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29歲做了首任北京市長,一幅對聯拯救北京城,還被稱為中國大學最牛校長

他29歲做了首任北京市長,一幅對聯拯救北京城,還被稱為中國大學最牛校長

原標題:他29歲做了首任北京市長,一幅對聯拯救北京城,還被稱為中國大學最牛校長



在民國史中,記載的安徽文人太多,卻有意無意地忽略了一個人,論起民族貢獻之大,卻被歷史有意地忘卻。


生在文派之鄉的安徽桐城,似乎他一生就該和文化有緣,和歷史無關。


然而生逢亂世,他歷經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北洋軍閥政府盤踞北京諸多變故。

他的頭銜似乎和文人沒有太多的關係,他是馮玉祥旗下最出名的西北軍將領;年紀輕輕,未滿30歲,成為北京歷史上首任市長,而一生最得意的是十年的中國大學校長的身份。


翻開那些和歷史有有關的故事,背後總是少不了他,比方說吳佩孚不屈日本淫威,比方說傅作義為保住北京的投誠。


他就是何其鞏,安徽省桐城縣人,著名愛國抗日將領、和平解放北京功臣,一個歷史不應該忘卻的民國才人。



何其鞏(左二)與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左三)等人。


投筆從戎,馮玉祥識中千里馬


書生報國無他物,唯有手中筆如刀。


何其鞏十八歲之前都過著簡單的讀書生活,學生時代經歷過辛亥革命。


書生意氣,以筆為刀,想要用犀利的文筆喚醒民眾,不料一腔熱情參加學生遊行卻被學校除名。


何其鞏18歲那年十月革命爆發,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大地上傳播。

他懷揣著報國理想輾轉來到北京,為了謀生當了教員,同時擔任《正言報》記者。


當時的時局複雜,文盲遍地、風氣未開,何其鞏突然深刻地認識到一個問題——光靠文筆來開啟民智挽救國家的是不可能的。


堂堂男兒,不能空有熱血,總得一展抱負。


於是他毅然決定投筆從戎,參加由馮玉祥率領的西北軍。


開始時在馮玉祥部下當了一名上士文書,由於才華出眾很快就引起了馮玉祥的注意。


當時馮玉祥正急於了解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情況,得知何其鞏當過教員和記者,對地理、歷史等比較熟悉,


於是派入伍不久的何其鞏去蘇聯留學,那時何其鞏才25歲。


1925年回國後,時任西北邊防督辦的馮玉祥提拔他為西北軍邊防秘書。


在馮玉祥眼中,何其鞏年紀輕輕才華橫溢,是一匹不可多得的千里馬,因此對他十分看重,一有機會就提拔他。


當時,第一次國共合作已經逐漸形成,北伐戰爭正在醞釀之中。

馮玉祥被批赤化下野去了蘇聯,歸國後率全軍加入國民黨。


1927年春,國民聯軍改名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馮玉祥任總司令,何其鞏已經被提升為總司令部秘書長、國民政府顧問。



主政北平拒貪腐打造廉潔政府


何其鞏憑藉才能與智慧一路晉陞,1928年6月,經馮玉祥舉薦一躍成為民國首任北平市長,時年29歲,也是當時最年輕的市長。


主政北平期間這位年輕市長頭腦清醒,目光如炬,大力度拒貪反腐,在他任內北平市政府及其附屬機構沒有貪污腐化的案例。


上任之初,他在市政府市政會議第一次常會上就做出一項決議:「財政公開,打造廉潔政府。」


新官上任三把火,許多官員以為何其鞏只是表一表態度,不會持續多久。


沒想到何其鞏卻加大力度,多管齊下,打造真正為人民謀福利的政府。


何其鞏當即在市政會議第二次常會上提出臨時動議「本市政府教育經費案」。

他提出決議:「先由財政局將崇關項下舊定之中小學經費三萬五千元撥交教育局,其餘二萬五千元由市長及財政教育兩局長迅速設法發放。」


之後重點討論了貧民救濟案,作出了「由市政府發起,以市長為主席,並請在野名流及慈善家加入其事務」,成立了北京歷史上第一個貧民救濟機構——「貧民救濟總會」


不僅如此,何其鞏在北平市長任內還做過提倡國貨、舉辦文化展覽會、興辦北平市民銀行等重要工作,更提出過收回租界的議案。


宦海浮沉,何其鞏清白耿直看不慣虛偽做派的官場作風,任職一年便稱病辭職。後被任命為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


