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盆景與賞石雜談

盆景與賞石雜談


盆景與賞石雜談

盆景微雜誌

在一次奇石藏友和盆景玩家的研討會中,一位老藏家說,玩盆景的跟玩石頭的比都是大師。此言一出,大家議論紛紛,不過基本都認可。筆者也觀察到,許多盆景大師都有賞石收藏,而藏石大家對盆景的涉獵,相對較少。究其原因,盆景側重創作,而賞石側重欣賞。單純從技術操作上看,盆景需要付出的努力是顯得比較大。一盆盆景的創作(特別是樹樁盆景),從選材到造型,再到養護管理,往往可以持續數年甚至上百年,其中要涉及到植物學、傳統美學和雕塑藝術的修養,確非一日之功;而賞石,從採集或選購,到完成置景或配飾表達,便可長期觀賞,而且這過程中配座多由專業人士完成,而非藏家自己,所付出的重點在於審美想像,只要加強美學修養,門檻並非高不可攀。

儘管技藝不盡相同,但二者追求的境界還是相通的,都是追求微縮景觀之美的自然表現。或置於案頭或藏於園內,包蘊造化之美,盡享山林之趣。就藝術表現力而言,賞石與盆景分別追求的是,石中景與景中石的玩法。賞石重在石中求景,一人一物,一花一草,一山一水,皆可獨立成景。從中再靠聯想與想像來擴大審美空間。而盆景,特別是山水盆景,則是通過山石組合、草木裝飾,配件點綴等,多元素的排列組合,來營造一種真山水的氣韻。所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之美。

從起源上看,世界公認盆景起源於中國,是我們祖先在賞石和盆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再現自然景觀的藝術形式。所以賞石是盆景的根源之一,也是重要的盆景素材,不過賞石對石種的要求完整度高,進一步要皮潤色佳,便於獨立欣賞。而盆景則強調可加工性,注重造型和肌理的表達,所以許多盆景石種,如吸水石、砂積石等並未納入當代賞石收藏的主流石種。賞石求天然,盆景需切割雕琢,賞石在石中求人的想像空間,盆景借石來表達人的想像空間。賞石找畫意,盆景寫畫意,如此種種。

在當代盆景分類體系中,賞石常被劃為旱盆景的一類,即不表現水面風光的類型。在許多花卉博覽會上,只要有盆景展,大都少不了賞石和根雕的元素。因此在大眾的觀念里,盆景、賞石和根雕是相輔相成的三種藝術形式。誠然這三者也有共同的缺點,那就是將自然資源採集回室內或庭院欣賞,往往造成資源枯竭、水土流失等環境問題,也都受到過詬病。因此也要求藏家和玩家多多自律,少挖野樁,不藏鐘乳石,都是保護自然資源的自律行為。

其實賞石與盆景還有許多相通之處,如選題、構圖法則、配件裝飾、題名配詩等,均可相互借鑒,互通有無。因此藏友在藏石的過程中,對盆景進行系統的了解和認知還是有必要的,倒不是為了那句「人人都是大師」,而是要提升賞石表現手段、豐富賞石內涵。值得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石友將盆景造型風格的枯樁、配件等元素應用於組合、置景當中,將兩種藝術有機融合,從而創作出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只要我們努力探索下去,賞石與盆景的形式與美感定會創出新高度。

(圖文源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見諒!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聯繫小編的微信以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往期精彩內容回放

點擊閱讀》》》

(下拉查看內容)

人物篇

知識篇

鴻江故事篇

視頻篇

一場關於盆景界的革命行動即將打響!

盆友們請加以下微信備用。

商務合作、投稿、諮詢請長按識別鴻江盆景客服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盆景微雜誌 的精彩文章:

日本庭院中的禪與美
物境、情境與意境

TAG:盆景微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