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有個表叔叫杜甫,有個伯樂叫韓愈,詩名直追李白,可惜死早了

他有個表叔叫杜甫,有個伯樂叫韓愈,詩名直追李白,可惜死早了

詩名堪敵李白,名句被偉人借用,可惜死得太早,落下個詭異的別稱。他有個表叔叫杜甫,有個伯樂叫韓愈,詩名直追李白,可惜死早了。

熟讀主席詩詞的朋友,對「雄雞一唱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天若有情天亦老」(《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等名句並不陌生,有人會誤以這是主席的原創,其實,這兩句詩是他老人家化用一位古代詩人的舊句的。那位詩人名叫李賀。據統計,李賀流傳於世的詩約220首,老人家批註過的足足有83首,佔據總量的三分之一之多,可見老人家對李賀的推崇與衷愛。

那麼,李賀是何許人也?他就是曾經在中小學語文教科書中頻頻露臉的唐代詩人李賀,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馬詩二十三首·其五》,就是出自李賀之手: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1/落魄皇族

李賀,字長吉,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他本是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大鄭王)的後裔。父親李晉肅,母親鄭氏,生一女二子,一家幾口長住洛陽郊區的長谷。

李家雖為皇室後裔,但是,由於武則天執政時大量殺戮高祖子孫,到李賀父親李晉肅時,早已世遠名微,家道中落,隱淪昌谷。。關於李賀一家的生活,他在《送韋仁實兄弟入關》詩中曾有過形象描述:

我在山上舍,一畝嵩磽田。

夜雨叫租吏,舂聲暗交關。

誰解念勞勞?蒼突唯南山。

李家的日子,過得如此苦逼,與他老爹的落魄一生有著密切關係。據相關史料記載,李賀的老爹李晉肅一輩子碌碌無為,寫詩沒出名,仕途也很艱難。李晉肅,早年被雇為「邊上從事」,大曆三年(768)去蜀任職,曾與表兄杜甫相遇於公安。到李賀出生的貞元年間,李晉肅稍得升遷,任陝縣令,但不久就老病而死。

父親死後,一家人的生活難以為繼。李賀兄弟二人只外出謀生,欲飽肌腹。「欲將千里別,特此易斗粟。(《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

雖然生活如此不堪,但這並不影響李賀以「宗人」、「宗孫」自居的態度,李賀對自己有李唐宗室高貴血統這一點十分自豪,在他的降里一再提起:「唐諸王孫李長吉」、「宗孫不調為誰憐」、「為謁皇孫請曹植」。但是,實際上他這個「宗室王孫」家道早就衰落了。

除了皇室後裔這茬,李賀還有一個在唐詩史上赫赫有名的遠房表叔——杜甫!也許正是因為有了這位前輩的存在,才堅定了李賀對寫詩的堅持。

由於生活清苦,李賀自幼體形細瘦,通眉長爪,就像一營養不良的早產兒,個人的辨識度很高。

「為人纖瘦,通眉,長指爪,能疾書。(《新唐書》)」

但是,李賀卻天生聰明,尤其愛好寫作,剛滿七歲時,就因為擅長寫樂府詩等體裁的詩歌名動鄉里。

2/少年成名

沒想到,李賀的詩名竟然驚動了當時的一位大人物——年長他23歲的大文豪韓愈。

聽說洛陽郊區出了這麼個擅寫樂府的新詩人,韓愈很不以為然,30歲的年紀,正是放浪輕狂的時候,所以,韓大師曾在圈內放出豪言:「樂府詩、歌行體等寫法和內容,如果是古人寫的嘛,我有可能不知道;但如果是出自今人之手,豈有我不知道的道理?」

為一探真偽,韓愈特意帶上自己的弟子皇甫湜一起來到李賀家裡,給他來了個出其不意,要他即景賦詩。韓愈可是寫過《馬說》的牛人,李賀是否真如傳說中的優秀,他得要親自過過眼才成。

韓愈二人是有備而來,就是要出其不意地考察一下李賀。李賀面對這兩位不約而至的叔叔,大筆一揮,一篇《高軒過》即刻寫成。

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壓轡搖玲瓏。

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

雲是東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羅心胸,九精照耀貫當中。

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

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

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這是一首即興之作,第一部分,寫韓愈、皇甫湜二人來訪時的氣派;第二部分,著重讚頌二人的學識和文名;第三部分,寫自己的處境與抱負。

