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蘇軍當年血戰北方四島,付出重大代價,普京豈會拱手相讓!

蘇軍當年血戰北方四島,付出重大代價,普京豈會拱手相讓!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餘年後,日本與俄羅斯仍在較量與談判,嘗試簽署和平條約。這其中,兩國爭論的焦點是千島群島(日本人稱北方四島)。當年日本宣布投降時,蘇軍一次兩棲登陸,即佔領該島。戰後,圍繞千島群島的歸屬,兩國從未停止過交鋒。

千島群島也被稱為千島國,地處日本的北部區域。它是由56個火山島組成的島鏈,從日本東北部的北海道島延伸至俄羅斯勘察加半島,島鏈長度總計810英里。該島最初的原始居民是阿伊努人,17世紀德川幕府時期開始接受日本管理。18世紀以來,日本人定居在勘察加半島。在此期間,不斷有俄羅斯冒險家到訪此島。江戶時代的1855年,日本與沙皇簽訂一項條約,明確日本擁有對千島群島最南端領土的主權。而得撫島及千島群島北部均歸俄羅斯。1875年,兩國簽約,規定千島群島劃給日本。作為交換條件,俄羅斯獲得所有西部的庫頁島領土。

在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日軍居然擊敗了沙皇軍隊,重新控制了千島群島及庫頁島的南半部。隨後幾十年,日本在偏遠島嶼建立了城市、行政點和基礎設施。越來越多的日本人移居於此,在這裡捕魚和採礦。

二戰後期,美國考慮拿下日本本土時,希望和蘇軍一起攜手打擊日軍。但日本和蘇聯訂有中立條約,所以在1945年2月在雅爾塔會議上,羅斯福請斯大林承諾「一旦德國投降,蘇聯要打破中立條約」。斯大林則要求美國對蘇聯進行軍事援助,並在3個月內調動部隊到東太平洋。兩人在雅爾塔協定中還談定,「千島群島將移交給蘇聯」。


蘇聯對日本發動「諾曼底登陸」?

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蘇聯紅軍按照雅爾塔協定規定的時間晚了3個月,於8月8日對佔據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動進攻,迅速擊潰了日軍,佔領了庫頁島南部。

蘇聯的參戰,加上美國投下的原子彈,逼迫日本於8月15日宣布投降,要求日本軍隊停止一切進攻行動,只在自衛時開火。但在同一天,蘇聯遠東第二前線司令部接到命令,要求立即佔領千島群島最北端兩個島(即占守島和幌筳島)。斯大林的意圖是在美軍到來之前,搶佔這兩個島。

但蘇聯缺少船隻對日方固守的海灘進行登陸,美國經由阿拉斯加的冷灣,秘密向蘇聯海軍運送了149艘軍艦,並對1.2萬名蘇軍進行了現場培訓,教會他們如何操作軍艦。這其中包括30艘登陸艦,這種吃水淺的艦船長達48米,能夠一次性將200名士兵運送到日軍來不及部署的海灘上。蘇聯兩棲艦隊集結了共62艘艦艇,包括16艘步兵登陸艦,運送101步兵師的8821名士兵和一個海軍步兵營。

千島群島多霧,蘇軍進行偵察的時間又有限,於8月17日組織水陸兩棲部隊倉促起航,第二天凌晨2點30分,第一波蘇軍對武田海灘發起進攻。由於大霧天氣影響,日軍對蘇聯軍隊的進攻措手不及,甚至無法確定是哪個國家的軍隊在攻擊他們。

蘇軍強登千島群島還原

然而,占守該島以及附近的幌筳島上的日軍防禦工事卻相當完備,包括部署在混凝土陣地上的149毫米和105毫米海岸炮群、第11坦克團的64輛坦克以及日本第91步兵師的8500名士兵。而蘇軍登陸部隊缺乏裝甲武器,火力也不足,只有「鄂霍次克」號掃雷艇用130毫米口徑火炮提供火力支援。

