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皇帝太膽小 刺客來了老婆擋 大臣罵他不敢還口,但乾隆卻服他

這個皇帝太膽小 刺客來了老婆擋 大臣罵他不敢還口,但乾隆卻服他

原標題:這個皇帝太膽小 刺客來了老婆擋 大臣罵他不敢還口,但乾隆卻服他


(說歷史的女人——第549期)中國古代的數百位皇帝中,有的很有膽略,比如那些開國皇帝,都是從戰場上打出來的,自然天不怕地不怕;不過也有不少皇帝膽小如鼠,這樣的皇帝除了享受外,基本一事無成,有的還被別人篡了位。但歷史上有這麼一個皇帝太膽小,刺客來了嚇得要死,還是正牌老婆皇后出面為他擋了此事;他的大臣當面罵他,他都不敢還口,簡直太不像個一國之君了。但清朝的乾隆帝卻非常佩服他,乾隆帝說,自古以來的皇帝,除了康熙帝和唐太宗外,就服他了!那麼此皇帝是誰呢?他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欲知詳情,本回分解。


這位皇帝就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趙禎。趙禎的膽小怕事,或者懦弱是很出名的。他是宋真宗的唯一的兒子,所以當太子時,沒有人給他爭,當皇帝自然也沒人給他爭,這就使他養成了與世無爭,甚至懦弱膽小的性格。他13歲時,老爸就死了,他很順利地就繼位了。不過他從小嬌生慣養,又膽小,所以一直是他母親劉太后執掌大權。劉太后是個女強人,這當兒子的就比較弱勢。趙禎的膽小懦弱可以從幾個方面看出來。


當他15歲時,也就是已經當了兩年皇帝的時候,劉太后為他挑選了幾個出身名門世家的女子為妃,宋仁宗喜歡其中的張氏,但太后不喜歡她,太后喜歡郭氏,令他立郭氏為皇后,他就不敢為自己爭辯,只得立他不喜歡的郭氏為皇后。


你說立後這件事也就罷了,畢竟那時宋仁宗年齡還比較小,才15歲,可還有一件事發生時他已經38歲,一個大老爺們了,他照樣表現的膽小懦弱。公元1048年正月18日夜裡,宋仁宗在曹皇后宮裡安寢時,宮裡發生了一件刺殺事件,把他嚇得要死。當時崇政殿親從官顏秀、郭逵、王勝、孫利四個人趁著夜色殺死守宮校衛,進入皇宮大內,準備刺殺宋仁宗,因為他們並不知道皇帝具體在哪個房間,所以就問一個宮女,但宮女沒有告訴他們,刺客就在福寧殿砍了宮女的胳膊,宮女發出巨大的尖叫聲,引起很大混亂。宋仁宗聽到混亂聲響後,嚇得披衣就逃。幸虧曹皇后幫他擺平了這件事。


曹皇后是宋朝名將、開國元勛曹彬的女兒,她處事冷靜,當混亂髮生時,她臨危不亂,先是關緊門窗,隨即派人趕快去叫都知(殿前司的武官)王守忠率兵前來護駕,一方面派宦官提著水桶緊跟刺客,以防刺客放火。因為刺客一時沒有找到皇帝,就要點火焚燒皇宮。王守忠很快帶兵趕到,刺客顏秀、郭逵、孫利當場被殺。

事後,皇城司和內侍省的大部分官員都被革了職,不少涉嫌勾結刺客的宮女和宦官都被處死了。但仁宗還是心有餘悸,命人砍掉所有臨近宮牆的大樹,以防再有歹人爬樹進宮裡行兇;又重新修繕宮牆和殿門,仍不放心,還在前宮後殿里養了狗。有那麼多人保護,還要養狗,這皇帝也太膽小了點。這場刺殺事件足以讓宋仁宗狼狽了,當時要不是他老婆曹皇后,說不定他就要為國犧牲了,呵呵。