別看李賀年紀小,熟得挺早,深諳拍馬屁之道,詩里對兩位大加吹捧,說人家一個是「東京才子」,一個是「文章巨公」,能來看我一個小毛孩子,真的是三生有幸,面子給得倍足。

此詩一氣呵成,結構謹嚴,跌宕多姿而又富有感情,頗似韓愈的詩風,韓愈當即拍手稱奇,並約定:「長大後,你可一定要來找我哦。」

因為得到了韓愈的認可,李賀神童的名聲真的是橫掃河洛、名動天下了。

3/得句投囊

李賀之所以能在唐朝詩壇快速崛起,除了天賦外,更與他的勤奮分不開。李賀寫詩,並非無病呻吟,都是嘔心之作。

李賀深知生活對於詩歌的重要性,為了發有所感,他經常騎著一匹瘦驢,帶著家中的小童子,邊走邊思索,一旦有了好句子或是來了靈感,他便把所想到的靈感火花急速記錄下來,投進小童子所背負著的小錦囊里。一到家裡,他連飯也來不及吃,遂從小錦囊里拿出他白天所投進去的斷章零句,當即進行整理,並把它們寫成一首首令人叫好的詩作。

母親看到為了寫詩如痴如魔的李賀,既心疼又欣慰地說道:「這孩子哪是在寫詩呀,分明是要心嘔出出血來啊!」

「恆從小奚奴,騎巨驢,背一古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及暮歸,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見書多,輒曰:『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耳!』(李商隱《李賀小傳》)」

李賀寫的每首詩歌都不明覺厲,想像力特別豐富,意境詭異又華麗,字詞都是其他詩人很少用的,他尤其擅長描寫鬼神怪異的現象,搞得像自己見過一樣。真正地做到了「語不『驚』人死不休」,形成了在詩歌史上獨樹一幟的「長吉體」(李賀,字長吉)。

因此,李賀被後人稱為「詩鬼」,和「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齊名。

4/詩謁韓愈

公元808年,唐憲宗元和三年,李賀轉眼已經18了。苦吟多年,是時候出手了!

這時候,李賀想起來小時候和韓愈的約定,便背起行囊,迎著燦爛的朝霞,朝著洛陽出發去了。

這次換作是李賀有備而訪了,他帶上自己的手抄詩集,去拜謁韓愈。據說,李賀求見韓愈時,韓愈已接待一天訪客了,剛把客人送走,困極欲眠,就解帶上床,當他一打開李賀的「詩集」,開篇的兩句詩就把韓老師給鎮住了:「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李賀的這首《雁門太守行》,用濃艷斑駁的色彩描繪悲壯慘烈的戰鬥場面,全詩意境蒼涼,格調悲壯,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和藝術魅力,一下子就將韓愈的困意打消,展卷吟誦,喜不自勝: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韓愈一口讀完《雁門太守行》後,趕緊穿衣趨廳,熱情地接見了這位十多年前的老友。

「賀以歌詩謁韓公,時公送客歸,極困,解帶讀之,首篇乃雁門太守行,即束帶見之。 (唐 張固《幽閑鼓吹》)」

都說,學得文武藝,貨於帝王家。韓愈建議李賀回家備考,參加皇帝的取仕之選。韓愈說,憑他的才華,參加科考,定能高中。聽了這話,李賀準備全力備考。

然而,這時候老家卻傳來噩耗——父親去世了。按制,李賀不得不回家守孝三年,眼瞅著同時代的好朋友都紛紛躍了龍門,投考無門的李賀,只能窩在家裡。

5/被父親的名字給害了

三年的守孝期終於過去了,李賀又接到韓愈等人的書信,讓他參加當年的科舉考試。厚積薄發的李賀果然出手不凡,當年冬天一路過關斬將,通過河南府試,年底即赴長安應進士舉。可是,正當李賀對未來充滿憧憬,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有人卻向朝廷舉報了他,說他不孝子孫,沒資格應進士試。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李賀考「進士」犯「諱」了。所謂的「諱」,就避諱禁忌。古人講究要「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諱」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諱名(對尊長避免說其名,表示尊敬的心意)、諱惡(先王的名諱與國家的兇惡)、諱亡(忌言亡國)等等。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對某些人名字的的忌諱,比如皇帝。

如果與皇帝的名字撞車,那可是大不敬,所以,每代新皇上任,都會發生許多因諱改名的趣事:

比如:陰曆一月古時本來又叫「政月」,由於秦始皇一月出生,取名「嬴政」,以後就把「政月」改為「正月」。「正月」的「正」不再讀「政」,而讀作「征」了。

呂后名雉,當時文書上凡遇雉字,均用「野雞」二字代替。漢光武帝名叫劉秀,為避皇帝諱,「秀才」的名稱曾一度被改為「茂才」。漢明帝叫劉庄,當時竟把《莊子》一書改稱為《嚴子》。

