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治維新後,日本舊貴族為何被稱為華族而非和族?

明治維新後,日本舊貴族為何被稱為華族而非和族?

這些個妹子,一看就是日本人。雖然穿得不甚華麗,但別小看了她們,四個全是明治天皇的女兒,皇族。按說,她們嫁人後,是要降籍的,比如,如果嫁給平民,就不再具有皇族身份。但,她們都是近親結婚,全部嫁給了叔伯家,所以,還是皇族。當時的日本,比皇族低一等的,是華族,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他們。

睦仁即位後,原朝廷公卿、地方大名的稱號,都廢止了。1869年開始,有華族的稱呼。世代為公卿的那些,是公家華族,大名則稱武家華族或大名華族,在明治維新前後建功立業升了等級的武士等人,稱為勛功華族。而之前因為皇室沒錢養不了那麼多人,早就被分出宮廷自謀生路的,則稱皇家華族。這位女的,有栖川宮威仁親王的女兒,實枝子女王,嫁入武家華族之首。

也就是末代征夷大將軍德川慶喜(右)家。按說,作為皇室敵人,德川家本該靠邊站甚至被趕盡殺絕。實際上,明治維新之後,給他們家的,反是最高的公爵之位。

而伊藤博文(右二)、山縣有朋(左二)等為明治政府立下大功的人士,雖出身小武士甚至平民家庭,但先被賜封侯爵,後又升為公爵。那麼,有個問題出來了,這些貴族為何稱為華族,而不是和族或者其它?

實際,當時討論,確實有很多候選名稱。伊藤博文說就叫公卿吧;大久保利通等人說,不如叫貴族;岩倉具視則一下提出了好幾個名字,勛家、卿家、名族、公族;討論來討論去,留下兩個候選的,貴族和名族。但最終定下的,卻是華族。(本圖為1912年時的華族會館)

為何如此?我能找到的中文日文資料都語焉不詳,我猜想,可能是誰也不能說服誰,都想用自己的,突然有人靈光一閃,想出華族。這個名字雖不是自己想的,好歹也不是別人想的,於是無異議通過。我估計,在他們的潛意識裡,這個名字應該是小中華意識的產物吧。(本圖為公家華族岩倉具視的曾孫女 本文照片,來源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凡人摸史1 的精彩文章:

一款機槍又要火力強又要重量輕,勃朗寧也難做到
二戰德軍的大殺器MG42有哪些劣勢?

TAG:凡人摸史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