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什麼是人際溝通中的心理密碼?

什麼是人際溝通中的心理密碼?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人們普遍感到了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一位成功的生意人感嘆道:「我的訂單百分之七十來自於我的朋友。」有些失敗的人也說:「由於我性格內向孤僻,不善於人際溝通,導致了職場的失敗。」事實上,人際關係的溝通有著鮮為人知的密碼,掌握了這些密碼,對改善人際關係大有幫助。

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密碼

5歲的兒子看到一個小朋友正在玩一個新穎的玩具,兒子也想玩但小朋友不願意,於是兒子和小朋友爭搶起來並動手打了他。作為父親應該給兒子進行如下談話:「孩子,首先你要明白,玩具是別人的,你想玩必須得到別人的同意,不能搶。如果別人搶你的,你願意嗎?另外打人更不對。你應該向小朋友道歉,得到他的諒解,並爭取成為他的好朋友,這樣他才願意和你一塊玩新玩具。」這裡,父親以權威的姿態,教誨的口吻,對孩子進行訓誡。父親的心理狀態是一種典型的心理狀態,我們稱之為「父母自我狀態」,他的典型特徵是權威性。我們把它稱為人際溝通中的第一個心理密碼。

人際溝通中的第二個心理密碼是「成人自我狀態」。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妻子比較痴迷於股票,已有5年的炒股史,賺的又賠進去了,賠的又賺回來了,總之,沒有賺什麼大錢。妻子打電話給丈夫說:「我的股票每股已賺一元多了,我是否把它賣掉,見好就收。」丈夫回答說:「現在全球經濟形勢不好,美國經濟停滯不前,歐洲又處於債務危機中,中國內需不振。長期來看,股市是熊市而不是牛市。我建議賣掉股票,進行觀望。」這裡丈夫的心理狀態可以說是典型的成人自我狀態。「成人自我狀態」的特徵是理智,富有邏輯性。

作為成年人,我們有時也會遇到這樣的場景。我們在外面勞累了一整天,晚上到家後坐在沙發上一動也不想動。這時,老媽過來了,提醒兒子道:「你那一大堆臟衣服該洗了。」我們也會向老媽撒個嬌:「老媽,我太累了,你幫我洗洗吧,誰讓我是你兒子呢?」兒子這時的心理狀態,我們稱之為「兒童自我狀態」。這種心理狀態的典型特徵是情感性。我們把兒童自我狀態稱為人際溝通中的第三個心理密碼。

父母自我狀態、成人自我狀態和兒童自我狀態是人際溝通中的三種心理狀態,我們每個人都有這三種心理狀態,它存在於我們的潛意識中。只不過,每個人具有三種心理狀態的成分不一樣,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它們的不同搭配形成了人們不同的性格。

進行良好溝通的秘方

在人際溝通中,我們如果對這三種心理狀態把握不當,就會造成溝通障礙,導致人際關係緊張。比如小王在公司工作三年了,自我感覺不錯,但一直沒有長工資,希望和領導聊聊。小王走進領導辦公室,鼓足勇氣說:「領導,您看我什麼時候能長工資?」領導瞥了小王一眼,以帶有諷刺的口吻說:「你連工作都做不好,還想加工資?」很顯然,這種交流無法進行下去,否則只能吵架。小王的話是比較理智的,他的心理狀態是成人自我狀態;而領導說話不合適,他的心理呈現出父母自我狀態。領導如果這樣說就比較恰當了:「小王呀,這段時間表現不錯,當然有些不足,若能改正就更好了。好好努力吧,該加工資的時候,我會考慮的。」

再比如說,公司有一批緊急業務,需要小劉留下來加班。於是,領導走過來對小劉說:「公司里有一批業務需要抓緊完成,希望你能留下來加班。」沒想到小劉說:「加班?我還有應酬呢,你找其他人吧。」很顯然,這種溝通無法無法進行下去。我們分析一下,領導的話很平和,顯示領導的心理是成人自我狀態,比較理智。小劉的話顯示他比較情緒化,不負責任,是一種典型的兒童自我狀態心理。其實,小劉應該這樣說:「為了公司,加班是應該的,但今天我有個應酬,早就定好的,希望公司換個人加班,如果實在急的話,我就把應酬推掉。」

