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國伎樂銅屋:屋中的6個赤膊小人到底在幹嗎

戰國伎樂銅屋:屋中的6個赤膊小人到底在幹嗎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非常的特殊,那就是越國,很多人看到越國的國王的名字都會感到奇怪,比如勾踐、朱勾、錯枝等等,當然還有當時與越國爭霸的吳國也是如此,比如吳王闔閭、夫差等,這種名字感覺就像國外的名字翻譯的一樣,主要是因為吳越國遠離中原,加上還有當時的越人的風俗,所以才會跟中原的名字不相同。

這一點也體現在一件文物上,那就是戰國伎樂銅屋,1982年3月,在紹興市坡塘獅龕子山306號墓的壁龕中出土,雖然沒能確認墓主人的真實身份,但通過墓葬可以推測是一個 越國的貴族。

這件文物體量不大,卻大有玄機。伎樂銅屋通體為青銅質,全屋通高17厘米,平面為長方形,面寬13厘米,進深11.5厘米。銅屋的造型是三開間,正面沒有牆和門,僅立著兩根柱子,其餘三面有牆,呈透空格子狀,背牆中間開一格子窗。裡面有六人,分別呈擊鼓、撫琴、吹笙、詠唱等姿態。屋頂是四角聚集的尖頂,上面擺放著7厘米高的八角柱,柱頂還有一隻鳥,是當時的鳩,器身密布大面積的具有南方特色的紋飾。

從房屋形制上看,高聳的屋頂,似一個冠的束髮之帶,具有明顯的西周風格。又似鳳鳥向天鳴,具有江南鳳鳥崇拜特徵和具有典型的江南的吳越古代文化理念特徵,可以說是西周時期的文化和越地文化的融合,通過這六個人的形態來看,這應該是在做一次演奏,但是與中原不同的是,這六個小人是沒有穿衣服的,這與周禮不合,周禮對於演奏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一般不會出現不穿衣服的情況。

先來說說演奏的情況,在這六個小人中,前排有兩個面向觀眾,雙手交疊於小腹作著吟唱的動作,應該是「樂伎」,也就是「主唱」;而另外四個則拿著各自的樂器,應該是「樂手」。這跟現代的搖滾樂隊很像,一個樂隊中各司其職,有吉他手、鼓手、貝斯手、還有主唱,這個伎樂銅屋中的六個人也是如此,有打擊樂器,有彈奏樂器,還有主唱,這形象的反映出當時的演奏的場景。

至於說這場演奏的目的是什麼,學術界有兩種不同的猜測,一是認為這是在祭祀,在古代只有祭祀才會如此正式,並且被製作成了銅屋,隨著墓主人下葬,而另外一種說法則認為這是在娛樂,因為這六個小人都沒穿衣服,顯然於禮不合。這兩種說法各有各的道理,目前還沒有定論。

說到這裡,要講一下古代越人的一個習俗,那就是斷髮文身,「斷髮」,是剪短頭髮,它與「椎髻」、「披髮」類似,都是古越人的流行髮式。斷髮是為了適應濕熱的氣候和多水的環境,要知道古代的南方要比現在濕熱的多,江浙一帶的氣溫跟現在的廣東類似。

而對於文身,也有記載:「常在水中,故文其身,以象龍子,故不見傷害也」。也就是說越人常生活在水邊,在身上文身,看起來像龍的子孫,以此避免受到水中蛟龍的傷害,其實越人的文身有一點辟邪的意思,也是一種宣示,我是某個部落的,不要亂來。

從這個角度來說,伎樂銅屋是祭祀更能說的通,一是戰國時期禮樂崩壞,對於禮的重視,中原大國都大不如前,更不要說遠離中原的越國,二是,古代的越國更加的濕熱,赤膊在當時來說更是為了適應環境,而並不是傷風敗俗,再加上這個場景還專門做了個銅屋,而且做的如此精美,顯然不是娛樂能說的過去的。

但是由於沒有史料記載和文字的說明,很難對這個場景下定論,而這個戰國伎樂銅屋也就成了浙江鎮館之寶,他的秘密等待更多的人去研究發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爭鳴 的精彩文章:

出征前戰士與情侶吻別的老照片,戰爭在愛情面前顯得異常殘酷
莽古爾泰是皇位的有力競爭者,只因做了件大逆不道事情而喪失資格

TAG:歷史百家爭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