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我拉黑了十年的朋友」

「我拉黑了十年的朋友」





文 | 零度水 · 主播 | 雅馨







上個月,參加朋友小美的婚禮,婚禮上,卻沒有看見阮阮。

要知道,阮阮和小美可是十幾年的朋友,小美結婚,她比誰都高興,前前後後跟著操了不少心。

以為她臨時有事去不了,於是問小美,阮阮怎麼沒有去。

小美笑容有些冷淡,視線轉向一邊,跳過了這個話題。

入席後,旁邊的朋友悄悄告訴我,小美並沒有邀請阮阮。

有一次,阮阮去小美家作客。期間,小美出去接了個電話。

阮阮想知道小美跟朋友說了什麼悄悄話,於是偷偷過去聽。

給小美打電話的是她的一個親戚,他們好像在談論小美生病的事情。

阮阮聽到小美生病了,很替她擔心。她是一個心裡藏不住話的人,很快告訴了另一個好友,還擔憂地說,不知道會不會影響小美的婚禮。

結果,這件事被小美知道了,她異常憤怒,兩個人由此產生了隔閡,最終分道揚鑣。

或許在阮阮看來,自己並沒有犯下多大的過錯,最多只是關心則亂而已。

可是,站在小美的立場,自己的隱私被人當作談資,選擇不原諒也是可以理解的。

西方有一句諺語,擅自偷聽或公開朋友的秘密,你將失去這個朋友。

在朋友覺得難為情,或者不願公開某些秘密時,就不應該以好友關係自居去追問打探,更不應該做朋友隱私的傳聲筒。

退一步而言,即便你無意知道了朋友的秘密,最好也應該讓它爛在肚子里,裝聾作啞,守口如瓶。

這既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一種明哲保身之道,給自己減去不必要的麻煩。

最不可取的就是,打著關心的名義,不顧及別人的感受,自作主張干涉別人的私事。

這種自我滿足的真誠,不僅不會讓人感到溫暖,而且只會給人帶去難堪和傷害。

亞里士多德說,放縱自己的慾望是最大的禍害;談論別人的隱私是最大的罪惡;不知自己過失是最大的病痛。

千萬不要因為所謂的關心,就觸碰了別人的隱私。

哪怕關係再好,也應該時刻注意界限感,尊重彼此的隱私範圍和生活空間。

唯有清醒認識到這一點,一段關係才能長久。




之前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女生給男友過生日,飯吃到一半,男友手機響了,出去陽台接電話。

過了一會兒,女生想上洗手間,看見陽台外的男友拿著電話,表情輕佻。

只聽男友說,


我現在真去不了,改天再請你們吧。

小可也去?我以前確實跟她也有過一段。

什麼?她甩了我?得了吧,你是沒看到,分手後,她怎麼哭著求我的。

她也就是長得還湊合,品味太差,我都不愛帶她出去……

男友又說了一堆,完全就是以貶損前女友的隱私來炫耀自己的模樣。

那一刻女生覺得男友如此陌生:分手了,你可以把前女友送你的禮物扔掉,可以把她發給你的簡訊刪掉,也可以與她形同陌路……

可是,你不該把你們在甜蜜時光共同擁有的小秘密向別人炫耀。這是一個人起碼的底線。

一段感情聚散離合,都只是兩個人自己的事,最好就只在兩個人之間結束。

分開了就代表結束了,從此以後各自安好足矣。

即使無法與過去握手言和,至少也可以保持沉默。

貶低自己愛過的人,只會讓自己顯得低俗而不堪。

而且,你把談論隱私當作炫耀自己的資本,殊不知,你只不過給那些熱衷八卦的人,徒增談資,還為此付出了尊嚴的代價。

君子絕交,不出惡語。

更何況是曾經相愛過的兩個人,短暫交集過後,給彼此留足體面,是對這段感情最好的尊重。

張愛玲說,不論在藝術里還是人生里,最難得的就是知道什麼時候應當歇手。

成熟的人,內心應當有所敬畏,懂得約束自我,對他人的隱私也自覺地保持距離。

不談論別人的隱私,不誇大別人的缺點,也不惦念以前的嫌隙,是一個人最基本的修養。



朋友小淺最近很鬱悶,她們辦公室有一位大姐,對她的「關心」已經延伸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小淺在辦公室吃早飯,大姐看見了,就問她吃的是什麼,在哪裡買的。接著對她的早餐評論一番:太貴了不合算,而且沒有營養。

