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你覺悟到極點了,也就是那個光明的見,這個本性是清凈本然的,周遍法界的

你覺悟到極點了,也就是那個光明的見,這個本性是清凈本然的,周遍法界的

《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103

阿難!見覺無知,因色空有。如汝今者在衹陀林,朝明夕昏;設居中宵,白月則光,黑月便暗。則明暗等,因見分析。

現在講「見大」。阿難!見覺無知,因色空有:見的感覺沒有什麼知覺。我們見只是見,在見的本身,並沒有知覺;因為色和空,它才能看見;看見,才有所知覺。這是因為色、空,而顯出來它有這種的感覺。

如汝今者在衹陀林,朝明夕昏;設居中宵,白月則光,黑月便暗:像阿難你現在在戰勝太子這個林子,早起就有光明,晚間就昏暗。假設你在半夜裡,有白月的時候,就有光明;黑月的晚上,就黑暗。則明暗等,因見分析:那麼明和暗這兩種的情形,是怎麼知道呢?就因為見分析出來的!

此見為復與明暗相,並太虛空,為同一體?為非一體?或同非同?或異非異?

阿難!此見若復與明與暗,及與虛空,元一體者;則明與暗,二體相亡,暗時無明,明時無暗。若與暗一,明則見亡;必一於明,暗時當滅,滅則云何見明見暗?若明暗殊,見無生滅,一云何成?

若此見精,與暗與明,非一體者,汝離明暗及與虛空,分析見元,作何形相?離明離暗,及離虛空,是見元同龜毛兔角;明暗虛空,三事俱異,從何立見?

此見為復與明暗相,並太虛空,為同一體?為非一體?或同非同?或異非異:這個見(見精),你說它與明、暗這兩種的相,和太虛空,是同一個體相?或者不是一個體相呢?或者是同而又不同?或者是不一樣又不兩樣呢?阿難!現在你說一說,虛空和見,是一個、是兩個呢?

阿難!此見若復與明與暗,及與虛空,元一體者:佛又叫一聲阿難,說,這個能看見的見,若是和明、暗及虛空,本來是一個體,沒有分別。則明與暗,二體相亡,暗時無明,明時無暗:那麼明和暗這兩種體相都沒有了,都亡了!因為暗的時候,就一定沒有光明;光明的時候,也不會有黑暗的。明就不是暗,暗也不是明,那麼你說見精和明暗是一體,這怎麼可以呢!

若與暗一,明則見亡:假設你說見和暗是一個的,是一體的;那你見明的見,一定就會亡的。必一於明,暗時當滅,滅則云何見明見暗:你若一定說這個見和明是一個的,是一體的;那麼在暗的時候,你這個見就應該滅了,應該沒有了。那麼你的見已經沒有了,你又怎麼可以說你見明、見暗呢?

若明暗殊,見無生滅,一云何成:明、暗這兩樣是不同的,有生、有滅;這個見是不生、不滅的。那麼你怎麼能說是一樣的?虛空和明、暗,這也都是不能成一體了!

若此見精,與暗與明,非一體者,汝離明暗及與虛空,分析見元,作何形相:假設見的這種精,和明、和暗不是一個的。你離開明、暗和虛空,你再分析分析「見」的本體,「見」是個什麼樣子?它有一個形狀嗎?它有一個東西你可以看見嗎?

離明離暗,及離虛空,是見元同龜毛兔角:離開明、離開暗,和離開虛空,這個見,就好像龜生了毛、兔生了角,是沒有的。這離開明、暗和虛空,根本就顯不出來你這個見的相!明暗虛空,三事俱異,從何立見:這明、暗和虛空,這三種和你這個見都不同,你能在什麼地方立出你的見來?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離三元無,云何或異?分空分見,本無邊畔,云何非同?見暗見明,性非遷改,云何非異?

汝更細審,微細審詳,審諦審觀:明從太陽,暗隨黑月,通屬虛空,壅歸大地,如是見精,因何所出?見覺空頑,非和非合,不應見精,無從自出。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明和暗這兩種的體相是相背拗的,有明就沒有暗,有暗就沒有明,這互相不能並立的。你若明、暗對到一起,那除非你自己就看你自己的背影;你自己身這邊就是明,身那邊就是暗,但是它也沒能合成一個。所以這明、暗是相違背的。既然是相違背的,怎麼又可以說見精和它們是相同的呢?根本就不是相同的!離三元無,云何或異:但是你離開明、暗和虛空三個,根本沒有這個見,又怎麼可以說它不同呢?

分空分見,本無邊畔,云何非同:你分這個空和分這個見,也沒有個邊際。你說哪個地方是見的邊際?哪個地方是空的邊際呢?沒有邊際啊!所以你怎麼說它不同呢?它若不同,就應該有個邊際才不同呢!見暗見明,性非遷改,云何非異:你能看見這個明,又能看見這個暗,可見這個見性沒遷改。所以,你怎麼又說它不是一樣的呢?

