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陝西潼關,在歷史上出過哪些名人?

陝西潼關,在歷史上出過哪些名人?

潼關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北,北臨黃河,南踞山腰。始建於東漢建安元年(196年)。潼關是關中的東大門,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居中華十大名關第二位,素有「第一關」的美譽,乾隆皇帝遊歷帝國大好河山,行至於此,也不免感慨潼關之險峻,並於城樓外橫額上留下「第一關」的鎏金御書。人傑地靈的潼關,名人輩出,下面小編就跟大家介紹幾個出在潼關近代史上的名人!

王懷彥

王懷彥,1925年出生於陝西省橫山縣新廟灘。民國十八年(1929),逃荒到安塞縣井塌村,二十四年(1935),安塞解放,分得土地、窯洞以及牛羊等。全家人不忘共產黨,響應黨的號召,運鹽、發展農業生產,參加戰勤,交售公購糧,支援革命戰爭。王懷彥12歲時上棗灣村小學,學習5年後在村裡幫助群眾寫信,在鄉政府搞統計、寫材料,參加基幹民兵維護地方治安等。三十七年(1948),參加游擊隊,擔任偵察班長、分隊長、副指導員。同年,在西北黨校李家渠分校學習。三十八年(1949),中共西北局將5個專區及西安市黨政幹部隊伍和李家渠分校組建成渭南專區總隊,王懷彥被分配到潼關大隊。行軍中,他走在隊伍前面,白天照應生活,晚間巡邏放哨。到潼關後被調任第四區區長。

1949年6月25日晚10時,區游擊隊留用的國民黨政府鄉丁萬善福、炊事員萬玉山、通訊員萬改變與國民黨金陡鄉鄉長萬國安等內應外合,闖入區政府,王懷彥和縣武裝部幹部余振清被綁架,在河南靈寶縣閔底鄉寺庄村和閔底鄉母豬峪分別慘遭殺害。在酷刑面前,王懷彥揭露敵人罪惡,威武不屈,表現了共產黨人大無畏的獻身精神。

焦啟鎧

焦啟鎧,1904年出生於陝西潼關。1927年「七一五」汪精衛叛變革命後,劉佐龍在十五軍進行「清黨」。焦在第三師難以立足,按照中共組織安排,離開部隊,到中共中央機關負責交通聯絡工作。9月下旬受命去廣東,尋訪、了解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後的情況。他頂風冒雨,日夜兼程,終於在廣東普寧找到了南下官兵。10月25日,他將南昌起義部隊南下歷程及應汲取的經驗教訓,向已遷往上海的中共中央寫了書面報告。12月,焦奉命赴廣東參加廣州起義。待他輾轉到達廣州時,起義已遭國民黨第二方面軍在英、美、日、法等國軍艦支持下鎮壓而失敗。焦又返回上海,先後在長江中下游一帶從事秘密工作。

1928年夏,奉命調到駐豫南的岳維峻部做兵運工作。不久準備策動該部兵變,事泄被捕。因查無實據,經朋友營救獲釋。1930年初,焦到豫東,與中共開封地方組織取得聯繫,在豫東各縣從事秘密工作,被叛徒出賣再次入獄,直到中原大戰結束,馮玉祥部撤出開封才恢復自由。1931年,焦回到陝西,經友人介紹,到駐防天水的楊虎城部馬青苑師任參謀。1932年夏,馬青苑欲脫離楊虎城,投靠蔣介石。焦得知後對馬好言相勸,力陳投蔣將是走上絕路的道理。馬主意已定,於1932年9月將焦殺害。

趙德容

趙德容,1870年出生於老縣城內南大街趙家巷。民國初年,德容在武功主政時,重視農業,興修水利,主持修纂縣誌,政績較著。有一年,暑熱悶人。他差獄吏將在押犯人提出親自審問,對9名案犯,除4人因罪行嚴重繼續收監外,5人當場釋其回家度夏,令過9月9日返獄服刑。9月10日均遵命入獄。趙知事酷暑釋囚,時人傳為佳話。他自吟:「唐宗縱囚我縱囚,也是依樣畫葫蘆;誰謂小民無信義,自愧德薄才亦疏。」離任時,武功縣紳民贈匾,題文:「受恩不忘」。

十八年(1929),年荒饑饉,災民流離失所。德容發現岐山、鳳縣、興平、武功、乾縣、禮泉一帶災民,逃至潼關渡荒,婦幼多被河南、山西等地人騙離出境販賣。他當即聯絡鄉紳報准設立婦幼收容所。經陝西省政府撥付賑款,陝西省救濟院協助以北大街基督教堂為所址,趙被委為所長,主持收容事宜。在渡口、要道設卡盤查。災民被收留者頗多,由收容所供給粥膳、衣被以救饑寒。並根據自願擇偶為婚,或被人收養為子女,願回家的在災荒稍過送回原籍,一一妥善安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探尋全球史地 的精彩文章:

女子花輛卡宴錢買一玉瓶,稱美國拍過上億,專家:老公知道你來嗎

TAG:探尋全球史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