有一次下雨,小淺的爸爸送她到單位。大姐看到了,一直往車裡張望,想知道是誰。

小淺說是自己爸爸,大姐接著又問,你爸單位跟你順路嗎?你爸爸是做什麼的?

有幾次,小淺從外面回到辦公室,就看到大姐聚精會神地盯著她的電腦看,看網頁,看聊天記錄,看完了還要出去跟別人說。

小淺給QQ設置了鎖定,大姐還無辜地說小淺城府深,處處防著她。

大姐從聊天記錄里看到小淺在跟男友鬧彆扭,就天天問她跟男朋友怎麼樣了,跟男朋友有沒有和好的可能。

如是幾次,小淺不勝其煩,回答說:你不用再問這個問題了,分手的時候會通知你的。

大姐表示自己就是關心。小淺腹誹,你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而已。

生活中,不乏像大姐這樣的人,他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用看似關心的方式戳別人痛點和軟肋。

他們要麼是精神世界太空虛,才一天到晚打聽跟自己沒有任何關係的小事;

要麼就是喜歡跟別人比較:如果你過得比他好,他就會冷嘲熱諷;如果你過得不如意,他就會好意安慰你,心裡卻由此得到了平衡。

像這樣不懂尊重別人隱私的人,離得越遠越好。

畢竟言談之間喜歡把他人隱私掛在嘴上的人,誰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被出賣了。

毛姆說,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虛榮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對付的,是你時刻想要衝出來,想要出風頭的小聰明。

懂得剋制,是一種美德:剋制自己的好奇心,剋制自己的表演欲,甚至克制不合時宜的關心。

君子之交淡如水,熱情但不逾矩,自由但不放縱。如水般清澈、平淡的關係,才能長久地交往下去。



不談論別人的隱私,說到底,就是發自內心地尊重他人。

終身成長詞典詞條《199:自尊》里提到了這樣一個案例。

有一次,NHK電視台想採訪一位父親與倖存兒子的災後重逢,父親說要徵詢兒子的意見,轉身進了病房。

攝影機開著,前面是白色的門帘,整整兩分鐘,在播出時一動未動,一刀未剪,直到那位父親出來,示意可以進去拍攝。

有學者總結:


日本電視媒體在面對災難事件時,所有拍攝的鏡頭,都嚴格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反觀國內很多新聞報道,毫無顧忌地將鏡頭幾乎懟到當事人臉上,不厭其煩地追問他們的感受,消費別人的不幸。

而如果我們能夠真正做到發自內心地自然平視,就會知道,每個人的生活都值得被尊重,不論其好其歹。

不干擾他人的生活方式,不隨便侵入他人的生活空間和隱私領地,即使不理解,但也以平和的心態接納所有的不同。

能做到這一點,就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

希望你我都可以,尊重彼此的隱私,保持合適的界限感,擁有舒服的人際關係。




餘生很貴,請別浪費


「為什麼當初沒有人逼我!」


自律的三重境界,你在哪一層?



-作者-


零度水,精讀主創。精讀(ID:Jingdu999),精讀好書,精選好物,精進成長。每天學習一個新概念,終身學習者的好助手。

十點讀書會經授權發布本文,轉載請聯繫作者。


-主播-


雅馨,來自遼寧大連。願用聲音陪伴有香氣的靈魂,追尋真善美的世界。個人微信:ALICENO1_2011.



編輯:任之



簡單三步 

星標置頂


就能快速找到我們啦




——別忘了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哦——


歡迎把我推薦給你的家人和好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許三觀賣血記》⑥ | 醒醒吧,這世上沒有「老實人」
《孟小冬傳》⑤ | 情話最深,夢話最真

TAG:十點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