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南懷瑾先生:老子思想的天道無為與自然的觀念

南懷瑾先生:老子思想的天道無為與自然的觀念

老子學說思想中的道與天,也正因為觀念的混淆不清中,使千載以下,百般摸索,莫衷一是,例如人盡皆知老子的名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以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果我們不一定信賴後來的注釋,甚之,認為都是各人借題發揮的理論,那麼,只要爛熟讀透原文,以經注經,以本書本文的思想而了解本文本書,就可瞭然明白,覺得非常親切。老子要人效法天,天是怎樣值得效法呢?他在原文中,很明白地告訴你,「天」於「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等等名言,這就是說,天地生長作育萬物與人,它沒有自私的目的,也沒有對立條件的要求,更沒有利害、是非等功利的作用,它只有施捨和給予,沒有要求收回什麼,萬物從它而生、而滅,都是自然的現象。它不辭勞苦而長遠的生作萬物,可是它不居功,不自恃,不佔為己有,所以人能效法天地大公無私仁慈的精神,才是道德的標準,也便是形而上道的境界與形而下宇宙世界的自然法則。於是有的便認為自然才是道與天的根本,有的把老子這個自然的名稱,拿它當作印度哲學中的自然,或後世科學上物理世界的自然,愈說愈亂,不知何所適從!我們要知道,距離老子兩千餘年之後,翻譯西洋傳入的哲學與科學的自然名稱,都是借用中文《老子》的「自然」一詞而定,並非我們先有了哲學與科學的「自然」名詞,老子才來借用它的,在老子以前不見自然的名詞,在老子以後,自然的名稱,被人多方套用,大多不是老子的本義。如果我們了解在老子時代中,中文單字造句的文法,那麼,對於老子所說的「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理,就很簡單而明白了,他的話,由做人的效法標準說起,層層轉進,而推到形而上道。他說天又效法什麼呢?沒有什麼,那是天道自然的法則而已,什麼是自然的法則呢?「自」,便是天道自己的本身;「然」,便是天道自己本身本來當然的如此而已,更沒有別的理由可說。合起來講,自然,便是天道本身自己當然的法則是如此的。時代愈向下降,由上古用單字作為文辭語言的原始面目,逐漸演變成為名句文章,於是,大家容易忘了本來的規範,把自然定作一個名詞,就自然而然,弄不清它的所以然,便變成想之當然的道理了。等於老子與孔子,他們把道與德的觀念,是分開來講,可是後來一提到老子,便把道德二字合而為一,作為一個名詞來解釋它了。老子有名的「無為」學說,便是根據他自己天道自然的至理,用「無為」一詞來說明天道的境界和功能,「無為」與「無不為」的觀念,也便是他自己解釋「無為」的道理,並非是不作的意思;「無為」並非是不為,後人一提到「無為」,便把它納入不為的觀念,那真冤枉了老子。他說「無為」是天道道體的境界。「無不為」是道體,雖然「無為」,但即具有生生不已的功能和作用。所以便有「有無相生」、「動則愈出」等對於道體功用的說法了。他提出天道的「無為」而「無不為」,也是說明人應效法天地,行其所當行,止其所當止,做到真能無私而大公的標準,才是天理的固然。所以他說「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的胸襟和氣度,便是根據這個原則而來,我們試把他與文王、周公、孔子的學說思想,稍作一比較,以我的愚蠢與淺薄來說,只覺得他們同是上古傳統文化的一貫思想,實在找不出什麼大不同的地方,例如《周易》思想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以及孔子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等等,簡直如出一轍。

——南懷瑾先生《禪宗與道家》

道家

傳承道家思想弘揚道教文化

歡迎添加我的私人號:cangzhuyong一起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家 的精彩文章:

道家內丹術之人天金丹功

TAG: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