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國樂古琴雅會·紀念嶺南派古琴宗師楊新倫先生誕辰120周年

國樂古琴雅會·紀念嶺南派古琴宗師楊新倫先生誕辰120周年

本次活動由日本古琴振興會的創立人高欲生組織主辦,高欲生老師是楊新倫宗師的弟子謝導秀老師第一位入門弟子,也就是楊新倫先生的最早的徒孫。

謝導秀老師

在70年代末,高欲生老師常常隨從師傅謝導秀老師一起去訪楊新倫先生,受楊新倫先生的親傳,1982年考上星海音樂學院,成為了嶺南派古琴史上的第三位音樂院校畢業的專業古琴演奏者。

當今,高欲生老師把嶺南派古琴的藝術傳播到日本,把嶺南派古琴的支流延續到世界上,真正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本次活動,她帶領日本的學生,呼籲同門的師弟師妹,以及梅庵派,廣陵派的等地琴人,請出謝導秀老師,在各承辦單位、協辦單位,以及場地提供單位等等各方面的支持下,共同舉辦了本次【嶺南派古琴宗師楊新倫先生120週年的紀念活動】。

南 琴 派

宋室南遷,把中原文化帶來了廣東,特別對廣東的琴學發展帶來極大的影響。在後來的幾百年中,廣東琴學昌盛,琴人輩出。嶺南派的創始人是清道光年間的廣東新會人黃景星,由於官考屢次失敗,生活貧困,只得寓琴為樂。晚年客居廣州,並與陳綺石等人組織琴社,切磋琴藝。其《悟雪山房琴譜》共收集琴曲有五十首,大多出自《古岡遺譜》。

嶺南古琴的演奏藝術特色是:清、微、淡、遠;構築出傳統文人抒情達意,陶冶情操,具有濃郁的傳統文化特色。

楊新倫撫琴

1898-1990,字克定,號振玉齋主人,廣東番禺縣鴉湖鄉人,師從王紹禎,鄭健侯,盧家炳等。1960年受聘於廣州音樂專科學校,民樂系古琴專業學院,授業學生謝導秀,關慶耀等,1980年與莫尚德等人成立廣東古琴研究會,並任首任會長。更精通武藝,為廣州精武體育會名譽會長。

上世紀二十年代中期,一個偶然的機會,楊新倫在精武會聆聽了古琴名家吳純白的演奏,其清音雋味,使楊新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28年楊新倫返回羊城,在清秘閣購得古琴一張,就此開始古琴生涯。楊新倫初得文本古琴名宿王紹楨指引,經王紹楨老師介紹,先後結識了古琴高手盧家炳、容心言、陳叔舉等,最後拜識了中山縣鄭健侯,由於鄭孤身一人生活無依,楊新倫把鄭健侯接回家中奉養達20年之久。這期間,楊新倫向鄭健候學習了《烏夜啼》、《碧澗流泉》、《懷古》等嶺南派琴曲,為其入室弟子,終得嶺南派古琴真傳。

1956年,楊新倫任職於廣東文史研究館,專門從事嶺南古琴的發掘和整理工作。常與在廣州的老琴人孫慕唐、招鑒芬、周桂菁等人一起切磋琴藝。1960年9月,楊新倫受聘於廣州音樂專科學校,從事古琴教學工作,授徒謝導秀、關慶耀等人。1980年10月,廣東古琴研究會成立,楊新倫以82歲高齡親任會長,日夜為琴事操勞。1990年2月1日,嶺南琴派一代宗師楊新倫與世長辭,終年92歲。

為紀念嶺南派琴界泰斗楊新倫先生誕辰120周年,本月12月22日(周六)15:00於漁歌晚唱藝術沙龍舉辦了一場國樂古琴雅會,各地琴家相聚一堂,理重華之遺操,慨遠慕而長思。

琴 家 及演 出 曲 目

(1)李德榮 獨奏 《鷗鷺忘機》

個人介紹:字妙合,廣東古琴研究會常務理事,稼軒琴坊琴師、斫琴師。古琴教學、製作與修復工作。

琴曲介紹:《鷗鷺忘機》其曲意雋永,指法細膩,哲理深邃,耐人尋味。此曲曲情充滿生趣和怡然自得,和諧的琴聲泛起,引導人們的思維趕往美麗的大自然,心境也隨之而豁然開朗。樂曲表現了真、善、美的精神世界。

(2)倪歌 獨奏 《長門怨》

個人介紹:古代文學碩士,梅庵琴派南通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師從梅庵琴派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王永昌先生。南通古琴研究會理事、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古琴文化藝術委員會委員。

琴曲介紹:《長門怨》為梅庵琴派代表曲目。為漢武帝時司馬相如寫陳皇后謫居長門宮之曲。極盡愁悶悲思,其音如泣如訴,既悠揚而慷慨,復唏噓而惆悵。蓋女子被壓抑之呼聲。被琴壇譽為北派代表琴曲。

(3)黃俊堂 獨奏 《玉樹臨風》

個人介紹:新會七木琴社社長。

琴曲介紹:《玉樹臨風》,最早記錄在《古岡遺譜》。收錄於《西麓堂琴統》、《卧雲樓琴譜》、《天聞閣琴譜》等十一部琴譜中。其最早見於《西麓堂琴統》。其曲雖小,音美蒼涼,如對幽人覌泉玩月之致。

(4)吳樹根 獨奏《高山》

個人介紹:中國古琴研究學會會員,師從嶺南古琴名家區君虹先生,廣東廣播電視台資深記者、藝術編導。

琴曲介紹:樂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朱權,1425年),此譜之《高山》、《流水》解題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宋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