國民黨的專制獨裁,引發了何其鞏對憲法和國體問題的思考。1934年9月,他在平津各報發表《憲草評議》,指出國民黨擬定國體為三民主義共和國是「不倫不類」,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


這也決定了何其鞏在民國政壇的不受歡迎。


任職兩年與何應欽等親日分子產生矛盾,目睹國民黨對日妥協政策導致大片國土淪喪,對當局越來越失望,遂辭去秘書長一職。


教育救國,以國家民族之任勉我學人


辭官之際正是抗日救亡運動日益高漲的時候,他感受到來自民眾的力量。


特別是廣大青年學生的愛國熱情,更使他受到鼓舞,決心走「教育救國」之路。

不久後他出任中國大學代理校長。一心一意辦教育。



北有中大,南有黃埔


北有中大,南有黃埔,一北一南,一文一武。


這裡說的是中大在何其鞏手中時在全國的影響力。


何其鞏任代理校長期間,中國大學一直保持其民族節氣,為抗日戰爭輸送一大批有為青年。


北平淪陷之際,何其鞏堅決不任偽職,不受嗟來之食。


為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對學生進行民族氣節教育,何其鞏擴充中國大學圖書館,並在館內正廳的牆壁上親書「讀古今中外之書志其大者,以國家民族之任勉我學人」楹聯,


他還親自選定《中國大學國文教本》選文百篇,將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正氣歌》入選,要學生精讀。


中國大學地處北平,與抗日後方隔絕,全校教職員待遇微薄,忍飢耐寒,拒絕敵人資助。

何其鞏堅持「我們是中國人的中國大學」,「為教育而教育」的辦學方針,獲得淪陷區愛國知識界的支持,爭以教授中國大學為榮,北方青年爭以就讀中國大學為榮。


1937年8月後,留居平津各大專院校的一批堅持民族氣節、不與日偽合作的教師,紛紛被何其鞏聘到中國大學任教。


何其鞏一直堅持在敵占區辦學,他說這是為了肩負在敵占區培養青年人才的重任。


辦學中一直堅持董事會及學校一切機構無變動;不受奴化支配,拒絕日偽分子,優待忠貞人士;


何其鞏出任中大代理校長、校長達十年之久,其中八年是在淪陷區辦學,備嘗艱辛,力匡危局,為中國大學的發展、壯大作出了可貴貢獻。



千秋功過,愛國之心不為過


何其鞏始終與時代、民族、國家命運相牽連,論說千秋功過,皆因為他見證了太多曲折。


北平淪陷期間,日軍賄買吳妻張佩蘭,企圖內外夾攻,迫吳就範。何其鞏幾經周折,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與吳見了面。


一番懇談之後,吳堅決表示,決不為日寇利用,背叛祖國。

日本投降後,他不顧蔣介石反對毅然親筆寫下手令,指示將北平監獄關押的全體抗日人員數百人統統釋放,內有中共黨員九十餘人。


後果是自己的職位被撤銷。


北平解放前夕,他勸說傅作義:「我們一道北伐,攻克平津,長城抗日,多少舊日同胞罹難殉國。北平這座古都、這麼多古建築,能夠完整保存到現在,多麼不容易!將軍一世磊落,希望你流芳千古,不要做民族罪人。」


為此,他送了傅作義一幅對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傅作義感觸良多接受了這一建議,在各方的督促下,和平解放北平。


北平和平解放之後,由於種種原因,他始終沒能與新中國取得聯繫,成為歷史的遺憾。


1954年秋,周恩來希望他參加第二屆全國政協工作。此時他已身患重病,不能工作。


翌年10月17日,何其鞏與世長辭,終年五十六歲。


何其鞏從年輕時就立志報國,踐行了一輩子,或許有人說他傻,幾度拋棄功名利祿落得一片空寂,

但他對國家民族的貢獻不容抹殺,無論時局如何轉變,歷史也不會遺忘這位堅定的愛國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徽臉 的精彩文章:

日本請她當校長,她解散了全體教師,鬼子氣到提刀審問

TAG:徽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