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5類人最易「虛不受補」,輕則上火,重則傷身。灸補當在進補前!

5類人最易「虛不受補」,輕則上火,重則傷身。灸補當在進補前!

冬季是最適合進補的季節。偏偏有些人沒這個福分,連喝碗羊肉湯都會燥熱、口乾、便秘,出現所謂「虛不受補」的癥狀。可如若不補,又總是手腳冰涼,冬季難捱呀。補還是不補?成了許多人糾結的問題。

一、「虛則補之」,當辯證來看

名醫華佗在《中藏經》里指出:「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則溫之,熱則涼之,不虛不實,以經調之,此乃良醫之大法也。」

這句話所體現的思想就是「辨證施治」,華佗如此,歷代名醫大家皆是如此。所以,在中醫一統天下的年代,人們一到冬季就會進補,以補氣血、調陰陽、生津液,扶正祛邪。

不過,對於現代人而言,冬季進補給他們帶來的體驗卻以「虛不受補」居多。所謂「虛不受補」,就是進補之後,發揮不了應有的效果,甚至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如流鼻血、口腔潰瘍、腹脹、便秘等。

可見,雖說「虛則補之」,但究竟該如何「補」,還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二、5類人最易「虛不受補」

1、陰虛之人

陰虛之人陰精匱乏,陽氣相對亢盛,因此身體有「虛火」。

體質:面色潮紅、口燥咽干、舌紅少苔、手足心熱、心煩失眠、大便燥結等。

冬季進補多用溫性補藥,可想而知,在身體本就有「虛火」的情況下,溫補好比給身體加柴,體內「虛火」就更旺,「火性炎上」,各種上火癥狀也就出現了。

所以,陰虛之人進補之前必須:補陰。千萬不能溫補!

2、 體弱之人

體弱之人,主要弱在兩個地方——先天的腎(腎虛),後天的脾(脾虛)。其中,脾虛比腎虛更為常見,故而體弱之人通過後天補益先天的願望很難達成。

體質:面色萎黃、口唇發白、完谷不化、腹脹腹瀉、食欲不振、舌苔白膩、大便粘滯。

脾主運化,脾虛就無法消化吸收補品補藥的精華,補品補藥滯留體內就會出現胃脹、腹瀉、噁心、嘔吐等癥狀,脾胃處於中焦,中焦樞紐不通,上下左右氣機都會受阻,各種不適癥狀都會出現。

這其實也是中醫開膏方前先開「開路方」的道理所在,只有先改善脾胃功能,才能為膏方的消化吸收創造有利條件。否則,脾胃吸收不了,再怎麼補也無濟於事。

所以,體弱之人進補之前重在:調脾。千萬不可蠻進大補之品!

3、肝鬱之人

肝主疏泄,如果肝失疏泄,就會肝鬱氣滯,氣鬱化火,就會肝火過旺,就會「肝木克脾土」,時間長了,就會肝脾兩虛。

體質:煩躁易怒、胸肋脹痛、噯氣腹脹、食欲不振、乳腺增生、月經失調等。

肝鬱說明體內有鬱火,此時進補好比「火上澆油」,只要稍微用點兒補品就會「郁」火中燒——如出現目赤、肋痛、腹脹等癥狀。

所以,肝鬱之人進補之前重在:疏肝。

4、痰濕阻滯之人

痰濕之人,體內痰濁膠著,阻氣傷陽,氣血難以到達身體需要的地方,也會致「虛」。

體質:體型肥胖、皮膚油膩、眼泡微浮、舌體胖大、舌苔滑膩、口中黏膩、頭身重困,關節重著、大便不成形、小便量多且色清如水。

痰濕阻滯之人,在進補之前,一定要先將體內的痰濁清理乾淨才行,就是說先「清」後「補」。

打個比方:如果把人體比作一條河道,痰濁就好比河道中的淤泥,只有先將淤泥清理出去,河道才能暢通。否則,等到各種補品都補上了,只會加重痰濁的瘀滯,就會越補越糟。

所以,痰濕阻滯之人進補之前重在:祛痰。

5、瘀血阻滯之人

同上,只要體內有瘀滯,無論是氣鬱,還是痰濕,還是瘀血,都會造成瘀堵,繼而引起「虛不受補」。

體質:面色紫暗、色斑叢生、長黑眼圈、舌有瘀斑、舌下靜脈粗、身體疼痛夜重晝輕等。

相較於前面4類人,瘀血阻滯之人進補尤要當心。因為,血中鬱熱,進補不慎,可能導致出血狀況——

出血點在小血管,如牙齒、皮膚等處,出現牙齦出血、皮膚瘀斑等癥狀,問題倒還不大;

