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4歲幼兒就讀學而思!中國父母為什麼對孩子這麼狠?

4歲幼兒就讀學而思!中國父母為什麼對孩子這麼狠?

4歲幼兒就讀學而思!中國父母為什麼對孩子這麼狠?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贏在起跑線」像一個緊箍咒,逼瘋所有父母,從幼兒園開始。

孩子的比賽,就是父母的戰場,在中國,無人倖免。

01

//

大家都這樣

我們不拼反而不正常

//

每天早上送4歲的女兒去幼兒園後,周鑫再急匆匆趕去上班。車剛開到車公廟,鬧鐘響了,9:55,她手一抖,急忙找地方停車,不停刷新手機頁面,哆嗦著手指一陣亂點,10點整,顯示「報名成功」,她才鬆了口氣。

下一秒再刷新,名額已滿。

早就聽人說,「學而思」新生報名全靠搶,好老師也要搶,風靡全國。

4歲幼兒就讀學而思!中國父母為什麼對孩子這麼狠?

據說很多學校一年級的孩子,還在學習10以內數的分解,但在學而思,早在幼兒園就已經學會四五個數字加減法了,還可以無障礙閱讀英語繪本。

雖然與學校的學習內容大致相同,但學而思難度更大,相當於超前教育,有些大孩子想考都考不進去。

只要報上了學而思,就相當於擁有了一張教育直通車的機票。想到這裡,周鑫忍不住給老公報告這個喜訊。

當初為了讓女兒順利讀上私立幼兒園,她還曾和老公夜裡12點排隊,去各個幼兒園拿報名表。

4歲幼兒就讀學而思!中國父母為什麼對孩子這麼狠?

排隊給孩子報名上學的家長不止是周鑫,全國的父母幾乎都這樣。

「優質的教育意味著你的孩子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里成長,跟誰是同學,這是階層的標誌,也是現實。生孩子之前,我從來不考慮這些事情。」

周鑫說,她調研過,好一點的學校,老師都只關注班上前十名,其他的就隨波逐流了。

想想也是可憐,才4歲的小朋友,本該無憂無慮地快樂成長,卻背負了一堆學習壓力,還沒釋放天性就被馴化了,家長真的忍心嗎?

突然感覺自己不學無術,好像這麼多年白活了!

周鑫說,「沒辦法,別的家長都這樣,我們不拼反而不正常。」

4歲幼兒就讀學而思!中國父母為什麼對孩子這麼狠?

除了「學而思」,周鑫還給女兒報了6個興趣班,英語、鋼琴、畫畫……每天像趕場一樣,下班後和老公輪流陪孩子上各種課。

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他們就再也沒出去旅遊過,每年花在女兒興趣班上的費用都要10萬元以上。

雖然累,但絕對不認輸。周女士說,「我怕她輸給別人,更怕她將來還不如我。」

4歲幼兒就讀學而思!中國父母為什麼對孩子這麼狠?

「你知道嗎?我們小區隨便拉十幾個小孩出來,就能搞個文化匯演了,各種才藝都有……太恐怖了。還有一堆學霸父母,每次我都想跟著女兒一起上培訓課。」

拼孩子的教育,從拼爹媽開始。

4歲幼兒就讀學而思!中國父母為什麼對孩子這麼狠?

在中國,即便家長嘴上心疼孩子,但都不會選擇退出,因為退出就意味著掉隊。

從小學到大學,一環扣一環,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掉鏈子,否則就考不上一本、985、211大學。

4歲幼兒就讀學而思!中國父母為什麼對孩子這麼狠?

如果地位鞏固,也不會焦慮,只有那種上不上、下不下,可上可下的狀態,才會讓人焦慮,而中產家庭的爸媽就處於這麼一種狀態。

4歲幼兒就讀學而思!中國父母為什麼對孩子這麼狠?

為了孩子的教育,他們拚命掙錢、買學區房、混戶口、帶孩子上早教課、上最多的輔導班、上私立國際學校。

有朋友調侃,說這感覺就像是北京朝陽區的羊肉串店老闆,娶了時尚芭莎的女主編,然後在通州買了套房,最後一起去給孩子選名校,背後是深深的階層焦慮。

上一代大多數人的起跑線區分並不明顯,但下一代,從教育開始摺疊。

一線與二線,頂級與普通,質量和圈子,都是天壤之別。

02

//

孩子放哪都不放心

索性自己家建個幼兒園

//

「兒子剛出生那會,我們對比了很多家幼兒園都不是很滿意。於是自己家建了一個國際幼兒園,就在樓下不遠處。請了最好的外教,都是親自面試的。」

這大概是我今年聽到最魔幻的現實故事!

