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紅樓夢》中的長壽密碼:從賈母、劉姥姥說壽由心生

《紅樓夢》中的長壽密碼:從賈母、劉姥姥說壽由心生

在《紅樓夢》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中,真正長壽的屈指可數,劉姥姥是壽魁,賈母其次。

「村老老是信口開河,情哥哥偏尋根究底」一回中,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時,賈母問劉姥姥多大年紀,劉姥姥忙起身答道:「我今年75歲了。」賈母向眾人道:「這麼大年紀了,還這麼硬朗。比我大好幾歲呢!」

賈母享年83歲,在她「壽終歸地府」時,劉姥姥還健在,甚至後來還為搭救巧姐兒而奔波,她的思維、行動也未見老態龍鍾。賈母和劉姥姥雖都是古稀老嫗,但出身懸殊,一個是豪門巨富,一個是清貧農家,她們之所以長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一個字,性格恬淡豁達,遇事想得開,有個好心態

1

恬淡達觀

賈母從「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的史家,嫁到「白玉為堂金做馬」的賈家,一生榮華富貴,錦衣玉食。她自己也說:「到你們家六十多年,該看的也看了,該吃的也吃了。」

雖然賈母身處富貴,但她很恬淡達觀,不像王熙鳳工於心計,不像林黛玉多愁善感,不像尤三姐猛烈剛強,不像賈迎春柔弱懦怯。對賈府日常事,事無巨細,一概讓鳳姐去打理。她自己說:「樂得都不管,說說笑笑,養身子罷。」其實,人老了以後,理應多關心自己飲食起居,身體健康,恬淡也是一種延緩衰老的好方法。

人生有三態,悲觀、樂觀和達觀。悲觀的人在山腳下看世界,只見到幽冥小徑;樂觀的人在山腰看世界,看到的是柳暗花明;達觀的人在山頂上看世界,看到的是天廣地清。達觀就是豁達樂觀,不論身處順境或者逆境,面對成功或者失敗,都能做到「不以物善,不以己悲」,好壞都能拿得起放得下。

2

心態年輕

賈母雖年事已高,但心態年輕,愛熱鬧。她常說:「我是個極愛快樂的人,嚼得動的吃兩口、睡一覺。悶了時和這些孫子孫女們頑笑一回就完了。」每逢節日,賈母必與晚輩們在大觀園內閑逛、看戲、玩樂、散心,有說有笑。賈母親近小輩,一則是享天倫之樂,二是年輕人氣血旺,樂事多,和他們在一起使她自己的心情也得到調節。

3

慈善為懷

賈母雖是封建家族長者,但她「憐貧恤老,齋僧布施」,以慈善為懷。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時,賈母陪她游大觀園,瀟湘館土地下蒼苔滿布,劉姥姥不走石子甬道,偏走土地,不料「咕咚」一跤跌倒,眾人都拍手呵呵大笑。賈母笑罵道:「小蹄子們,還不挽起來,只站著笑!」劉姥姥爬起來後,賈母問她:「可扭了腰沒有?叫丫頭們捶捶。」

一次,到清虛觀燒香,小道士誤撞鳳姐被追打,賈母忙喝住道:「別嚇著他,倘或嚇著怪可憐的,他老子娘豈不痛呢?」命人給小道士幾個錢買果子吃,還交代「別叫人難為了他」。元宵節看戲到深夜,賈母便命「將戲暫歇,小孩子們可憐見的,也給他們些滾湯熱菜的吃了再唱」。

心地善良的人能延緩衰老。孔子說「仁者壽」(《論語·雍也》),「大德必得其壽」(《中庸》)。心地和善,助人為樂,能使精神得到安慰,心理得到平衡,有利於促進和保持身心健康。

4

知足常樂

《紅樓夢》中壽魁劉姥姥,是個貧苦農民,淳樸、善良,她的長壽之道是知足常樂,樂觀開朗,用她自己的話說:「守多大碗兒吃多大的飯。」知足常樂是一種積極的人生追求。我國古代就有「布衣得暖勝似錦,粗茶淡飯亦香甜」之說。知足常樂使人行也安然,坐也安然,貧也安然,苦也安然。知足常樂並不是聽天由命,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賈寶玉初試雲雨情,劉姥姥一進榮國府」一回中寫道,這年秋盡冬初,天氣漸冷,劉姥姥女婿王狗兒坐困窮鄉,過冬的衣食尚無著落。正在一籌莫展之際,劉姥姥便想出了去榮國府的主意,說:「咱們謀到了,靠菩薩的保佑,有些機會也未可知。」強拉上過去跟金陵王家的聯宗關係,第二天一早拖著外孫板兒「撿出老臉去碰碰運氣」。經過努力帶回二十兩銀子,夠莊戶人家吃一年的了。可見,劉姥姥即使家道艱難,也不怨天尤人,心胸開闊,不去攀比,積極進取,樂在其中。

5

洒脫幽默

劉姥姥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即使身處侯門望族之中,也不盲目自卑。在二進榮國府時,即使鳳姐、鴛鴦拿她取笑開涮,她仍然明智、豁達地說:「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有什麼惱的!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個笑兒。」

鳳姐拿了一盤子花給劉姥姥插了滿頭,賈母看不下去了,說:「你看她把你都打扮成老妖精了。」劉姥姥馬上笑著說:「我雖老了,年輕時也風流,愛個花兒粉兒的,今兒索性作個老風流!」她的大度、洒脫、豁達可見一斑。

劉姥姥機智、幽默、愉悅。在二進榮國府時,賈母請她上筵席,她脫口說出:「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自己鼓著腮不語,不笑,卻引得上上下下眾人捧腹大笑,有的噴飯,有的噴茶,有的揉肚子。劉姥姥給大家帶來歡樂,同時也讓自己的心情為之愉悅。幽默是老年人保持心情愉快、健康長壽的好方法。

6

知恩圖報

劉姥姥除了知足、本分、寬容、進取外,還知恩圖報。「中鄉魁寶玉卻塵緣,沐皇恩賈家延世澤」一回中,賈家敗落,劫難不斷,至愛親朋一律翻臉,飛鳥投林,巧姐兒面臨著被「狐舅奸兄」賣掉的厄運。在這危機時刻,王夫人束手無策,平兒也無計可施,只有哭泣。此時劉姥姥正巧趕到,聽了來龍去脈之後說:「這有什麼難的呢,一個人也不叫他們知道,扔崩一走就完事了。」

眾親友中唯有劉姥姥仗義,雖80多歲高齡仍來回奔波,把巧姐兒救出帶到鄉下。真是「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可見劉姥姥救人危難、知恩圖報的良好道德品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

7

以樂為先

以上所述,賈母和劉姥姥都做到了「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生」以生存環境而言,農村田野是劉姥姥生息勞作之地,而賈母卻生活在深宅大院,丫鬟奴僕成群的富貴之家。關鍵是在於各安其分,順乎自然。她們樂在其中,知足常樂。劉姥姥是貧苦中求樂,賈母則是享福中求樂,樂以忘憂。只要心態擺平,不管衣食住行等客觀條件如何,保持平常心,時刻都能覺得舒坦、自在。

賈母、劉姥姥以樂為先的長壽之道,對今天的老年人也有些啟示,要重視自己的精神生活,只要自己去尋求、開拓,就能實現老有所樂。樂在心中求,壽在樂中生。

好書推薦

《清·孫溫繪全本紅樓夢》 | 紅樓夢版「清明上河圖」全繪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倫書院 的精彩文章: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讀經典、養健康」?少年國學冬令營報名中
中國最美建築,賞心悅目

TAG:明倫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