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滋陰潤燥之增液湯

中醫滋陰潤燥之增液湯

「增水行舟」是一種中醫治法的形象比喻,原語見於清代吳瑭所著《溫病條辨·卷二·中焦篇》:「增液湯方(咸寒苦甘法):元參一兩(30g)、麥冬(連心)八錢(24g)、細生地八錢(24g)。水八杯,煮取三杯,口乾則與飲,令盡,不便,再作服。」

「方論:溫病之不大便,不出熱結液干二者之外。其偏於陽邪熾甚,熱結之實證,則從承氣法矣;其偏於陰虧液涸之半虛半實證,則不可混施承氣,故以此法代之。獨取元參為君者,元參味苦咸微寒,壯水制火,通二便,啟腎水上潮於天,其能治液干,固不待言,《本經》稱其主治腹中寒熱積聚,其並能解熱結可知。麥冬主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亦系能補能潤能通之品,故以為之佐。生地亦主寒熱積聚,逐血痹,用細者,取其補而不膩,兼能走絡也。三者合用,作增水行舟之計,故湯名增液,但非重用不為功。」

吳鞠通所創立的增液湯,原意是為治療「陽明溫病,無上焦證,數日不大便。」「其人陰素虛,不可行承氣者。」「本論於陽明下證,峙立三法:熱結液干之大實證,則用大承氣;偏於熱結而液不幹者,旁流是也,則用調胃承氣;偏於液干多而熱結少者,則用增液,所以迴護其虛,務存津液之心法也。」

方論中的「增水行舟」一語的意思是:要有水,舟才能行走於水面上,水涸則舟停,因此只要水滿起來,舟也就可以行走了。「增液湯」就是利用了這種原理來進行滋陰、潤燥和通便的。

在增液湯方中,玄參滋陰清熱,有潤燥通便之用;生地味甘苦寒,清熱養陰,可增玄參滋陰潤燥之功;麥冬性味甘寒,可以滋養肺胃,潤腸通便。三味合用,可治大便乾澀不暢及溫燥引起的皮膚瘙癢、乾燥皸裂、咽干口渴、乾咳少痰等癥狀。

現代醫學研究中發現,增液湯具有增液、抗炎、解熱、增強胃腸道蠕動等多種功效,對口腔潰瘍、慢性牙周炎、過敏性結腸炎、肛裂、痔瘡等疾病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增液湯偏寒,脾虛泄瀉者服用會加重腹瀉;感冒患者用此方,則會因滋膩易造成外邪留滯不去,即「閉門留寇」之嫌,因此在治療的時候要細心辯證。

增液湯在廣東的潮汕地區常被藥店當做涼茶一味來出售,也即是俗稱的「參地」,潮汕人每逢熬夜陰虛上火時,都喜歡上街買上一杯來喝,其中尤以黑豆湯所熬的「參地湯」效果最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魔童兄弟的小窩 的精彩文章:

速度加快,時間會變慢嗎?
長生不老到底好不好?

TAG:魔童兄弟的小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