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菜根譚》智慧: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這兩件事!

《菜根譚》智慧: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這兩件事!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菜根譚》

機械:本意,泛指各種機器、器械。莊子言:「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你會用各種助力器械幫你幹活兒,說明你有取巧之心,因此引申義就可理解為取巧之心。)

樸魯:質樸、憨厚。

曲謹:在細節處謹慎。

這句話,單個字面意思都容易理解,但是很多人卻沒讀懂這句話。之所以讀不懂是因為他們總喜歡站在道德制高點把它解讀為:勸人不要去追求圓滑世故、權謀心計,君子應該反璞歸真。

但說是這麼說,真要落到實處時,卻都感覺這個道理實在不好使。比如,遇到狡猾的人故意要欺負你,你還要老老實實做人嗎?明明有簡便取巧的方法更高效,也能達到目標,也利人利己,但為了表示自己清高,不助長自己的投機之心,你會真的放棄捷徑嗎?這個時候,你心中是不是有一萬個不情願?

一、「機械」還是深些好

實際上,稍微多想一下,就會發現這種解釋漏洞百出。如果一個人不要有「心計」,只要「老實」就好,那麼是不是意味著中國的《鬼谷子》《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等等,這些專門講如何運用取巧之法,以一勝百的權謀道術的千古經典應該算廢典才對?如果做人最理想的標準就是沒有「機械」,那乾脆不參與任何社會活動,不就最理想了嘛,因為「涉世淺,點染亦淺」啊。

顯然,這種理解是有問題的。

其實,你的心中有「機械」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它是一個人在複雜的環境中正常生存下去的基本素質。追求「機械」只不過是心智正常的人的本能反應罷了。

不信,你去看看現在的電視劇,特別是像《琅琊榜》、《延禧攻略》一類把權謀之術寫到極致的熱播劇,為什麼可以那麼火?因為,每個人的骨子裡其實都是渴望自己就是《琅琊榜》中的梅長蘇,都是《延禧攻略》中的魏瓔珞,覺著「機械」還是深些好。

只是,不同的人,運用「機械」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同樣是鬼谷子之術,你可以用它布局設陷,空手套別人的錢,也可以用他來說服別人跟你合作打拚創造財富。我們會說前者無恥,可惡,陰險狡詐,對後者卻會感激涕零,說他智慧英明,有福同享。都是鬼谷子之術發揮了作用,為何世人會產生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因為動機不同。

使用「機械」的動機的不同,會產生道德上的好壞評價——陰險/大愛/責任/自私。它涉及的是價值選擇層面的問題。

但是這段話並非是在談動機問題,而是講「機械」的深淺的問題。使用「機械」的深淺的不同,產生的是智力上的高下評價——英明/愚蠢/靈活/死板。它涉及的是方法論層面的問題。

很多人之所以讀不懂《菜根譚》的這段話,就是因為他們把價值選擇和方法論混為一談了。在談價值選擇的時候要扯進方法論,在談方法論的時候,又扯價值選擇。結果就是一頭都顧不上。

二、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

這段話的主題是「機械深」是怎麼來的方法論。那麼就得放下道德上那些先入為主的評判,你才會看得懂。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這是一句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大白話。它的意思是:一個人經歷淺薄的話,所受的各種(好的、不好的)熏染也就少,歷事深,城府、心機就深。它講述了一個客觀規律:你了解、經歷的事情深了,自然就會多些心眼兒,多些套路,多些手段。

舉個例子。當年作為學霸的你是怎樣拿高分進入理想大學的?不就是拿到一個題目,你已經練到了掃一遍題目就能讀懂出題老師的出題動機,考點是什麼,他通常會在哪裡設置陷阱,該用哪個公式定理,哪種套路,哪種模型來解答……你說你的「機械」深不深?這其實就是一個「歷事深,機械亦深」的典型。

把這個例子延展開來,放到社會中也是一樣的道理。

在商場中,誰的「機械」最深?一定是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家。能成為龍頭的人,一定是把市場的脾氣,消費者的心理摸得最透徹,把商業套路用得爐火純青的那個人。他在現實市場中的歷練有多深,他的「機械」就有多深。

這些「機械」的深,是他們寒窗二十年的學生時代照著書練出來的嗎?可能一小部分是,但最根本的還是一次次的商業實戰經歷讓他變得成熟和深沉。這就是說,「歷事深」是「機械深」的因,「機械深」是「歷事深」的果。這包含了兩層含義:

第一,你要是「涉世淺」,你想要「機械深」也要不成。

第二,你要是「歷事深」了,不管你願不願意,你的「機械深」就是一個自然結果。

三、與其把自己表現得練達,不如真誠面對最真實的自己

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菜根譚》

這句話實際上是在罵人。

人都有一個通病:總喜歡錶現自己的「練達」。我們常見很多人,事兒沒做過,卻總想在人前表現得比誰都老練,見誰都想指點江山。這句話告訴你,與其這樣,不如保持「樸魯」。為什麼?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發生後,英國女王就質問一群經濟學家:既然你們是經濟學專家,為什麼沒有人能夠預測到危機的發生?結果眾經濟學家一臉懵。