出血點在大血管,如腎臟、腦血管等處,出現尿血、腦出血等癥狀,問題就嚴重了。

尤其「三高」人群或血管功能薄弱的人群,如動脈硬化、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者,最易出問題。

所以,瘀血阻滯之人進補之前重在:化瘀。唯有祛除瘀血,疏通血管,改善血液濃、黏、凝的狀態,才能防止意外,達到良好的進補效果。

三、進補當「量體裁衣」,切勿過量

有一個成語叫「過猶不及」,很多人在進補時就容易犯這個錯誤。

首先,進補重在扶弱,主要適用於亞健康人群(如脾虛)、久病體弱之人(如血瘀)、中老年人群(氣血兩虛)等。身體強壯之人過量進補,就會犯虛實不分、陰陽不分、氣血亂調的錯誤,繼而打破機體本有的平衡狀態,引發身體亂像。

其次,大凡補品補藥,多質重味厚,久服或重服,易損傷脾胃之氣,導致出現胃脘痞滿脹痛、噯氣泛腐、不思飲食等癥狀。

再次,對於危重或臟腑衰竭的患者,盲目進補可危及生命。因為臟腑衰竭的患者體質多為大虛兼大實,進補過量就會導致「實證加重」,加劇氣血失衡的狀態,最終危及性命。比如,高血壓、糖尿病、結締組織疾病、腫瘤者人群,盲目進補可能危及生命。

四、進補之前,必須灸補

從上文我們可以得知,導致「虛不受補」的原因其實可以歸為兩大類:一是虛(陰虛、體弱),二是堵(肝鬱、痰濕阻滯、瘀血阻滯)。

所以,在進補之前,我們應當首先辨證、辨體質,解決「虛」或「堵」的問題——虛則補,堵則通。

其實「開路方」的終極目的也是「通」和「補」,以便為後續的正式進補打下基礎。這就需要請有經驗的中醫開方,權衡好幾分通幾分補,才能做到補益有效。

除了「開路方」,艾灸也是預防「虛不受補」的好方法,確切地說,應該是最好的方法。因為艾灸通補兼施,省卻了你找有經驗的中醫開「開路方」的麻煩,只要配穴得當,灸量到位,就可以輕鬆化解上述5類問題。

五、如何灸補,因人而異

1、陰虛之人

治法:滋陰

取穴:

曲泉——滋補肝陰。

三陰交——適用於全身所有的陰虛證。

復溜——既能生腎水,又能抑肝火,滋陰補腎,填精益髓。

太溪——滋補腎陰。

湧泉——引火歸元。

2、體弱之人

治法:調脾

取穴:

脾俞——以最短的距離直補脾之各種虛證。

中脘——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

足三里——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

太白——健脾化濕、理氣和胃,有效改善脾經經氣不足的癥狀。

3、肝鬱之人

治法:疏肝

取穴:

四關——即,合谷+太沖,疏肝理氣。

四門——即,期門+章門,期門疏肝理氣,章門不僅是肝膽經的會穴,還是脾的募穴,既可以調理情志,又可以改善脾虛。

太白——調理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虛,如肝旺脾虛、脾肺氣虛、心脾兩虛等。

4、痰濕阻滯之人

治法:祛痰

取穴:

中脘——適用於痰濕困脾之人。

承山——祛濕大穴,艾灸此穴可利水消腫、健脾祛濕。

豐隆——祛痰要穴,最適合因「脾虛失運」導致的「痰濕內盛」。

解溪——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主要用於分流胃經經水,可有效解決下半身水腫。

5、瘀血阻滯之人

治法:化瘀

取穴:

膈俞——「血會膈俞」,凡是和血有關的疾病都可以找它,艾灸膈俞有活血化瘀之功。

血海——活血化瘀、引血歸經、再生新血。

復溜——穴名意指讓停留下來的水重新流動起來,是排出瘀血的要穴。

說到「虛不受補」,多數人只會聯想到脾虛,殊不知陰虛、肝鬱、痰濕、血瘀都可能是導致它出現的因素。雖說「虛則補之」,但補益有法,進補之前建議先行辨證,而後針對「虛」或「堵」的問題針對性灸補,這樣才能避免不良反應,達到進補效果。否則,就是在做「無用功」,白白浪費金錢和精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匠心居 的精彩文章:

它每斤只要2元錢,卻是「血栓斑塊清道夫」和「天然養胃菜」!
早體檢早預防靠譜嗎?

TAG:艾灸匠心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