汝更細審,微細審詳,審諦審觀:那麼阿難你啊!你再比以前要詳細審查,你更仔細去考察去,你觀看一下!

明從太陽,暗隨黑月,通屬虛空,壅歸大地,如是見精,因何所出:這明,是從太陽那兒有這明相;晚間沒有月亮的時候,這就黑暗了。這個通,就屬於虛空的;這個不通的地方,塞的地方就歸大地;牆壁也是塞,大地也是塞,也壅塞不通的。你現在找一找,你這個能看見的見精,是從什麼地方出來的見精呢?你找一找看!

見覺空頑,非和非合,不應見精,無從自出:見,是個有覺悟的;空,是個頑空,就是沒有知覺的。這一個有知覺、一個沒有知覺,不能和合到一起。可是也不應該這個見精沒有什麼因緣,它自己就出來一個見。這是沒有這個理由的!

若見聞知,性圓周遍,本不動搖。當知無邊不動虛空,並其動搖地水火風,均名六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阿難!汝性沉淪,不悟汝之見聞覺知,本如來藏。汝當觀此見聞覺知,為生為滅?為同為異?為非生滅?為非同異?

若見聞知,性圓周遍,本不動搖:假設見、聞、知,包括嗅、嘗、覺這六精的性很圓融,是周遍法界的,也不動搖的。當知無邊不動虛空,並其動搖地水火風,均名六大:你應該知道,所說六精的性,與無邊無際不動的虛空,和這個動搖的地、水、火、風,可以同稱為「六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這六種大的性,它的性是真實的、圓融的,這都是如來藏里的藏性所表現,本無生滅,是不生、不滅的。

佛到這個地方,又責怪阿難了,說,阿難!汝性沉淪:阿難哪!你這個人,你的性情沉淪!就是你不想往上走,你盡向下走;所謂「君子上達,小人下達」。佛這個地方,就是罵阿難:「你啊,你這個人,生性太沒有志氣了!」也就是說:「你最沒有出息了!」中國人說「有出息」,就說這個人將來會發達,前途很遠大的。

「沒有出息」,就說你這個人等於廢物一樣,不堪造就了。就好像那個歡喜睡覺的人,一有了時間,他就想睡覺去,這也就是沉淪的表現。不悟汝之見聞覺知,本如來藏:你啊,不覺悟你這個見、聞、覺、知等六精裡邊的道理,本來都是如來藏性。那麼你既然沒有明白,現在我再給你一個機會!

汝當觀此見聞覺知,為生為滅?為同為異?為非生滅?為非同異:你現在看看這個。看看什麼呢?這個見、這個聞,和嗅、嘗、覺、知這幾種見精的性,它是生、是滅啊?是同、是不同呢?或不是生滅、或不是同異呢?這種的情形,你仔細把它分辨一下!

汝曾不知,如來藏中,性見覺明,覺精明見,清凈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如一見根,見周法界;聽、嗅、嘗觸、覺觸、覺知,妙德瑩然,遍周法界。圓滿十虛,寧有方所?

汝曾不知,如來藏中:你啊!不知道在這個如來藏裡邊,性見覺明,覺精明見:性具之見,就是覺悟「明」的體。你覺悟到極點了,也就是那個光明的見。清凈本然,周遍法界:這個本性是清凈本然的,周遍法界的。這個見性,也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的。

如一見根,見周法界:好像就單單用這一個見精的根,這個見精也周遍法界的。聽、嗅、嘗觸、覺觸、覺知,妙德瑩然:至於那個「聽」和「嗅」,還有「嘗觸」──這就是舌嘗味的觸,「覺觸」是身的觸,「覺知」,就是意;它們的作用非常微妙的,它們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

「瑩然」,就好像玉,瑩然透明的,那麼光明的樣子。遍周法界,圓滿十虛,寧有方所:這六精(見、聽、嗅、嘗觸、覺觸、覺知)是周遍法界的,到十方盡虛空界都有的。你說它這個還有什麼一定的地方嗎?所謂「無在無不在」,它因為沒有一個地方,所以它就沒有不是它的地方,它是一個全體大用的。

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隨著眾生的業,而發現它的受用。這個世間一些個權小、凡夫和外道,有的就迷惑它是因緣,有的又迷惑它是自然。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這種的想法,都是思量的識心,分別來計度。只要是他們所能說出的,都不是真實的道理,不是第一義諦,也不是我現在所說的實相理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法明 的精彩文章:

既然見性是非因非緣,那麼為什麼佛以前又說見性具有這四種緣呢?
有宿命通,主動前去償還命債的法師

TAG:正法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