蘇聯海軍陸戰隊沒能迅速攻佔日方核心陣地,日軍第91師部隊迅速依託島上強大的防禦工事進行反擊。日軍用猛烈炮火壓制蘇軍進攻浪潮,重火力炮群還轟擊海上的蘇聯艦隊。日本的Ki-43「隼鳥」戰鬥機和B5N「天贊」魚雷轟炸機俯衝下來,對蘇聯艦隊發起攻擊。截至8月18日上午9點,有5艘蘇聯登陸艦被擊沉,其中1艘是指揮艦。蘇聯第二進攻梯隊無法將急需的重型武器運到海灘,已登陸的部隊則失去了無線電設備,無法呼叫空中或炮火支援。


灘頭陣地上的鐵甲大戰

日本95式坦克

同時,日軍一支由11輛95式輕型坦克組成的連隊投入戰鬥,95式坦克裝備了37毫米口徑的火炮,而蘇聯只有4門45毫米的大炮可以與其對抗,所幸的是他們有幾十支14.5毫米的反坦克火器。對付德國裝甲,這種火器是沒用的,但對於裝甲薄弱的日式坦克而言卻非常有效,蘇軍一共擊毀了7輛日式坦克。

隨後,日軍武田上校帶著二三十輛更強大的97式中型坦克向蘇聯灘頭陣地發起反擊。蘇軍步兵動用了自殺式襲擊戰術,用反坦克手榴彈摧毀日軍坦克。在約2小時的激烈戰鬥中,催毀了日軍20多輛坦克,這些坦克殘骸至今仍留在占守島上。當日下午,蘇聯登陸部隊恢復了無線電通訊,蘇聯海岸炮群和戰機轟炸了日軍陣地。晚上,蘇軍步兵趁夜向日軍碉堡發動進攻,清除了日方灘頭防禦工事。


千島群島1.7日本島民被驅離

接下來的一天,蘇聯發動大規模炮火襲擊,為進攻鋪平了道路。但日本仍在繼續抵抗,一架神風敢死隊飛機將一艘掃雷艇KT-152擊沉。日軍武田上校收到上方命令後,向蘇聯發出聲明,宣布投降,雙方暫時停火。

但在日方宣布投降的第二天早上,蘇聯艦船駛近片岡機場時,日軍又用75mm榴彈炮開火,向蘇軍發起進攻。隨後蘇軍也開始進行反擊,直到8月23日,日本最後一個群島的駐軍宣布投降。到了9月1日,蘇聯區分多個批次,登陸千島群島南部地區,還動用了卡塔琳娜水上飛機。最終,各個日本島嶼全部宣布投降。

蘇軍登上千島群島

在千島群島戰役中,蘇聯陸軍和海軍共有800多人陣亡,1400多人受傷。日軍則陣亡370名,受傷700人。此戰,也成為蘇軍比日軍傷亡更重的唯一一次戰鬥。之後,在千島群島的17000名島民被驅逐出島,被捕的日軍被押到西伯利亞進行改造。

俄羅斯在千群島部署的kh-35導彈

戰後,日本和蘇俄都堅持對南千島群島的所有權,日俄爭端幾乎無解。日本人認為,根據1855年簽訂的條約,南千島群島仍然是其領土,他們一直想讓俄羅斯根據波茨坦協議歸還千島群島。而俄羅斯則認為,雅爾塔協議明確規定了所有千島群島歸俄羅斯所有。今天,有19000名俄羅斯人居住在島上,並駐有大量軍隊,其中部署了S-400地對空導彈、蘇-27噴氣式戰鬥機、基洛級潛艇、地面反艦導彈和卡-52武裝直升機等武器裝備。

今天,再回顧蘇軍這場登陸血戰,更加能夠理解普京為何對千島群島問題的強硬態度:當年蘇軍在這裡付出重大代價,豈能拱手相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18歲小伙成越獄大師,從容逃出集中營,槍抵後背面不改色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