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琴茶一味,如何聽懂古琴之音?

琴茶一味,如何聽懂古琴之音?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琴棋書畫詩酒茶,「琴」為四藝之首,貫穿於這些風雅之事。喝茶之時,聽上一曲琴曲,無疑是一種享受,而聽懂了琴聲,無疑是一種更高階層的精神享受。

《溪山琴況》這本經典的琴學著作,帶領你更好的理解古琴曲,聽懂琴音。

由明末清初的琴學大師徐上瀛著,徐樑先生編著,中華書局出版。

徐上瀛,號青山,為虞山琴派代表人物,博採眾長,對琴學有很大貢獻,被譽為「今世之伯樂」。古人習琴,更多的是師徒相傳,能收集成錄留存下來的著作實在是很少。《溪山琴況》一書中較為系統地講述了琴學要領與思想理念,在明清時期的琴學著作中堪稱翹楚

書中的結構框架嚴整,語言凝練簡潔。寥寥數語,卻傳達到位。我們都知道,古琴的歷史已有千年,其發展較為穩定,因而本書的理論即便是在今天仍然具有學習意義。比如談到音樂性與技巧的關係時,青山先生認為:

音從意轉。意先乎音,音隨乎意,將眾妙歸焉。故欲用其意必先練其音;練其音,而後能洽其意

譯文:音樂隨人的意緒變動,如果能做到意先乎音,音隨乎意的話,各種妙處都盡匯於此;所以要將心意表現出來,必須先磨練音樂技巧,到位了,才能與心意相諧。

很多時候我們聽到古琴曲會覺得「慢」,沒什麼悠揚或明快的旋律,而其實透過這些古琴的理念,我們卻可以更好的理解到古琴曲,其實這並非「慢」,而是藉以音調的希微來表現某種意境。

指既修潔,則取音愈希;音愈希,則意趣愈永

譯文:音調越是入於希微,彈者和聽者就越會凝神與其中的微妙之處,於是所感受的意趣也就越是悠長。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書的編著者徐樑,徐樑先生為復旦大學文學博士、古琴研習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加之多年的習琴經歷,使得這本古籍原著得到了很好的闡釋

對於當代社會中的各種藝術來說,「澹」這一況的意義都是尤為重要的。青山說「吾調之以澹,合乎古人,不必諧於眾也」。「合乎古人」並非以「古」為標榜附庸風雅,而是超於「時代要求」之上的、屬於「人」自身的意義實現;重點並不在「古」,而在於一種超越時空的、人之所以為「人」所應具有的生活狀態。

如果能夠理解這一點,那麼人就自然不會滿足於刺激感官的娛樂,而能逐漸領域青山所說的「澹」之境界:清泉白石,皓月疏風,翛翛自得,使聽之者游思縹緲,娛樂之心不知何去——斯之謂「澹」。

徐樑先生結合自己的習琴心得、技巧與經驗等融入書中,這對於習琴之人有實際意義的技法指導,同時透過這些基礎指法技巧,我們也能更好的理解古琴的風格。書中對原著加以展開闡述,讓普通讀者都能對古琴有所認識,從而更好的欣賞古琴藝術。

「比如已故琴家吳兆基先生的琴曲,很多人痴迷其中,但也有人認為只是平淡無奇。其間的差異或許是很大程度上在於評價的角度不同:如果以舞台演奏的標準來看,吳先生的琴曲確實顯得相當平淡;

但是,如果能夠以日常交談的心情來欣賞吳先生的琴曲的話,那麼無論是《漁歌》、《瀟湘》,還是《陽春》,都會讓你覺得似乎是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在向你溫和地訴說著什麼:你不是作為一個觀眾欣賞表演,你是在和吳先生促膝交談。由此,人就慢慢地沉浸於這種促膝交談的愉悅之中,你就會覺得這樣的音樂勝義紛出、百聽不厭。」

藝術之間總是有相同之處,書中附有相應的書法、繪畫,通過這些具象化的事物來更好的理解抽象思想理念。理解了這些理念,我們也能更好的理解鑒賞古琴曲。

古琴藝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香記生活家 的精彩文章:

泡茶間隙開不開蓋這個細節,你注意過嗎?
清麗優雅,美而不俗,這款貴族釉建水你等了多久?

TAG:茶香記生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