那麼,在人際溝通中我們應該怎樣避免溝通障礙呢?主要有兩種方法來應對。第一種是主動適應溝通對象的心理狀態。假設在職場中,領導給你下達銷售任務,斬釘截鐵地說:「這個月,你必須完成4萬的銷售任務。」很明顯,領導的心理狀態是一種父母自我狀態。你如果以成人自我狀態來應對說:「領導,您考慮一下我的特殊情況,我剛來,沒有工作經驗,人脈又少,目標能否低一點?」顯然不合適。如果以父母自我狀態來應對:「你先別給我布置任務了,等你自己先完成任務再說吧。」顯然這種方式更不合適。其實這個時候你以兒童自我狀態來應對的父母自我狀態最合適了:「好吧,領導,服從命令是天職。我願意接受考驗,誰讓我這麼年輕有為呢?」

第二種方法是引導對方根據自己的心理狀態而改變他自己的心理狀態,從而走上良性的溝通軌道。假設在售票窗口前,可能是熟人,售票小姐和兩個小伙邊賣票邊聊天。後面的女士非常不悅,大聲嚷道:「你們到底是賣票還是談戀愛?」售票小姐一點也不生氣,微微一笑,說:「大姐,您若有急事,我先給您辦。」這位大姐只好說:「沒關係,先給他們辦吧,我再等會。」眼看著一場衝突被無形中化解了。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位售票小姐的溝通技巧。那位大姐的斥責顯示了她的心態是父母自我狀態,通過售票小姐的巧妙引導,那位大姐的心態回歸了成人自我狀態,比較理性,從而避免了衝突。

溝通模式要因勢而變

人際溝通的方式如果在生活中長期固化下來,就會形成人際溝通模式,人際溝通模式長期不當使用,就會造成社會問題。我們先看一個案例。小青經人介紹去和一個男孩子去約會,據說是一個名牌大學生。回來後,媽媽問小青那個男孩怎麼樣?小青說他是個還沒長大的孩子。原來小青問了三個問題:你是做什麼工作的?你有什麼愛好?你喜歡什麼類型的女性?那個男孩子都做了一模一樣的回答:等我回去問問媽媽再告訴你。據了解,這孩子爸爸工作忙,一直由他媽媽帶著。他媽媽一直把他當個孩子看,什麼事都由他媽媽代替他做主,從來也不徵求他的意見,他也懶得思考那些令人厭煩的問題。從這個案例中,我們看到母子倆的溝通模式是有問題的。母親的心理一直處於父母自我狀態中,而孩子的心理一直處於兒童自我狀態中,長期沒有改變,因而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我們再看一個案例。小李太愛自己的妻子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他幾乎包攬了所有的家務,什麼也不讓妻子干。漸漸地,他感覺自己和妻子有些隔閡,但不知什麼原因。後來,他發覺妻子不僅不願回家了,而且紅杏出牆了。他實在無法忍受妻子的這種背叛,只好分手。他一直不明白,他對妻子那麼好,為她做了那麼多,為什麼最終是這麼個結局呢?

我們仔細分析一下他們夫妻的溝通模式,會發現存在嚴重的問題。小李的心理一直處於父母自我狀態,而他的妻子則被迫處於兒童自我狀態。小李不自覺地把妻子當做孩子看待,而妻子則嫁給了一個老爸。妻子也非常苦惱,在家裡找不道知音,也感受不到自由,感覺自己是一個無用之物,是一個漂亮花瓶。在家裡找不到,只能到外面去找,於是她紅杏出牆了。其實根本原因還是出在小李身上。

我們看最後一個案例。老張是一個廳級幹部,在位時掌握實權。現在退休了,在家裡無所事事。從前有求於他的人,現在見了他都躲著走。孩子都忙工作,即使來了,也經常遭到他的訓斥,所以都不愛來。只有老伴聽他的,給他做飯,但不幸的是,老伴由於心臟病提前走了。老張感到太孤獨了,活著也沒什麼意義,乾脆找老伴去吧。一把安眠藥,命歸黃泉了。老張的孤獨,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我們從老張的溝通模式上看,他存在嚴重的問題。他對待自己的妻子、孩子和下屬,甚至對待普通人,只有一種溝通模式,即他的心理永遠處於父母自我狀態,而溝通對象永遠處於兒童自我狀態。這種溝通模式只適合當官,如果做老百姓太難了。

一個人在社會上,他需要扮演各種角色。我們不應該把溝通方式固化,應該根據不同的場景,靈活地運用溝通方式,這樣我們才能扮演好社會賦予我們的各種角色,才能收穫更加豐富多彩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達爾文的生命樹倒了
蝴蝶為何聚在一起睡覺?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