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為何選15軍改空降軍?另有一軍血戰上甘嶺,深藏功名,番號已撤

為何選15軍改空降軍?另有一軍血戰上甘嶺,深藏功名,番號已撤

作者:嘯鋒

1961年,曾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叱吒風雲的15軍,從眾多陸軍精銳部隊中勝出,成為組建中國空降軍的種子部隊。原因無他,只因空降軍需要的是最能打的部隊。空軍首任司令員劉亞樓講:「15軍是個能打仗的部隊,全世界都知道有個15軍」。

英雄的上甘嶺陣地

上甘嶺戰役,這場被老帥們稱為「肉磨子」的戰鬥,也被美國人視為「東方凡爾登」。在不足3平方公里的方寸之地上,雙方曾圍繞537.7和597.9兩個高地,展開了一場持續43天的「絞肉機」之戰,最終2.5萬敵軍在此被殲,范佛里特的「攤牌行動」以失敗而告終。這個美第8集團軍司令後來公開承認:這是最血腥的、時間最長的一次戰役,聯軍損失巨大。

上甘嶺戰役中被志願軍俘虜的美7師部分官兵

說是上甘嶺成就了15軍,倒不如說15軍打出了上甘嶺的威名。自1952年10月14日戰鬥打響後,15軍便猶如一道鐵閘般扎在了上甘嶺,令敵人寸步不能前行。只因為上甘嶺一旦有失,敵人就會乘勢侵佔五聖山,將由此改變整個半島局勢。為此,在敵人空前的優勢兵力火力進攻下,15軍能投入的機動兵力已經全用上了,軍長秦基偉甚至發出號令:婆娘娃娃一齊上!

正在向我陣地射擊的美重炮部隊

但是仗打到11月5日,擔負上甘嶺阻擊任務的15軍45師,已經再擠不出一滴血,開始開往後方修整。此時,另一支虎賁之師——12軍受命擔起上甘嶺戰役的防禦重任。但是為了便於指揮,時任12軍軍長肖永銀向3兵團司令王近山建議,12軍的部隊配屬給15軍,不插手上甘嶺戰役的指揮。老將們的豁達情懷與大局觀念讓人欽佩,可也因為如此,12軍在上甘嶺的功績並不為大眾所熟知。

上甘嶺我軍地表阻擊陣地

12軍參加上甘嶺戰役是十分倉促的。因為就在不久前他們剛剛打完金城戰役,原本是要到後方修整,結果被3兵團「八百里加急」追回來,作為15軍的預備隊在五聖山待命。而最先加入戰鬥的31師不僅缺乏補給,關鍵是對地形不熟,以致於很多班排長在初期連攻擊目標都搞錯了。

向敵人發起衝鋒的志願軍官兵

更不利的因素在於,此時戰鬥已經20多天,陣地上的工事大部已被炸毀或震塌,加之美軍空地封鎖,前沿陣地通信中斷,缺糧缺水缺彈藥。同時,戰鬥打到這個份上,雙方比拼的早已不是武器裝備的優劣,而是在比軍心,在拼士氣,全都靠一口氣在撐著,誰都不肯向對方低頭,所以戰鬥進行極其慘烈。大名鼎鼎的31師「朱德警衛團」,堪稱12軍的王牌,結果上去3天就幾乎被打殘。

彈藥耗盡之後用石頭打擊敵人的志願軍將士

坐鎮前線的12軍副軍長李德生此時坐不住了,這位「刀劈三關」攻破襄陽城的將軍深知,再這麼打下去,家底都得拼光了。所以他迅速與31師及45師部分留守幹部研究出了一套解決辦法。缺彈藥怎麼辦?就每50米挖一個存儲彈藥的貓耳洞,接替短距向前輸送彈藥;吃不上飯怎麼辦?就以團為單位統一組織伙食供應,24小時不熄火,日夜不間斷向前線運送熱食;陣地上「站不住腳」怎麼辦?就加緊構建野戰工事,一晝夜挖一米堅石坑道就給一次三等功。通過這一系列努力,陣地情況很快便有了改善,仗也越打越活。

堅實的坑道極大改善了志願軍防禦條件

11月17日,在頂住了敵人幾次大規模的反撲後,李德生將最精銳的106投入了戰鬥,一鼓作氣奪下被美軍佔領的537.7北山陣地。至此,美軍在上甘嶺再無立錐之地,美七師和韓二師也幾近殘廢,只能倉皇轉移。而號稱「白馬部隊」的韓九師,直接被打成了「死馬」,美軍再無力組織反撲,12軍為上甘嶺戰役漂漂亮亮地收了尾。

難能可貴的是,戰鬥結束後,12軍將上甘嶺防務全部移交給15軍,可謂「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但不可否認的是,15軍和12軍聯手在上甘嶺打出了軍威,打出了在中國人的骨氣。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編入12軍的31師,系11軍部隊,所以在上甘嶺戰役中,至少有15軍、12軍、11軍3個軍的部隊參戰。與在上甘嶺一戰成名的15軍相比,12軍、11軍的參戰歷史少有人知。如今,這些光榮的番號均已撤銷。正如志願軍副司令楊得志老將軍所言:我們和我們的敵人都把它作為一種象徵,誰也不會忘記。

紅旗插上上甘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菲律賓艷舞演員,居然是美國傳奇女諜,親密接觸刺探日軍情報
30小時解放天津!劉亞樓立軍令狀,底氣源於一張城防圖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