這一懵,就懵了一年。一年之後,大名鼎鼎的諾貝爾經濟學獲獎者盧卡斯,以為找到了一個可以交差的答案,挺身而出回答女王的問題。他說女王陛下:經濟學已證明,此類事件是不可預測的;因為,假如此類事件可以預測的話,那麼人們就會據此作出反應,從而避免它的發生——於是,這個預測就成為錯誤的了。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約翰·凱,對這個答案估計實在忍不住想罵娘,作了這樣的評價:"這聽起來像是個白痴學者會給出的回復"。這是不是正好也是你想說的?

他們為什麼不能預測金融危機的到來?因為在資本經濟的實戰方面,他們叫「涉世淺」。他們是關起門來練套路,練老成的人。他們可以提出各種理論模型、工具模型、思考模型,也可以把這些模型說得天花亂墜,看起來很「練達」,但是,缺了實實在在經商經歷,就是「涉世淺,點染淺」,在商業實戰方面,心中是沒有「機械」的。如果讓他們真正去實際運作資本,可能就是最先倒下的烈士。這裡他們雖然沒有去當烈士,但是卻鬧了一個世界笑話,讓自己多尷尬!

所以,這裡說「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你與其努力把自己表現得多麼練達,不如真誠面對最真實的自己。前面說得很清楚,練達不是你表現就能出來的,是你「歷事深,機械亦深」。歷事不深,又非要裝老練,只會給自己鬧尷尬,鬧笑話,甚至帶來災禍。倒不如保持自己的樸魯,讓別人看到你這人的實在,反而能呈現給人一種成熟穩重的個性形象。

看懂了前面幾句,「與其曲謹,不若疏狂」就好理解了,跟前一句都有類似的意思。也是在指出世人的通病:面對一個新任務,新項目,都還沒有開始,他就能從頭算計到尾巴上,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各種細節步驟都能點兵點將地規划到位。貌似老練得無懈可擊,但這句話告訴你這是「曲謹」,還不如疏狂有用。

前段時間,連續好幾起武林事件:中國內家拳VS搏擊拳,結果都是內家拳大師被揍得很尷尬。他們有練太極的,有練詠春的,但基本都是三下五除二被搏擊拳手KO。真是中國內家拳不行嗎?

當然不是。中國武術可是過去老祖宗們拿著真槍在戰場上跟人肉搏拚命之後總結出來的東西,怎麼可能沒用?

那現在這些內家拳師為何會敗給搏擊手?一個關鍵原因,現在好多人練內家拳都是關在在屋子裡臆想著練:他這樣出招,我怎麼攻防,他那樣出招我怎麼拆招。然後就相互喂招。兩個人喂來喂去不亦樂乎。

「與其曲謹」,你這樣練來練去是沒有用的,每種招式的攻防拆解都熟悉,看似很周密,但是你沒有真正打過架(歷事淺),你模擬練習再熟悉,在實戰上你仍然還是「點染淺」的狀態。

「不若疏狂」。要想打贏對手,先別去追求那些花里花哨,看起來完美的招式,不如疏狂一點:我開始就不去追求所謂的嚴密攻防,先跟你用實戰的方式打打再說。在「歷事」中去體悟武學精髓。

當真正打架時,發現,啊呀,怎麼一出手就全亂了陣腳,什麼招式都忘光了。第一回合,挨了人家一記重拳,直接找不到北。第二個回合還沒開戰,心理直打哆嗦,基本心理素質都不過關了。這個時候,你才發現原來真正的實戰哪裡是自己想像的那樣?此時,你再去回嚼老祖中講的拳理、招式,你的領悟就會接地氣多了。

搏擊拳手為何比這些內家拳大師更有殺傷力?因為他們在練習時,基本都是以實戰的形式進行的。幾年下來,人家都實戰過不知多少次了,而內家拳師的實戰課估計才剛剛開始。兩相比較,內家拳手「涉世淺,點染亦淺」,搏擊拳手是「歷事深,機械深」。真打起來的時候,這些內家拳師打不過搏擊手就太正常了。

總結:假如你發現自己做一件事情不夠成熟,給你的建議就是:

第一,就承認和接受自己在這件事上的「樸魯」「疏狂」;

第二,馬上去做這件事,並且一定要往深里做。真正的成熟不是去追求練達,也不是追求曲謹,而是從發現並接受自己的樸魯、疏狂開始,然後通過「歷事深」來彌補。這才是走向真正成熟的正確姿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齊白石的畫當年為何只賣兩元,知道原因後,令人唏噓不已!
齊白石的畫為什麼能值9個億天價?三點道破其中玄機!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