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媽媽還來著月經,17歲女兒卻已絕經!身體出現這種信號要當心了

媽媽還來著月經,17歲女兒卻已絕經!身體出現這種信號要當心了

「醫生,我都還來著月經,我女兒怎麼會絕經?以後還能生孩子嗎?」

在杭州市婦產科醫院生殖內分泌中心,一位40多歲的媽媽低聲不停地問醫生,一旁站著她17歲的女兒小薇(化名),剛剛被確診為卵巢早衰。

生殖內分泌中心金雪靜主任醫師表示,近幾年,女性卵巢早衰年輕化的趨勢十分明顯,在門診看病的患者中,有不少是年齡35歲之前的,而這類女性往往已是「隱形更年期」的狀態,逐漸喪失生育力。

17歲女孩患上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

金雪靜還記得第一次見到小薇,人又瘦又小,黑黝黝的,皮膚很粗糙。

初步檢查後發現小薇的第二性徵發育不全,子宮只有幼稚子宮那麼大,而卵巢只有正常人的一半大小(通常成人卵巢的大小,相當於本人拇指指頭大小)。

金雪靜為她安排了進一步檢查——性激素、甲狀腺功能等一系列檢查後,她被確診為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同時並發橋本氏甲狀腺炎和類風濕關節炎。

「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對卵巢功能是有損傷的,先天性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成年人中有20%會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橋本氏甲狀腺炎最常見。」

根據小薇的情況,婦科聯合內科內分泌科對其進行了補充雌孕激素、甲狀腺疾病等相應的治療,而這樣的治療將是長期的。

藥物治療後,小薇皮膚變好了,人也越來越陽光了。但孩子媽媽每次來複診都會問:「生孩子怎麼辦?」「還有機會生孩子嗎?」

「從醫學上來講,由於激素補充治療,小薇的第二性徵逐漸發育,女性特點也出來了。但由於卵巢中儲備的卵泡一旦耗竭,就沒有再生的可能。」

金雪靜提醒,青春期少女若14周歲第二性徵未發育,16周歲第二性徵有發育,但仍未月經來潮,家長就要引起注意,及時就醫干預。

卵巢早衰不可逆

半數以上病因不明確

「卵巢是女性最重要的生殖器官,好比是一個儲存卵細胞的『銀行』。」金雪靜介紹,「女性一生的卵細胞是在胎兒時期『存入』的,以後不能再『存』只能『取』。一出生時卵巢內就儲存著約200萬個原始卵泡,兒童期多數卵泡退化,青春期約有30萬個原始卵泡,每個月經周期開始有多個卵泡同時發育,但一般僅一個或兩個卵泡發育至成熟,其餘卵泡相繼「自殺」,卵泡數逐漸減少直至耗竭,『更年期』也就來了。」

而未到「更年期」年齡,也就是小於40歲的婦女出現了卵巢功能衰退的現象,這是不正常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卵巢早衰」。

據了解,我國卵巢功能早衰的發病率約為1%~2%,累積約200萬育齡期女性,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研究發現,在小於40歲的女性人群中,每100人中就有一個卵巢早衰的患者;在小於30歲的女性人群中,每1000個人中,有一個卵巢早衰的患者。從醫學統計的角度來看,這一比例並不算低。

「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常見病因包括遺傳因素、醫源性因素、免疫因素、環境因素等。目前發現,遺傳因素占病因的20%~25%,包括染色體異常和基因異常,而半數以上的患者往往病因不明確。」金雪靜介紹,有些女孩子小時候得過流行性腮腺炎,她們卵巢早衰的危險性就上升了近10倍,還有手術、放化療藥物都可能導致卵巢功能受損。

「精神壓力非常大的時候,從大腦皮層就開始亂了,內分泌功能紊亂,身體各系統出現不協調,導致月經紊亂,甚至卵巢功能衰竭,出現閉經。」

金雪靜遇到過的一位年輕患者就是因為精神壓力特別大:

21歲的小路(化名)在北京一所高校就讀,幾個月前她在媽媽的陪伴下來到杭婦院就診,當時她已經四個月沒有來月經了,被確診為繼發性卵巢早衰。

「有沒有做過什麼手術?」「家裡人有沒有這個病?」「小時候有沒有得過流行性腮腺炎等免疫性疾病?」……「最近有熬夜嗎?壓力大嗎?」在醫生的問診下,找到了問題所在。

原來,臨近大四畢業,「要不要出國留學」這一件事給小路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幾乎半年來都沒睡過一個好覺了。

「因為學校剛好提供了機會,我自己也很想出去,但也怕給家裡帶來負擔;爸媽也都不同意,但我覺得放棄的話會後悔……」小路嘆了口氣。

「現在年輕人學習、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不規律,大量飲用咖啡、濃茶,熬夜等均會加重身體負擔,使身體產生大量自由基,加速身體的疲勞和衰老,導致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紊亂。因此,不良的生活習慣與卵巢早衰也有密切的聯繫。」並且,吸煙可導致絕經時間提前,一旦發現有卵巢功能衰退傾向,一定要戒煙。

注意卵巢功能衰退的信號

那卵巢衰退身體會發出什麼信號?

「約有70%的人都是先出現月經的改變,比如月經量減少或間隔時間變長等,也有極少數患者是突然不來月經了。當然像小薇那樣卵巢早衰患者就是從未來過月經。」另外,卵巢早衰還會表現為第二性徵退縮,出現顏面潮熱、盜汗、心煩、易怒等更年期癥狀。

有研究表明,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還會出現骨密度降低的情況。她上周就接診了一位骨密度降低的患者。

35歲的王女士(化名)去年剛生完二胎,平時帶帶孩子,也很注重運動,空餘時間還會去游游泳。半年前,她突然發現自己的月經不規律了。四個月內,開始間隔40天,然後間隔50天,每次月經量也越來越少。

檢查後發現她患上了繼發性的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我怎麼會卵巢早衰?」王女士完全不敢相信。她說自己也是從事醫療方面工作的,也有簡單了解過卵巢早衰,但自己並沒有出現潮熱、盜汗等那樣的癥狀呀。

「前不久體檢中發現骨量減少,這莫非也是一個信號?」

在金雪靜主任那她得到了答案:「對,骨量減少很有可能就是雌激素下降導致。」在全身評估後,王女士開始服用激素替代治療的藥物。

服藥一個月後,王女士就準時來了月經,月經量也很正常。但一眨眼藥吃完了,當時她就想,最近月經恢復了,應該是自己的卵巢功能已經恢復,就沒再去醫院配藥。後來的三個月她都沒有月經來潮,才再次來看了門診。

「很多患者治療中往往存在誤區,認為吃了葯月經來了就是恢復了,但事實上這只是藥物帶來的效果,並不是真正的卵巢功能恢復。」

這下,得到教訓的王女士保證會好好服藥,回去還要在自己的醫療平台上好好做一次宣教。

「一旦出現了卵巢早衰,目前醫學上是無法根治的。雖然結果無法逆轉,但是可以及早的干預治療,改善全身狀況,降低併發症發生率。」

在積極治療的同時,平時應該注意加強鍛煉,適當的運動有利於加強心肺功能,改善血脂、血糖代謝,有效防治骨質疏鬆,解除負性情緒。

見習記者 陳彥汝

通訊員 王紅丹

編輯 陳筱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都市快報 的精彩文章:

TAG:都市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