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國農民,一人種地十六畝,一個頂倆,秘密只有兩條

秦國農民,一人種地十六畝,一個頂倆,秘密只有兩條

秦人農業之謎之二:


秦國農民,一人種地十六畝,一個頂倆,秘密只有兩條

秦人發跡於甘肅禮縣,而崛起於陝西關中,經過長期的征戰最後一統天下。秦始皇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然而,也是一個短命的王朝。他的崛起和覆亡成為許多人探討的問題。

秦國農民,一人種地十六畝,一個頂倆,秘密只有兩條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這些年,人們對秦人奪取天下的原因,從軍事、政治等多個角度進行過各種各樣分析和研究,這些文章一經刊發就吸引了大量的眼球。究其原因,秦王朝自身發展體系對現代人有著無窮的啟迪。今天我們來說說,秦人的農業。

秦人最早大面積使用了鐵農具。中國最早冶金術的發源地在甘肅。在距離秦人發源地禮縣不遠的的東鄉林家遺址,二十世紀曾經出土了中國最早的青銅刀。在戰國時期,秦人所掌握的青銅冶煉技術,可以稱得上空前先進。這也使秦人能比較容易地掌握鐵的冶煉技術的原因。

考古證明,秦人是大量使用鐵器的群體之一。鐵器的鑄造和使用,是古代生產技術的一個飛躍。早在春秋初期,秦國就有鐵出現了。《詩經 秦風》中曾寫道:「駟驖孔阜,六轡在手。公之媚子,從公於狩。」這段詩文中的駟驖,就是指四匹鐵青色的馬。

秦國農民,一人種地十六畝,一個頂倆,秘密只有兩條

《史記 太史公自序》記載,司馬遷的四世祖司馬昌就曾做過秦國的鐵官,主要負責向私營冶鐵業收取賦稅,同時也管理官營採鐵和冶鐵。據記載秦人的鐵官中有左採鐵、右採鐵。

秦人對鐵器的管理非常嚴格,在秦國如果損毀一件鐵器,不僅使用刑法,而且「吏主者負其半」,就是說,管理人員也要負一半的責任。

陝西鳳翔縣的秦公一號墓中曾經有一批鐵鏟、鐵鍤出土。專家推斷鳳翔的秦公一號大墓可能是秦景公的墓,其時代大約是公元前557年到前537年。這些鐵器是我國北方時代最早的鐵農具。從而證明了春秋中期,秦人就擁有如此先進鐵農具。

秦國農民,一人種地十六畝,一個頂倆,秘密只有兩條

在戰國時代,六國一個勞動力耕地的畝數,相當於今天的8畝左右,而秦國一個勞動力耕作的面積達到了近十六畝。可見,秦國一個勞動力的工作效率是六國一個勞動力的兩倍。可以這樣說,秦國農民「一個頂倆」。秦人的勞動效率高,這與秦人普遍使用鐵器有關,也與秦人使用了畜力有關。

秦人先祖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於「汧渭之間」,結果「馬大蕃息」。秦人不僅善於養馬,而且對如何管理馬匹也有嚴格的規定。專家研究認為:「秦國在農耕使用畜力中廣泛使用了馬、牛,而且秦人先使用了馬耕,其次才是牛耕。」在秦人制定的法律中年個有:「故盜馬者死,盜牛者加」的說法,可見,秦人在對馬和牛的態度上,馬要重於牛。

在秦昭王時期,秦國在農業生產中已經普遍使用牛力 耕作。這成為秦人國力的一個標誌,也是秦國農民「一個頂倆」的基礎。

秦國農民,一人種地十六畝,一個頂倆,秘密只有兩條

王文元(蘭州老王)原創作品。轉發惠己利人!讚賞堅持動力!留言精神鼓勵!

歡迎朋友們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