宋仁宗的膽小懦弱還表現在他害怕大臣上,比如他就害怕包公。我們知道唐太宗也是害怕魏徵出名的,不過唐太宗怕魏徵恐怕有一定表演的因素,李世民那不是真怕,主要是想給魏徵一個面子,做出一副明君的樣子,以顯示自己有胸懷。在魏徵死後,有人進讒言說魏徵的回話,李世民就派人把魏徵墓前的碑給砸毀了。


說明李世民對魏徵還是不完全信任的,或者有點裝(不過這已經很偉大了)。在宋仁宗這裡,他對包拯,可不是表演,那是真怕。鐵面無私的包拯發起脾氣來那可是比魏徵厲害多了,他一旦跟別人較上勁,管他是皇帝老子,一概不給面子。他跟宋仁宗爭吵的時候,甚至唾沫星子都飛濺到趙禎臉上,但趙禎也不敢發脾氣,只是用衣袖擦擦臉,接著埃老包的批。


宋仁宗跟包拯其實較量了多次,最後都是宋仁宗敗陣。有一次,仁宗的張皇后憑著自己的地位讓皇帝任命其伯父張堯佐為節度使,但包拯以為張堯佐不能勝任這個職位,就絲毫不給皇帝皇后面子,激烈反對,他帶領七名言官與宋仁宗理論。趙禎儘管非常生氣,但還是接受了包拯的建議。他回到後宮後,心裡不爽,很委屈,也只是對張皇后訴說一番,還是皇后安慰了他,才平息了怨氣。


還有一次是包拯彈劾轉運使王逵的事情。王逵在擔任轉運使期間經常巧立名目,盤剝百姓,牟取暴利,民憤極大,但由於他與宰相陳執中、賈昌朝關係密切,又受宋仁宗庇護,一時間大家敢怒不敢言,都不敢得罪王逵。但鐵面無私、六親不認的包拯下決心要扳倒王逵。他連續七次上書彈劾。前六次都被宰相和宋仁宗反駁了回去。

到第七次時,包拯忍無可忍,當面直接責罵仁宗說:「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於一王逵則幸矣,如一路不幸何!」他意思是,王逵是個標準的貪官酷吏,皇上任用他,必將帶來嚴重的後果。其言辭之激烈,令朝中眾臣大為震動,也讓宋仁宗下不了台。仁宗感到這下包拯是真發怒了,於是只有讓步,終於罷免了王逵。



宋仁宗跟包拯的故事向來被傳為美談,他即使被包拯責罵,也不敢還口,這事不僅表現了宋仁宗的胸懷,也證明了他確實怕包拯,他的怕不是裝出來。宋仁宗的膽小懦弱的個性在其外交上也有很明顯的體現。比如對西夏的「慶曆和議」。西夏的李元昊稱帝後對宋進行強硬政策,從1040年到1042年,跟宋朝展開三次大戰。雙方互有勝負,但宋朝畢竟國勢更強,如再戰仍可以堅持下去。但西夏因受到重大損失後,已國力難支。此時宋朝仍然是強者,應該不接受對方的求和,但是宋夏還是互相妥協了。


雙方於慶曆四年(1044年)十月訂立和約:夏向宋稱臣,宋每年賜西夏絹十三萬匹、銀五萬兩、茶二萬斤。宋朝的這次妥協主要是宋仁宗的懦弱個性決定的,如果換做唐太宗或者漢武帝,恐怕李元昊就不是稱臣不稱臣的問題了,小命能保都懸。可是宋仁宗就是宋仁宗,他強勢不起來。宋仁宗是通過議和維持了宋和西夏近半世紀的和平。


在宋夏戰爭期間,遼國也趁機重兵壓境。為避免兩面受敵,宋仁宗趙禎最終決定以每年增加歲幣為代價,其中銀十萬兩、絹十萬匹,以維持宋真宗時簽訂的澶淵之盟的和平協議,史稱「重熙增幣」。這樣才又維持了同遼的和平。由於宋仁宗的懦弱或者膽小,宋朝只有以這樣屈辱的方式給國家保持和平狀態。

