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來到這個地方,寫了一首詩,毛主席來後,也寫了一首佳作

曹操來到這個地方,寫了一首詩,毛主席來後,也寫了一首佳作

原標題:曹操來到這個地方,寫了一首詩,毛主席來後,也寫了一首佳作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熟讀三國的人都知道這是後世對曹操的中肯評價,但主要還是談論他的政治才華。曹操一生成就可謂甚多,他在天下大亂之際,對內擊敗二袁、呂布等割據勢力,對外又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強敵,戎馬一生為我國北方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後來陳壽的《三國志》稱其:「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可以說曹操為曹魏的立國建立了不世之功,但後人殊不知,曹操在文壇上的造詣也是很高。曹操是建安七子之一,而其詩多以古直悲涼,雄闊大氣傳世。文韜武略的曹操曾在得勝回師時經過碣石山這個地方寫了一首詩,流傳千古!後來近代偉人毛主席來後,也寫了一首佳作,更是家喻戶曉!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在官渡戰勝袁紹後,很快取得了幽州、并州、冀州、青州等地盤。失敗的袁紹也抑鬱而終,袁紹病死後其兩個兒子袁譚、袁尚不和,發生火拚。袁譚不敵袁尚,最終向曹操乞降。建安九年(204年),袁尚出兵攻打袁譚,曹操乘機前去營救將袁軍擊潰,袁尚也乘夜逃跑,隨後輾轉到了長城以北的烏桓。


此時的烏桓是當時東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烏桓攻破幽州,俘虜了中原百姓十餘萬戶。同年,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結遼西烏桓首領蹋頓,屢次騷擾邊境。最終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為了徹底肅清袁氏殘餘勢力,也為了解決三郡烏桓入塞危害問題,決定遠征烏桓。後來曹操在田疇的指引下,小用計策。大約在這年八月的一次大戰中,曹操終於攻破三郡烏桓,也徹底肅清了袁氏勢力。


這次遠征烏桓的勝利可以說鞏固了曹操的後方,奠定了次年揮戈南下,以期實現統一中國的宏願。而正是北征烏桓得勝回師經過碣石山時,曹操登高遠望洶湧澎湃的大海,頓時心生波瀾壯闊之意。於是就寫下了千古名篇《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此時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他將自己宏偉的抱負、闊大的胸襟融匯到詩歌里,借著大海的形象表現出來。而如今我們從作品看曹操本人,如果曹操沒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和對前途充滿信心,他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來這樣的作品,他覺得自己的稱霸之旅還在繼續,就像這日月星辰的規律,他要有大海一樣的胸襟和廣闊的眼界,才能在這個亂世,爭取一席之地。



而正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公元1954年,另外一位著名的軍事家、思想家、文學家、書法家毛主席也來到河北秦皇島北戴河。看到同樣的景色,見到同樣的大海,波濤洶湧,濁浪滔天,回想到曹操當年凱旋時的風發和感慨,對比今人的壯志和情懷。他詩情難抑,以雄渾沉鬱之情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相似的人生造詣,相似的壯志凌雲,相似的理想實踐,當然也會有相似的詩情畫意和宇宙哲思。往事過千年,威武揮鞭的神態依然栩栩如生,英雄豪邁,文采爍今。如今的秋風還是那股秋風,大海還是那片大海,只是中國大地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54年,中國已經提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實力大大增強)

最後我們要說的秦皇島北戴河,是我國渤海灣金項鏈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中國兩千餘載的歲月長河中,千古一帝秦始皇曾東巡至此。一代梟雄曹操也曾東臨此地,留下千古傳誦的勵志名篇《觀滄海》。1954年,偉人毛主席更在北戴河揮筆書寫了一首氣勢磅礴的佳作《浪淘沙?北戴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鑒智 的精彩文章:

中國唯一的外國皇后,登位後先派人攻打自己國家,後逼迫皇帝退位
秦始皇的一個決策,讓中國2000多年領先於世界,如今還在使用!

TAG:讀史鑒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