(5)昝錘鍊 獨奏 《釋談章》

個人介紹:南通通州人,師承梅庵琴派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王永昌先生,操琴近二十年。南通玄元堂文化創始人,梅庵琴派第四代傳人、梅庵派古琴藝術南通代表性傳承人、南通古琴研究會理事兼幹事。

琴曲簡介:本曲為佛曲,曲體三回九轉,既有暮鼓晨鐘古剎聽禪,平和吉祥莊嚴肅穆之意境,又有群僧道場祈禱,誦經禮佛三躬九拜,鐘鼓齊鳴諸樂並作之熱鬧景象。原名:釋談章、普庵咒、寶殿金聲

(6)王可遜 獨奏 《漁樵問答》

個人介紹:古琴演奏家、斫琴家、東莞市古琴文化藝術會會長、綠綺琴社發起人,廣東省古琴研究會理事、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音樂(嶺南派)傳承人。

琴曲簡介:樂曲採用漁者和樵者對話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調錶示問句,下降的曲調錶示答句。旋律飄逸瀟洒,表現出漁樵悠然自得的神態。正如《琴學初津》中所述:「《漁樵問答》曲意深長,神情洒脫,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櫓歌之矣乃,隱隱現於指下。迨至問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7)大隈雅子、三浦裕子 琴歌 《陽關三疊》

大隈雅子:日本古琴振興會會員、師從高欲生習琴。日本古琴生風流奧傳。

三浦裕子:日本古琴振興會事務局長、師從武井欲生老師習琴。

2017年11月第二屆「平湖杯」國家比賽琴歌藝術組、獲「海外優秀琴人」獎。

琴曲簡介:又名《陽關曲》、《渭城曲》,是根據唐代詩人王維的七言絕句《送元二使安西》譜寫的。充分表達出作者對即將遠行的友人的那種無限關懷、留戀的誠摯情感。

(8)樊繼健 獨奏 《梅花三弄》

個人介紹: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廣陵琴派代表性傳承人、廣陵古琴學會會長,泰州市古琴學會會長、廣陵琴社副社長,揚州市琴箏藝術協會副會長、綠綺琴館館長。

琴曲簡介:《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本為晉朝桓伊吹笛之調名,後人譜入琴中。「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調反覆演奏三次。這種反覆的處理旨在比喻梅花在寒風中次第綻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個性和節節向上的氣概。此曲亦為廣陵琴派代表性曲目。

(9)程久霖 獨奏《平沙落雁》

個人介紹:梅庵派第四代傳承人,中國琴會理事,稼軒琴坊琴家,廣州夢溪梅庵派古琴藝術傳習所主持。其祖父程午嘉是梅庵派古琴大師。

琴曲簡介:是近三百年來流傳最廣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種琴譜刊載此曲。其意在借大雁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梅庵派平沙中後加的「雁鳴」一段,獨具本門特色,為王燕卿先生所創,曲調極為逼真、生動,令人嘆為觀止。

(10)呂宏望 獨奏《烏夜啼》

個人介紹:中國古琴學會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理事、廣州市音樂家協會古琴研究會會長、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政協文史委文史專員、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嶺南古琴代表性傳承人。

琴曲簡介:為著名古琴家姚丙炎先生打譜演奏,現存琴譜初見於《神奇秘譜》。曲譜中有「反哺」、「爭巢」等文字,表明琴曲是描寫慈烏與雛鳥的活動情景。需要注意的是此處烏指的是慈烏,即寒鴉,而非烏鴉。

(11)高欲生 獨奏《碧澗流泉》

個人介紹:國際中國音樂家聯合會古琴學會 副會長、一般社團法人日本古琴振興會 會長、日本東洋音樂學會會員、日本煎茶禮道小笠原流師範

1978年謝導秀先生第一入門弟子,1986年星海音樂學院古琴專業畢業,89年赴日,創立了日本第一個古琴的法人團體。為中日文化交流塔架橋樑。

琴曲簡介:是嶺南琴派重要的傳統曲目之一,當代琴人的演奏,基本沿襲了自清代以來傳統的節奏自理和表現手法。嶺南琴派一代宗師楊新倫先生生前,每逢會琴訪友,必操此曲。樂曲抒發了古人盪跡山林閑適疏放的幽趣。表現了在那千姿百態的奇峰異石之間,爆發出一股股清澈的泉水,涓涓細流,時急時緩。

(12)日本古琴振興會 合奏《神人暢》

琴曲簡介:《神人暢》是中國古琴曲,是唐代以前僅兩首記載下來以"暢" 為題材的古琴曲之一,整曲僅用到一至五弦。此曲表達了昔日部落領袖"堯"祭祀之時彈琴,奇妙琴聲感動上天,使天神降臨,與人們歡樂歌舞,共慶盛典。

國樂古琴雅會

——紀念嶺南派古琴宗師

楊新倫先生誕辰120周年

主辦:一般社團法人日本古琴振興會

南通玄元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承辦:守仁制琴社

協辦:廣州市映山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稼軒琴坊

場地:漁歌唱晚藝術沙龍

時間:2018年12月22日(周六)

15:00~17:00

地址:廣州市荔灣區下市直街1號

信義國際會館4號樓 漁歌晚唱

編輯 | 漁公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的精彩文章:

國人審美傳統,最適合入畫的「十大吉祥植物」!
錦鯉火了,鯉魚的文化內涵你都知道嗎?

TAG: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