慮把節約下來的金額給她支配。

想讓孩子成為聰明的消費者,先要讓他們看到家長認真購物的樣子。讓孩子了解在消費前要認考慮買哪樣商品、買哪些等等。隨著消費經驗的提升,孩子會慢慢意識到商品和金錢的關係。

同樣是10元,可以購入的商品有很多種,即使是同樣的商品,在不同的商店裡的價格也有可能不同。

在同樣的商店,商品的價格也可能隨著日期或時期的不同而不同。這些對孩子來講都是一個個的重大發現,原來10元可以買到一大盒果汁,也可以買一小盒果汁。

同樣是果汁,品質與價格會不一樣嗎?

如果制果汁的公足很知召的品牌,或者果汁本身是由很少見的水果原料製作而成,那麼果汁的價格就會比較高。

還有一種情況是,商品的內容是一樣的,但是為商品宣傳的代言人是人氣高的明星,出售價格也有可能會提高。這是因為這樣的服務或品牌的價值也被包含在商品的價格中了。

中國父母最應補的一課,就是對孩子的金錢觀教育

在學習了這識和有了消費經驗後,孩子會有一套自己選擇商品的標準。在和孩子一起買食品的時候,應該教給他看商品包裝上的使用期限和保質期等說明。這都是通過不同需求角度來解決消費問題的好習慣。

第七件事:將個人信息放到網上與人分享,可能是代價高昂的危險行為。

? 知道你的孩子會經常瀏覽的網站。

? 決定哪些網站是合適的,用父母控制軟體阻止任何不適當的網站。

? 確立規則:孩子不可以在網上泄露任何個人信息,包括生日、地址、電話號碼、學校等。

? 沒有父母許可,不可以在網上購買任何東西。

福建福州11歲女孩小麗在某直播平台上購買虛擬物品「打賞」主播,用媽媽的支付寶密碼陸續花掉了4萬多元;江西修水縣9歲的小悅進入一個「我的世界」直播房間,在主播不停「點名感謝」下,先後「打賞」這位主播2.1萬多元……

據上海市信息安全行業協會的初步調研,發現在網路直播每個平台差不多有15%左右都是未成年人在觀看,但是他們的安全意識相對來說確實是非常缺乏。

家長不僅要讓孩子知道,要保護好自己的人身財產安全,還要知道保護個人上網安全也至關重要。網路上個人信息的泄露,同樣會造成自己人身財產的安全受到侵害。

第八件事:把你的錢存進儲蓄賬戶里,既安全可靠,又能收到利息。

? 和孩子一起參觀附近的銀行。

? 詢問儲蓄賬戶的利率。

? 和孩子一起算算她的賬戶里存了多少錢,如果銀行倒閉,她可以得到多少錢。

? 為你的孩子開一個儲蓄賬戶。

自主意識,是激發所有孩子積极參与一件事情的源泉動力。培養孩子的財商,也需要有這樣的自主力量。當孩子有了自己的存錢罐或者理財賬戶,自然而然的他們就會關注財富的來去增減。

壓歲錢是寶貝人生的第一桶金,同時可以成為寶貝財商培養的一部分。把壓歲錢的支配權給孩子,讓孩子選擇是買東西還是存起來還是組合消費,「當家作主」後的娃娃,會熟悉自己的實際支付能力,也為自己制定購買計劃有理性的安排和思考。這會讓寶貝很好地控制慾望和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把過年的壓歲錢、平時給孩子的零花錢存進去。讓孩子拿著銀行卡,告訴他這裡面是他自己的小金庫,再花錢的時候孩子就明白,買到了東西,自己的小金庫就少了一些錢,錢不是樹上長的,也不是大風刮來的。當然密碼最好還是不要告訴孩子(免得小傢伙連卡帶密碼都給別人了),每次取錢的時候都和孩子一起操作就好啦。

中國父母最應補的一課,就是對孩子的金錢觀教育

如何傳承財富,才能讓後代保持對財富的「飢餓感」,而不失去創造財富的能力,顯然只給錢是不行的,還要教給他們創造財富、保護財富的能力。

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引導他們在財富的輔助下,擁有健康、積極的人生。作為新一代的父母,你想讓孩子成為努力賺錢的富一代,還是坐享其成的啃老族呢?

期待更多的中國爸爸媽媽傳給小孩的不僅僅是物質財富,更重要的是一種財商啟蒙,從小培養起來的高財商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