太恐怖了,這還只是在順德,家長就已經這麼瘋狂了嗎?果然是有錢就能為所欲為啊!

「為了讓兒子5個興趣班的書包都有位置坐,我還把家裡4人座轎車換成了7人座,這樣不用每天換書包,也不會擠到他。」

90後全職媽媽鍾彥不疾不徐地說著這些話,而她3歲的兒子大概想不到,他媽媽已經早早為他規划了一個看似很完美的人生。

4歲幼兒就讀學而思!中國父母為什麼對孩子這麼狠?

鍾彥為兒子選了最好的小學、初中、高中,並在學校周圍買好了學位房,保證他將來上學步行距離不超過5分鐘。

剛上幼兒園就開始讓他備考雅思、托福等國際英語考試,為將來出國留學做準備。

只因為兒子喜歡聽鋼琴曲,她便聘請了某音樂學院的主任老師,每周打飛的到她家裡來教兒子學鋼琴,一節課2000塊錢。

4歲幼兒就讀學而思!中國父母為什麼對孩子這麼狠?

「這其實不算什麼,我兒子班上的那些同學,哪個家裡不是精英階層,他們還打算脫離體制,讓孩子低齡留學呢!報了十幾個興趣班,老師都是專家級別的。」

一定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如果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或許就是上層社會的模樣了吧!他們在自己的參考體系里,絕不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4歲幼兒就讀學而思!中國父母為什麼對孩子這麼狠?

電影「起跑線」劇照

條條大道通羅馬,但我們得承認,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羅馬。這些孩子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擁有比普通家庭孩子更高的視野和格局。

他們開掛的人生,出生的起點,可能就是普通家庭孩子終極奮鬥的終點。

最焦慮的還是中產家庭父母,在未來的人生路上趕超上層是不太可能了,但至少不想自己的孩子被一腳踢到金字塔底端。

03

//

孩子根本沒資格在大城市讀書

只能回老家當留守兒童

//

除去頂層和中產,中國大部分普通家庭的父母都是有心無力的,沒多少時間和財力用於孩子的教育投資,只能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4歲幼兒就讀學而思!中國父母為什麼對孩子這麼狠?

在龍華經營豆漿店的陳生極力想擺脫困境,但也無可奈何。

他在深圳打工十幾年,兩年前把女兒從老家接到深圳,全家沒有深戶,現在孩子也即將面臨「幼升小」的問題。

深圳學位緊張,私立學校太貴讀不起。女兒如果沒有好的學校可以讀,就只能再次回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當留守兒童了。

大家心知肚明,農村留守兒童的天花板在哪裡。

陳生的父母經常勸他:

「孩子還小,以後在老家讀個高中就行了,書讀多了也沒用的!念大學又怎麼樣,還不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可現在機會多的是,以後不是非要上大學。」

4歲幼兒就讀學而思!中國父母為什麼對孩子這麼狠?

典型的「讀書無用論」。

陳生雖然不想承認,但心裡很清楚,自己只是城市最底層的一類人,幾乎不可能翻身,更別提給女兒爭取教育資源。

所有城市都一樣,精英們都不願意子女和務工人員子女一起上學,於是就有了學位房、學區房、私立學校貴族化,從而隔絕了家境不好孩子。

寒門還能出貴子嗎?

4歲幼兒就讀學而思!中國父母為什麼對孩子這麼狠?

對頂級學區的不懈追求,是全國性的。

有人花近千萬買鳥籠學位房,有人買「天價過道學區房」…背後是一個個極盡所能求一張高階教育入場券的家長,普通家庭甚至連競爭的資格都沒有。

私立學校不需要學區,但是要錢,要關係。

所以到最後,底層反而不焦慮了,因為無力改變現實。

4歲幼兒就讀學而思!中國父母為什麼對孩子這麼狠?

曾經有人給出這一代人競爭的路徑:

開局是地產(靜態博弈,一勞永逸)

中場是教育(動態博弈,價值提升)

終局是時間(全局博弈,拿錢買命)

對學位資源的爭搶越激烈,教育摺疊的節奏就越快。房產帶來的財富未必持久,但教育卻能穿越代際。

4歲幼兒就讀學而思!中國父母為什麼對孩子這麼狠?

香港富豪田北辰體驗了兩天香港窮人生活之後長嘆:這個世界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

他沒有說這個世界正在懲罰不買房的人。因為從起跑線開始的教育摺疊,包含了知識、信息、圈層、視野、就業、人脈……

這是一堵無法穿越的牆。一摺疊,就是一輩子。

奮鬥了這麼多年,你們捨得從這場戰役中抽身嗎?

註:文中均為化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