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冬至:日照數九冬至天,冬至陽生春又來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冬至:日照數九冬至天,冬至陽生春又來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中國在很長時間內,都是農業社會,有著悠久的農業生產歷史。而農業生產活動,受氣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自然區位條件的制約,特別是受氣候條件的制約,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需要不違農時,為此,我們的祖先發明了中國的傳統曆法,也就是俗稱的農曆。

二十四節氣之冬至

中國農曆是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變化為一月,參考太陽回歸年為一年的長度,並且通過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及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農曆中的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黃道上的不同位置來確定的,反映的是季節的變化,是我國在農耕社會時期重要的農業生產指導策略,同時也是日常生活中預知氣候冷暖雨雪的重要依據。

二十四節氣表

二十四節氣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也就是太陽達到黃經270°時,約在大雪節氣之後15天,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一般每年在公曆12月22日或23日,2018年12月22日為今年冬至節氣。

今日冬至

冬至節氣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氣,冬至這一天太陽直射點移動到了最南邊,直射於南回歸線,我國各地在冬至取到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的最低值,同時冬至也是我國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之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往北移動,我國各地白晝開始逐漸變長,但是依舊是晝短夜長。另外,在地球公轉的軌道中,冬至時節接近「近日點」,所以冬至前後地球公轉速度較快,冬至節氣具有重要的天文學意義。

冬至

在我國的傳統節日中,冬至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稱為「冬至節」,在古人眼裡,冬至是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天地陽氣開始回升,也就是說「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所以冬至這一天具有陰陽轉換的重要意義,過了冬至開始晝夜長短的下一個循環,古人通常在冬至祭祀神靈和祖先,後來逐漸形成節日習俗。相傳,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節氣,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相傳,我國在2500年之前的春秋時代,就利用土圭測定了冬至節氣。

寒冷的冬季

從氣候上來看,冬至節氣,我國絕大部分地區都進入了隆冬季節,一年中最為寒冷的季節即將到來,接下來就要開始「數九」,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俗話說冬練三九,數九時節是最冷的時候。在我國各地,冬至時節都有很多習俗,也少不了很多美食,冬至是養生進補的大好時節。在我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在我國南方地區有冬至吃湯圓、湯果的習俗,有的地方也有吃南瓜餅、麵條、糯米糕、羊肉湯等食品的習俗。

冬至吃湯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理沙龍 的精彩文章:

天狼星:是夜空中最亮的一顆恆星,一直是人類重要的「星空燈塔」

TAG:地理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