不僅僅是普通人要避皇帝諱,就連神佛也難逃被改名的命運,比如,為了避李世民的「諱」,就連觀世音都改稱觀音了。

李賀的父親名叫李晉肅,李賀卻出來考進士,「晉」與「進」音同,李賀參加進士考試,就是犯了父名之「諱」,所以,有些妒忌他才華的人向有司投訴,說李賀犯諱了,沒資格參加進士試。

在科舉受阻後,困守長安的李賀,寫下了《致酒行》,希望能突破迷霧,期盼著「雄雞一聲天下白」的欣喜:

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

主父西遊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

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

空將箋上兩行書,直犯龍顏請恩澤。

我有迷魂招不得, 雄雞一聲天下白。

少年心事當拿雲,誰念幽寒坐嗚呃。

李賀的大好前程,竟毀於父親之名,這讓欣賞他的韓愈也「氣不消、憤難平」,公開站出來聲援李賀,韓老師寫了一篇《諱辯》,號召大家一起聲援李賀。

律曰:「二名不偏諱。」釋之者曰:「謂若言『征』不稱『在』,言『在』不稱『征』是也。」律曰:「不諱嫌名。」釋之者曰:「謂若『禹』與『雨』、『丘』與『蓲』之類是也。」今賀父名晉肅,賀舉進士,為犯二名律乎?為犯嫌名律乎?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韓愈《諱辯》)

韓愈在文中可以說是慷慨陳詞,且有理有據,但是,雖然有大佬發聲,也難改古人的「規矩」,李賀不得不捲起鋪蓋回老家。

6/塞翁失馬

未能參加進士考試,對李賀打擊甚重,當即回到昌谷療傷。大約因其為李唐宗室的後裔,又有韓愈為之推獎,元和六年(811年)五月,李賀又返回長安,經宗人推薦,考核後,父蔭得官,任奉禮郎,從九品。

奉禮郎的主要工作就是組織、執行朝會、祭祀等活動,大到領導座位排次,迎賓禮儀培訓;小到音樂放啥風格的,茶葉要泡啥品牌的等屁大點事,都要親自過問。居官期間,白白浪費大把青春時光,這顯然是李賀所不願接受的生活。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個人生活的不如意,卻又激發了他新的激情,在此期間,李賀創作了一系列反映現實、鞭撻黑暗的詩篇。所謂賀詩「深刺當世之弊,切中當世之隱」(清姚文燮語),大多數作品就產生在這一時期。他在中唐詩壇乃至整個唐代文壇的傑出地位,應該說主要是這一時期寫下的近60首作品奠定的。

看不到希望的李賀,身染抑鬱之症,京城不是咱這類人呆的地方,於是,決定炒老闆的魷魚,辭職回家寫自己的流行歌曲去。元和九年(814年),他辭去奉禮郎之職,重回昌谷「歸卧」。歸家途中,李賀寫下了著名的《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穿越千年而來,竟然能感動了一代偉人。

7/英年早逝

回到老家後,李賀重振信心,想著文的不行,咱來武的吧,去當兵。取道宜陽、洛陽、經河陽,入太行,過長平、高平,於深秋到達潞州(今山西長治市)。

就他那身體素質,扛槍打仗肯定不行,後來在潞州張徹的薦舉下,做了3個年頭的幕僚,為昭義軍節度使郗士美的軍隊服務,幫辦公文。元和十一年(816年),北方藩鎮分裂勢力猖獗,李賀所在軍隊說散夥就散夥,李賀不得不再次撐著病體,重回故鄉。

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詩作,不久病卒,時年二十七歲。死後葬隴西(今在甘肅省隴西縣昌谷鄉袁家灣),俗稱「學士墳」。

昭宗時,韋莊上奏請追賜李賀進士及第,贈補闕、拾遺官職。但因宮廷發生事變,所奏被擱置。李賀的「功名」之路終結在其生前奉禮郎,那只是個從九品的芝麻官,連個肥肉級都夠不上,這讓自詡為皇族後裔的他情何以堪?

好在,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卻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傳世佳作。李賀死前曾以詩分為四編,交給友沈子明代為處理。李賀死後15年,他的好友沈子明將其詩集刊印,並囑杜牧書序。如果他不英年早逝,有人斷言他肯定會直追李白。正如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在《唐詩評選》中所說:「長吉於諷刺,直以聲情動今古」,「真與供奉(李白)為敵」。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黃說史 的精彩文章:

他一生三任宰相,執掌文壇三十年,最後卻被死人算計
和尚死了叫圓寂,道士死了叫羽化,仇人死了叫什麼?

TAG:老黃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