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穿對衣服了嗎?看看明朝人是怎麼穿衣服的

你穿對衣服了嗎?看看明朝人是怎麼穿衣服的

奉天殿前百官肅立,太監早早地就將這大殿內外布置得金碧輝煌,這一天永樂皇帝將要在這座大殿舉行盛大的儀式,慶祝新年的到來。一般情況下皇帝是不會到奉天殿來的,除非像是這樣的盛大典禮。

明王朝的皇帝與歷代的封建統治者一樣,他們都非常重視服飾、冠服的製作,因為服飾不但是禮法的體現,也能夠區分尊卑貴賤,是身份地位的重要象徵。

朱元璋雖然是農民出身,但是他深深地明白建立等級秩序的重要性,因此在建立大明王朝的初期便設定了一套完整的等級秩序,而服飾就是區分尊卑的一個有效方法。自古以來,統治者為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一直在服飾上做足了文章。

朱元璋

明代皇帝的冠服有冕服、皮棄服、武棄服、通天冠服、常服和燕棄服等多種樣式。洪武三年,設定了常服制度。用烏紗作為帽子的材料,在帽子上兩邊摺疊向上,這就是翼善冠。皇帝的龍袍是盤領,袖子比較窄,龍袍自然不能少了龍的圖案,在前後及兩肩各織金盤龍一條,同時配上玉帶和皮靴,這就顯得非常威武神氣。洪武十六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由禮部主導制定了衰冕制度。冕的外形是前圓後方,顏色以紅色為主,據記載是,玄表續里,紅羅蔽膝,朱襪朱易。明朝初期的武服是赤色,棄上銳,十二縫,中間鑲嵌著五彩玉,落落如星狀。株衣、襪裳、襪拾,都是赤色,易如裳色。到了嘉靖七年,明世宗以「雖燕居,宜辨等威」,因酌古制,定燕井服,其制據記載是:「冠匡如皮棄之制,冒以烏紗,分十有一二瓣」,各「壓以金線,前飾五采玉雲各一,棄後列四山,玄色青緣,二肩綉日月,前盤圓龍一,後盤方龍二,邊加龍文八十一,領與袖共龍文五九,枉用龍文四九。襯用深衣之制,素帶朱里,腰圍飾以玉龍九片,玄履白襪」。

嘉靖皇帝

皇帝的服飾威嚴神武,作為一國之母的皇后自然也不能失去相應的威儀。皇后的服飾主要分為禮服、常服等種類。洪武三年朱元璋定下了皇后的冠服樣式,明成祖朱棣即位後又做了一些小的更改。在洪武年間,皇后佩戴龍鳳珠翠冠,穿紅色的大袖霞帔。而在皇帝舉行冊封典禮或者在朝會時,皇后要穿著禮服。

明代文武官員的冠服有朝服、祭服、公服和常服等。

朝服:洪武二十六年規定,明代官員一品至九品,以冠上樑數作為區分。一品七梁冠,不用籠巾貂蟬,玉革帶加玉佩,緩用四色織成花錦,下結青絲網玉環、二品六梁冠、三品五梁冠、四品四梁冠、五品三梁冠、六七品二梁冠、八九品一梁冠。凡大祀、慶成、正旦、冬至、聖節及頒詔、開讀、進表、傳制時官員服用朝服。

張居正

祭服:洪武二十六年規定一品至九品官員的祭服為青羅衣、白紗中單、俱皂領緣。赤羅裳、皂緣。赤羅蔽膝。

常服:明朝官員常朝視事(即在本館署內處理公務),則穿常服。洪武三年定製,官員凡常朝視事用烏紗帽,團領衫束帶。一品用玉帶;二品花犀;三品金銀花;四品素金;五品銀銀花;六品、七品素銀;八品、九品烏角;公、侯、伯、駙馬與一品相同。洪武二十四年定製,常服用補子分別品級高低:公、侯、伯、駙馬用綉麒麟、白澤。由於勛爵品官日常用常服,所以明代人說「國朝服色以補為別」。可見用補子花樣以示等第,是明代官服的重要特點之一。

明代對於文武官員服飾的樣式與尺寸、衣料、帽頂、綉樣、色彩乃至鞋履都有嚴格的制度規定。

中國自古以來就在服飾上進行一系列的規定以劃分尊卑,明代自然也不例外。洪武初年規定庶人婚嫁,可以使用九品官員的冠服。到了洪武三年,明政府下令「複製四方平定巾,頒行天下」,改用四帶巾為四方平定巾,穿雜色盤領衣,不允許使用黃色。不久之後又規定庶民戴用六瓣瓜拉帽,意為「六合一統」,但是不允許用頂。到了洪武二十五年,又下令,庶民不許穿靴。明代統治者對庶民服飾的規定是很嚴厲的,如有違制或僭越,則嚴懲不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趙爾巽新官上任,為何打起了蔣百里的主意
揭秘皇室婚姻,看宮斗在宋朝有哪些發揮空間?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