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全身瘙癢難耐,經方大師胡希恕的「表裡雙解微發汗法」了解一下!

全身瘙癢難耐,經方大師胡希恕的「表裡雙解微發汗法」了解一下!

小編導讀

不知咱們這裡有多少朋友被慢性的、長期的、反覆的、劇烈的全身瘙癢或慢性蕁麻疹困擾過?請舉手好嗎?讓小編知道我不孤單……

這困擾小編數年的不定時、不定位置的風團癮疹,小編見過不少醫家從風、血角度論治,而今天的文章中,經方大師胡希恕《傷寒論》的角度,從表論治。快來學習一下——

1

一、身癢醫案一則

患者董某,中年女性,慢性蕁麻疹病史兩年,反覆發作,身癢明顯,初服西替利嗪等效果尚可,後來效果不佳。近來發作頻繁,瘙癢難耐而前來就診。症見:身癢,自汗出,乏力,無惡風寒,鼻塞,口中和,大便前干後溏,排便不爽,月經量少,痛經,腹冷,脈沉,舌暗,苔薄裂。既往有慢性鼻炎史十餘年。

從六經辨證來考慮,患者雖然沒有明顯的惡風惡寒,但有身癢、鼻塞,屬於太陽表證;大便前干後溏、月經量少、痛經、腹涼,脈沉、舌暗苔薄裂,為氣血不足導致的太陰證,屬里有虛寒的表現;自汗出,沒有惡風惡寒,考慮兼有陽明內熱,故六經辨證為太陽太陰陽明合病,給予表裡雙解微發汗法。

處方:麻黃10g,桂枝10g,白芍10g,生石膏45g,生薏苡仁30g,當歸15g,赤小豆10g,生白朮20g,蒼朮10g,乾薑6g,炙甘草6g,自加生薑、大棗適量。

患者服藥後汗出偏多,但自覺身體舒適,身癢、鼻塞明顯減輕。葯後三天月經乃至,痛經亦較前明顯減輕。患者感覺滿意。二診時,蕁麻疹僅在上側肢體偶有發作,考慮表證減輕,專以調理太陰為主,去麻黃,以桂枝加荊芥防風合當歸芍藥散等加減治療。

該案患者有慢性鼻炎史十餘年,近來常有鼻塞。因肺開竅於鼻,肺主皮毛,因此,身癢與鼻塞同為表證。微發汗解表,風邪隨汗出而解,故身癢、鼻塞能明顯減輕。

2

二、身癢為邪氣在表,屬表證

身癢作為一個癥狀,歷來論述多從風、從血論治,如後世的消風散、四物消風散等,而《傷寒論》從表論治身癢,給我們從另外一種角度闡釋了身癢的病機與治療。如《傷寒論》第23條:「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臨床表證的典型癥狀是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脈浮緊等,可有鼻塞癥狀,但少見身癢。從此條可以發現,身癢亦是表證的一個癥狀。歷代醫家對此多有論述,如徐靈胎《傷寒論類方》云:「微邪已在皮膚中,欲自出不得,故身癢。」可見,身癢為邪氣在表,屬表證。

正邪交爭於表,欲解而不能解,欲汗出而不得汗出,故身癢,辨六經當屬太陽表證,此時治療當遵「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因勢利導地給予桂枝麻黃各半湯,使身體得以微汗出,而達到表解邪散癢止的目的。《醫宗金鑒·訂正金匱要略注》曰:「風寒之邪,相搏於表,郁於皮膚經絡,則令人身癢而發癮疹也。」明確指出身癢需要解表。身癢的主因,胡希恕先生已有過精闢闡釋: 「不得小汗出,是表邪未解的證候,要出汗出不來,水分含在皮內,其身必癢。」癢病在表,又兼夾濕邪,故與風濕相類。關於風濕病的經方治療,仲景曰: 「若治風濕者,發其汗,但微微似出汗者,風濕俱去也。」桂枝麻黃各半湯正是微微發汗的治劑。

「太陽病,八九日」,表明感邪時日已久,而表仍未解; 「發熱惡寒,熱多寒少」,雖然表未解,但已有化熱之勢。 「不嘔,清便欲自可」,表邪尚未入里,正邪仍交爭於表; 「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反映了正邪交爭於表,郁而化熱,欲解而不能解的一種狀態,此時治療當因勢利導,用桂枝麻黃各半湯解表散寒,身得小汗出而表解。第196條:「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久虛故也。」此條雖無癢,但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感覺當與身癢無異。「此以久虛」,當為在表津液虛少,欲汗不汗,因為在表的津液虛少,故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以免更傷津液。誠如第27條所言「此無陽也,不可發汗」,治療當以微微發汗解表,而不傷津液為佳。

身癢為患者的自我感覺,從《傷寒論》可以看出,身癢多為病位在表,為太陽表證。臨床從表論治,可獲良效。也有不屬於表證的情況,可以是表裡合病,甚至是單純的里證,是否需要解表法治療,還需要進行六經辨證。蕁麻疹的治療需遵循仲景的六經辨證原則,有表當解表。若時日已久,而表邪未解,可入里化熱,從六經辨證來看,當為太陽陽明合病,治療當先解表或表裡雙解,此時的治療,仍當以解表散邪為主,兼以清熱;若熱明顯者,可根據病情加入生石膏、梔子等;癢甚者,可加白蒺藜、白鮮皮、蟬蛻等;血虛明顯者,可加入赤小豆、當歸等;濕象明顯者,可加入生薏苡仁、敗醬草等。

3

三、小結

身癢多為表證,臨床多從表論治。臨床運用時,遵馮世綸教授經驗,我常以桂枝湯加荊芥、防風,仿桂枝麻黃各半湯之意,微微發汗,調和營衛,使邪氣隨汗出而散,常獲得滿意療效。如本案因表證明顯,故直接採用麻黃桂枝各半湯治療,發汗解表散邪,雖然麻黃用量為10g,解表量大,但因有蒼朮、生石膏等葯佐制,仍屬微微發汗法。

對於表證的汗法,強調汗出則止,不可過汗,因為汗出表解之後,已經沒有表證了,再用解表之法,就不對證了。過汗傷津傷陽,甚至會導致亡陽。需要我們重視見汗止後服和中病即止的治療原則,因此,二診時,表證已解,故去麻黃。

今天是平安夜,小編在這裡祝福大家天天健康平安,順遂無憂哦!

好書介紹

《胡希恕經方醫學六經入門講記》

點擊書名 查看詳情

胡希恕經方醫學,讓我們能夠系統、完整地學習胡希恕「六經、八綱、方證」經方醫學體系,還能夠有所感悟:如果放眼歷代醫家研究經方的累累碩果,我們會發現,胡希恕先生研究經方的成果,只是經方醫學發展過程中的一小部分。對《傷寒雜病論》乃至「經方醫學」的深度化研究,須要下大力氣進行繼承和弘揚。「經方醫學」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亟待研究、探討和突破,須要一代又一代醫家進行理論思考和臨床實踐,既須要歷史的循證,亦須要集體的努力!」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胡希恕經方醫學 : 六經入門講記》(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馬家駒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shutterstock。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餘額提醒:你的2018餘額不足10%,總結一下吧!
睡覺尿床並不羞羞,這些辦法可以幫忙!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