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360度「刮油」指南:拒絕大油頭、油內臟……馬上收藏!

360度「刮油」指南:拒絕大油頭、油內臟……馬上收藏!

愛出油的人整天都油膩膩,無論怎麼洗,一到中午又恢復原樣,不僅影響外表自己也感覺不清爽,如何才能遠離油膩?今天就為大家推薦一份「刮油指南」,全方位解決你的油膩問題!

如何拯救「大油頭

油性皮膚的人,一般頭皮的油脂腺分泌也比較旺盛,分泌物是油脂和含脂肪的物質,並迅速地遍布每一絲頭髮的根部。所以油性頭髮的人,即使剛洗過頭髮不久,頭還是會很快變得非常油膩。

頭髮愛出油的原因

本身屬於油性皮膚的人群;

頭皮的生態平衡遭到破壞;

飲食不規律,生活壓力大;

洗髮頻繁,破壞頭皮的水油平衡;

肝火旺盛,內分泌失調;

體內濕氣重。

小菌建議

適度洗髮

夏天出汗比較多,油性發質可以每天洗1次,乾性發質可以隔1天洗1次;

秋冬季節氣候比較乾冷,所以油性發質可以隔1天洗1次,乾性發質可以2-3天洗1次。

適當按摩

洗頭時輕輕用指腹按摩頭皮30秒,既能清除多餘的油脂,還可以舒緩頭皮;

忌用手搔抓頭髮,因為搔抓頭皮可加速皮脂腺分泌。

水溫適當

洗頭時水溫太高,會刺激頭皮分泌更多油脂。所以洗頭時的水溫在40攝氏度左右就可以了。

清淡飲食

嚴格限制脂肪類食物的攝入量。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蔥、姜、蒜酒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及海藻類食物。

日常多吃胡蘿蔔、紅薯、紅豆、山藥、綠豆、白蘿蔔等食物,幫助身體清熱解毒,排除體內濕氣。

拒絕「油腸」,「油胃」

快餐外賣,零食宵夜讓你的腸胃負重不堪,嚴重時甚至會引起消化道疾病。吃的太多、太油膩,胃腸功能減弱,身體代謝的廢物無法及時排出體外,還會引起便秘、口臭等問題。

「油腸」,「油胃」的形成原因

吃的太多、太油膩;

消化功能弱,代謝廢物無法及時排除體外。

小菌建議

清淡飲食

清淡少鹽、少油、少糖;主食減半、粗雜糧替代精白米面;用雞、鴨、魚等白肉替代紅肉,減少過多飽和脂肪攝入;深綠色蔬菜、瓜茄類、菌藻類可交替食用,保證每日500g蔬菜攝入;溫潤多汁的食物在胃腸蠕動中更順暢,易與胃酸混合均勻,更有利於消化。

細嚼慢咽

狼吞虎咽式的吃飯方式,容易導致體內積食,腸胃負擔加重,減緩腸道蠕動速度。細嚼慢咽使食物變得更易被消化和吸收,減少了胃的消化負擔,間接減少了胃的動力消耗,更好的保護腸胃功能。

規律飲食

做到不暴飲暴食,飲食搭配上要注意食物多樣化和營養平衡,做到三餐分配合理,定時定量。

早餐安排在6∶30~8∶30

午餐在11∶30~13∶30

晚餐在18∶00~20∶00

其中,早餐尤為重要,應包括穀物、動物性食品、奶類及蔬菜水果四大部分。

按摩清腸

採用坐位或仰卧位,自然呼吸,雙手疊掌置於臍腹部;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揉動50圈,然後起身散步片刻。

配合按摩天樞穴(肚臍左右兩邊旁開三橫指處)效果更好。可用食指和中指按摩該穴,呼氣時按壓,吸氣時放鬆,10左右為一組,可做兩三組。

如何拯救「油內臟」

很多人看起來不是很胖,但體脂率卻非常高,也就是說雖然體重沒有超標,但內臟已經被脂肪包圍。這種「油內臟」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引發一系列的疾病。

1分鐘自測「油內臟」

肚子凸起

腰圍無法減下去,而且減肥總反彈

男性腰圍>90厘米,女性腰圍>85厘米

小菌建議

堅持運動「刮油」

每周運動時間建議達到150分鐘。多做有氧運動,練習腹式呼吸等。每天1-2次,每次20分鐘。可在仰卧位吸氣時,最大限度地向外擴張腹部,胸部保持不動。呼氣時,最大限度地向內收縮腹部,胸部保持不動。

科學飲食「刮油」

多吃新鮮果蔬,用粗糧、豆類取代一部分精米精面製作的主食。在飲食上做到這2點,再加上多運動、少久坐,基本就能消滅「小肚腩」

如何拯救「油血管」

血液中膽固醇含量超標;甘油三酯超標。不規律和重口味的飲食,都可能讓血管里堆積「垃圾」,影響心腦健康。

「油血管」的形成原因

多餘的脂肪囤積在血液中,易堵塞血管,甚至引發血栓。

糖分堆積増加血液黏稠度,膽固醇增高。

小菌建議

堅持運動「刮油」

頻率:每周3~4次,每次1~1.5小時

方式:有氧運動最好,比如慢跑等

科學飲食「刮油」

每天畜禽肉的攝入量為40g~75g;

多吃新鮮果蔬,少吃油膩的外賣;

多吃堅果;

多喝茶,茶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

多吃豆類的食物;

多吃一些葡萄,喝一些紅葡萄酒;

多吃燕麥、洋蔥、西蘭花、木耳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互聯健康資訊 的精彩文章:

經常手腳發麻?警惕這8大疾病找你麻煩!早知道少受罪!
伸出知健康?手掌有這6個「標記」,說明你的肝臟出現問題!

TAG:壹互聯健康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