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察覺趙雲的弱點,獻出一策,令趙雲身陷重圍發出哀鳴

此人察覺趙雲的弱點,獻出一策,令趙雲身陷重圍發出哀鳴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九十二回,發生在諸葛亮一出祁山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程武、韓德和趙雲。原文如下:

此人察覺趙雲的弱點,獻出一策,令趙雲身陷重圍發出哀鳴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參軍程武,乃程昱之子也,進言曰:「某料趙雲有勇無謀,不足為慮。來日都督再引兵出,先伏兩軍於左右;都督臨陣先退,誘趙雲到伏兵處;都督卻登山指揮四面軍馬,重疊圍住,雲可擒矣。」楙從其言,遂遣董禧引三萬軍伏於左,薛則引三萬軍伏於右。二人埋伏已定。次日,夏侯楙復整金鼓旗幡,率兵而進。趙雲、鄧芝出迎。芝在馬上謂趙雲曰:「昨夜魏兵大敗而走,今日復來,必有詐也。老將軍防之。」子龍曰:「量此乳臭小兒,何足道哉!吾今日必當擒之!」便躍馬而出。魏將潘遂出迎,戰不三合,撥馬便走。

此人察覺趙雲的弱點,獻出一策,令趙雲身陷重圍發出哀鳴

趙雲趕去,魏陣中八員將一齊來迎。放過夏侯楙先走,八將陸續奔走。趙雲乘勢追殺,鄧芝引兵繼進。趙雲深入重地,只聽得四面喊聲大震。鄧芝急收軍退回,左有董禧,右有薛則,兩路兵殺到。鄧芝兵少,不能解救。趙雲被困在垓心……魏兵殺到,皆叫曰:「趙雲早降!」雲急上馬迎敵。四面軍馬漸漸逼近,八方弩箭交射甚急,人馬皆不能向前。雲仰天嘆曰:「吾不服老,死於此地矣!」

此人察覺趙雲的弱點,獻出一策,令趙雲身陷重圍發出哀鳴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諸葛亮一出祁山,老將趙雲在鳳鳴山大顯神威,斬殺韓德四個兒子。夏侯楙驚慌失措,參軍程武卻認為可以設計活捉趙雲。次日再戰,曹軍按照程武的部署且戰且退,趙雲立功心切,尾隨追擊,終於進入了曹軍的包圍圈。經過一夜苦戰,趙雲依然未能突出重圍。就在這危急時刻,關興張苞奉諸葛亮之命前來救援,終於反敗為勝。

此人察覺趙雲的弱點,獻出一策,令趙雲身陷重圍發出哀鳴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程武口中的「有勇無謀」, 意為只有勇氣,沒有計謀。形容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衝,缺乏計劃,不講策略,只會魯莽的去做事,從不會投機取巧。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三國志?董卓傳》注引《獻帝起居注》中的「 呂布受恩而反圖之,斯須之間,頭縣竿端,此有勇而無謀也。」

此人察覺趙雲的弱點,獻出一策,令趙雲身陷重圍發出哀鳴

諸葛亮一出祁山時,趙雲奉命參戰,也是歷史的真實。不過,小說中所描述的趙雲在鳳鳴山力斬五將並曾身陷重圍並發出悲鳴,這卻並非是事實。《三國志?趙雲傳》載:「亮出軍,揚聲由斜穀道,曹真遣大眾當之。亮令雲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這也就是說趙雲雖然參戰,但戰場卻是在箕谷,對手是曹真,並無鳳鳴山兵敗之事。

此人察覺趙雲的弱點,獻出一策,令趙雲身陷重圍發出哀鳴

至於說到小說中獻策令趙雲身陷重圍的程昱之子程武,的確是個真實的歷史人物。不過,有關他的記載,僅僅在《三國志?程昱傳》中有一句簡單的記載:「(程昱)追贈車騎將軍,謚曰肅侯。子武嗣。武薨,子克嗣。克薨,子良嗣。」如果程武曾經出現在西北戰場,陳壽的記載也不至於如此簡略。結合相關傳記可以得知,小說中程武獻策之事也純屬虛構。

此人察覺趙雲的弱點,獻出一策,令趙雲身陷重圍發出哀鳴

眾所周知,在《三國演義》之中,趙雲是個非常完美的人物形象。但為何要在趙雲故事臨近尾聲之時設計一場這樣的大敗並讓趙雲發出「吾不服老,死於此地矣」的哀鳴呢?這一點倒是令人頗為費解。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三國謀士系列之二五零:田豫施展離間計,引發鮮卑內部分裂
三國謀士系列之二七八:曹操誠心勸降,沮授為何一心求死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