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羽曾暫降曹操,封神不及張飛早,為什麼忠義化身是他而非張飛?

關羽曾暫降曹操,封神不及張飛早,為什麼忠義化身是他而非張飛?

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難發現,雖然在我國封建社會中,忠義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品質,但在那個亂世中,卻出現了降將遍地走的狀況,當時的名將,大都有過另投明主的經歷。拋開其他不談,單說大多數人最熟悉的蜀漢五虎將。其中的關羽,曾在下邳被曹操生擒,從而暫降曹操;趙雲原屬公孫瓚麾下,卻對劉備許下了「終不背德也」的誓言;黃忠原是劉表麾下,卻在荊州易主後,先隨眾人投降了曹操,又在劉備攻下長沙後,成為了劉備的部將;馬超落難時被張魯收留,意識到張魯難成大事後,才向劉備密書請降。

也就是說,五虎將中,只有張飛一個人,真正做到了從一而終。不過,說到此處,我們不禁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既然張飛才是五虎將中,唯一一個沒有投降經歷的人,為什麼最終成為忠義化身,被千古傳誦的,卻是關羽呢?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關羽早早被封神,受到了世人的崇拜與供奉,擁有著更大的影響力,而且他雖然曾暫降曹操,最終也還是回到了劉備身邊,選取他作為忠義的化身,是理所當然的。

可是,如果我們細讀史料,就會發現,其實張飛比關羽更早封神,《桓侯靈異志》記載,他剛剛去世,就被立廟供奉,很快就被奉為了城隍,後來更是成為了陰陽兩界大巡環使,專管三界不平事。而關羽到了唐朝才得以隨姜太公入武帝廟,宋朝時才開始被不斷加封,直到清代才取代岳飛,成為了新一代武聖。那麼,為什麼關羽能越過張飛,成為忠義的化身呢?對於這個問題,小編有以下幾點猜測。

一、關羽因忠義而死

我國有句老話,叫作「死者為大」,好像一個人不管生前如何做惡,他死後也都能夠一筆勾銷。而如果一個人死的非常偉大,那麼就算他的人生有再大的污點,也可以被忽略,甚至得到世人的敬重。關羽本身就不算惡人,他最終的死亡,也是因為被東吳生擒之後,寧死不降,用實際行動表明了何為忠義,這是令人敬佩的。而張飛雖然一生忠義,但是他的死卻有幾分咎由自取的意味——因為暴而無恩,遭到了屬下的背叛和刺殺。這樣的死因,並不算光彩。兩相對比之下,關羽比張飛更適合被打造成忠義的化身,用來教化百姓。

二、張飛沒有經歷「考驗」

不過,漢末三國時期,為全忠義寧死不降之人也有不少,例如面北而死的審配,死忠於呂布的高順,高呼「老臣終不復事二主」的張任,等等。那麼為什麼他們也沒能成為忠義的化身呢?其實原因很簡單——他們與張飛一樣,生有沒有經歷過「考驗」。這些人大都一直從一而終,最終因忠義而亡。可是關羽不一樣,他不僅在最終面對東吳時,選擇了寧死不降;還在暫降曹操之後,選擇了放棄高官厚祿,回到劉備身邊。不僅做到了「威武不能屈」,和「貧賤不能移」,還做到了「富貴不能淫」,而且曹操饒他性命,他替曹操斬顏良,解白馬之圍,也算是恩怨分明,有君子之風。

張飛,以及我們前面提到的幾個名將的經歷,卻都沒有這麼「豐富」,沒有歷經這樣的考驗,雖然他們的忠義也不容否認,但是用來教化百姓的時候,總是差了點火侯,就像現在人們看網路爽文,少有人喜歡看主角一帆風順,大多數人都喜歡看主角歷經磨難,經受各種考驗,從而逆襲。關羽最終成為忠義化身,與這些爽文的套路,有幾分異曲同工之妙。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趙雲背對韓瓊,能撥落三箭,為何關羽正對龐德還被射傷?原因簡單
馬超智勇雙全,讓曹操忌憚,為何歸降劉備後,毫無建樹?原因複雜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