宋仁宗既然如此懦弱膽小,那麼,不可一世的乾隆帝又是如何佩服他呢?下面就來說一下這個問題。


趙禎為什麼被稱為宋仁宗?歷史上能被稱為「仁宗」的皇帝並不多,然而趙禎是實至名歸的。他的治國方略就是以仁治國,實行真正的仁政。要實行仁政,第一條,你必須要有仁義之心,自己必須要有寬廣的胸懷。宋仁宗趙禎正是具備了這種品德。看看趙禎是如何對待他的下人的就可以明白。有一次宋仁宗用餐時,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牙齒被狠狠地硌了一下,他趕緊把吃的東西吐了出來。旁邊的宮女問他怎麼回事,吃到什麼東西了?仁宗連忙說,「沒什麼,就是吃到一個磣。你可不要聲張啊,否則做飯師傅可是死罪啊!」如果換成秦始皇、朱元璋,你試試,還不把廚師拉下去斃了!


趙禎對讀書人也十分寬容。嘉祐年間,蘇軾的弟弟蘇轍參加進士考試時,在試卷里有這樣一段話:「我在路上聽人說,皇宮中美女數以千計,皇上終日里歌舞飲酒,紙醉金迷,既不關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們商量治國安邦的大計。」考官們發現後大為吃驚,認為蘇轍這小子不要命了吧,敢這樣批評皇帝?再說當今聖上也不是這樣昏庸無道的人,這小子豈不是有惡意誹謗之嫌?但趙禎知道後卻說:「朕設立科舉考試,本來就是要召集天下敢言之士。蘇轍一個讀書人,敢於如此直言,乃我大宋朝之幸也!」


據著名學者吳兆民考證,宋仁宗有這個故事。四川曾有個老秀才,科舉屢試不中,曾寫了一首詩讓成都太守看,其中有這樣的句子:「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別是一乾坤」。成都太守認為這有煽動造反的嫌疑,於是把他押送京城。若換成明清搞文字獄的朝代,這還了得?老秀才估計腦袋得搬家。可宋仁宗知道後卻說,「這老秀才考不取功名,著急了,寫首詩發發牢騷罷了,這哪是想造反?放了,放了!不過他要是真想當官,那就給他個官當!」於是這個老秀才因一句牢騷白撿了個官,他真被授予司戶參軍的官職。這簡直就是個傳說,但確實有這回事。

還有那個著名的風流才子柳永的故事。他也是參加科舉屢試不中,最後終於考上了。宋仁宗面試他時說,「柳三變,『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這詩句是不是你寫的?」柳永心說,我還挺有名氣的嘛,連皇帝都知道我這首詞了。於是自豪地答道,「是呀!」宋仁宗說,「你既然那麼喜歡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乎?我看你詞寫得不賴,你也別當官了,且去填詞!」柳永立馬謝恩道,「謝皇上,在下今後一定不負聖恩,俺這就奉旨填詞去也,嘿嘿!」擱在別的朝代,柳永敢跟皇帝這樣開玩笑?不被殺頭就不錯了。這充分證明趙禎的仁慈寬容。


宋仁宗雖貴為一國之君,但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他平常衣食非常簡樸,有一次,趙禎在外面散步,回來的路上,他時不時回頭看他的隨從,隨從們都不知道皇帝是為了什麼,問他,他也不說。趙禎回宮後,連忙對嬪妃說:「朕渴壞了,快弄杯水來。」嬪妃就問他:「陛下為何在外面不讓人弄水喝,而要忍著口渴呢?」趙禎說:「朕屢屢回頭,但沒有看見他們準備水壺,如果朕要是問的話,肯定有人要因伺候皇帝不周被處罰了,所以就忍著口渴回來再喝水了,嘿嘿。」


還有一次,時值初秋時節,官員獻來蛤蜊。趙楨問從哪裡弄來的,臣下說從外地遠道運來的。又問要多少錢,回答說共二十八枚,每枚錢一千。趙楨說:「我常常告誡你們要節省,現在吃幾枚蛤蜊就得花費二萬八千錢,朕哪能吃得下!」


