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孩子不認識白蠟燭,不僅是教育問題

孩子不認識白蠟燭,不僅是教育問題

據《錢江晚報》報道,杭州一所熱門公辦小學的孫老師有20年的教齡,這周竟然被一個三年級小朋友問傻了。當天,她上的是實驗課,給班裡每個小組發了一根白蠟燭,實驗做到一半,有學生跑到身邊問:「老師,這個是什麼?」在另一個班上課時,孫老師做了一個調查,發現班裡95%的同學不認識白蠟燭。即使講了「這是蠟燭」,還有孩子根本不明白蠟燭是用什麼做的,用途是什麼。

記得我上高中的時候,那時已經供電了,但供電還不正常,在沒電的夜晚,大家點著蠟燭上晚自習。是時,蠟燭可謂必需。圍繞蠟燭,也發生了不少故事,留下了不少記憶。比如,我當年的前排是位女同學,經常轉過頭和我說話,她的衣服和頭髮,都曾被我的蠟燭點燃過。

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早已經失去了需要使用蠟燭生活的場景。如果不是過生日時還要點蠟燭,估計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蠟燭為何物。而當以後的學生讀到「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固然知道意境很美,但如果不查一下資料,可能不知所云。因此,當學生面對白蠟燭,茫然不知何物,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實,不僅是蠟燭,很多曾經習以為常的場景都已慢慢消失。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很多城市都舉辦了圖片展。不少人扶老攜幼,站在一張張圖片面前,回憶過去的一點一滴,百感交集,有的熱淚盈眶。其中很多照片對應的場景和物件,都已成了永遠的過去時。我們處在一個不斷變化的時代,即便我們現在熟悉的,如果不能通過文字、圖片和視頻等形式保存下來,以後恐怕也要重複「白蠟燭」的命運。

因此,對於現在的孩子不認識白蠟燭,倒也不必過於緊張,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如果我們的孩子還在經歷著我們經歷的一切,這其實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失敗,因為那意味著我們沒有跑好自己這一棒。當然,從教育的角度講,這麼多孩子不認識白蠟燭,在事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確實有需要改善之處。

除了白蠟燭,其實現在課本中,還有不少內容,學生們根本不知道。有老師介紹,十年前和現在,人們的生活環境變化很大,但是教學用具、課本內容卻沒太大變化。很多課本里的內容,早就被社會淘汰了,可是依然頑固地存在著,「直接把學生搞懵了」。人們能夠理解,教材需要保持一定的延續性,但也不贊同「身子進入現在時,思想還停留在過去時」,不希望教材成為「故紙堆」。這對於當下教育,特別是對教材編寫來說,其實是提出了要求和挑戰。

也有老師提到現在的學生缺乏常識,這也的確是一個問題。現在不少孩子,過著嬌生慣養的生活,不是沒有生活常識的問題,而是根本就沒有生活的能力。因為沒有生活閱歷,缺少生活能力,很多課本上的知識點無法活學活用,只能靠死記硬背。這其實是一個老問題了,這也是素質教育一直強調的內容。

解決這個問題,既需要教育做出努力,也需要家庭予以配合。成長是一種經歷,越俎代庖就有可能造成越位錯位。

總體來看,孩子不認識白蠟燭不僅是教育問題,不能只打教育的板子。從根本上講,這是社會發展的結果,是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的一個生動證明。當然,對於教育來說,也應該在教學中體現與時俱進。「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在這方面有著大量文章可做。教育是面向未來的,教育本身也應該體現開放性和前瞻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揭示動物體軸成因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