又有一天,趙禎處理事務到深夜,又累又餓,很想吃碗羊肉熱湯,但他忍著飢餓沒有說出來。第二天,皇后知道了,就勸他:「陛下日夜操勞,千萬要保重身體,想吃羊肉湯,隨時吩咐御廚就好了,怎能忍飢挨餓使陛下龍體受虧呢?」仁宗說:「宮中一時隨便索取,會讓外邊看成慣例,朕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湯,御廚就會夜夜殺羊,這樣形成定例,影響就很壞了,所以堅決不能開這先例。」


宋仁宗是位好皇帝是毋庸置疑的,從他死後人們的表現就可以看出來。嘉祐八年,即1063年4月30日,趙禎因病駕崩,享年五十四歲。據《宋史》記載,趙禎駕崩的消息傳出後,「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宋仁宗去世的消息傳到洛陽時,市民們也自動停市哀悼,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了洛陽城的上空,以致「天日無光」。


自己的人哀悼他也就罷了,再看看敵國人的反應。史載仁宗的死訊傳到遼國後,「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甚至遼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驚,衝上來抓住傳信的宋朝使者的手號啕痛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意思是,仁宗是個好人啊,有這樣的皇帝咱們兩國42年保持和平,人民42年沒有承受戰爭之苦了。隨後他又給仁宗建了一個衣冠冢,以寄託哀思。此後,遼國歷代皇帝也都對宋仁宗十分感恩。看來人民都還是不喜歡打仗的。


有宋仁宗這樣的好皇帝,當然宋朝朝廷上下也是一片清明了。宋仁宗一朝,確實是出現了古代少有的開明盛世。在他治下的名臣很多,除了包拯外,還有范仲淹、歐陽修、文彥博、梅堯臣、王安石、司馬光、狄青、韓琦、富弼等。宋仁宗推行的「慶曆新政」就是范仲淹等人主導的;趙禎還很重視科技文化的發展,科學家沈括就是仁宗時代的人,據考證,指南針就是沈括髮明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三項,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都是那時候發明的。宋仁宗時的文學藝術也非常繁榮,我們熟知的唐宋八大家除唐代的兩位外,其餘六位都在這個時期,宋詞在這個時期也得到了繁榮。仁宗時還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對金融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史家將宋仁宗在位及親政治理國家的時期稱為「仁宗盛治」。


不過也有學者指出其實宋仁宗並不具備雄才大略,那麼這個「仁宗盛治」是怎麼來的?那麼多名人賢士會憑空跳出來嗎?當然不會,世界上一切事情的出現都不是偶然的,都有他的緣由。假如宋仁宗推行嚴酷的高壓政策、嚴刑峻法或者文字獄之類的,這些繁榮景象還會出現嗎?所以這些都是以仁政為基礎的,它要求執政者必須慈悲為懷,至少是寬大為懷,要有胸納四海的氣度。在這一點上宋仁宗無疑做到了,即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不可並論;其他的著名君主比如朱元璋、朱棣或者康熙、雍正更難以比肩,無怪乎乾隆帝要佩服他了。


事實上,乾隆帝也是以仁君自居的,他也是以宋仁宗為榜樣的,但他做的比起宋仁宗還是差了不少。所以,宋仁宗儘管個人並沒有什麼雄才大略,但他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平台。不管幹什麼,平台很重要,不管你有多大本事,沒有平台讓你發揮,都是白搭。對於一個盛世來說,其實君王就只是個搭台的,戲是讓他的臣民演的。這個宋仁宗做到了。這就夠了。


?


但也不是說宋仁宗就是個完美的君主了,他也有不少缺點,比如軟弱的外交政策,還有失敗的慶曆新政,這都給宋朝後來的執政者埋下了禍根。這就是咱們文章中指出的,是宋仁宗的性格問題,他如果有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半強硬,宋朝可能就不會有後面的結局了。所以歸根結底,宋仁宗的仁慈決定了「仁宗盛治」;同時,宋仁宗的軟弱懦弱的個性也決定了弱宋的最終結局。(文/一米暖陽)


(參考資料:《宋史-本紀第九》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他提拔一屯田小官 話都說不利索 卻在20年後殺孔明之子滅劉備之國

TAG: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