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清宮劇中,我最愛的卻是十三爺!

清宮劇中,我最愛的卻是十三爺!

12月15日,文壇又一顆星星隕落——著有「帝王系列三部曲」的二月河先生逝世,享年73歲。

提到「二月河」先生,想必大家都不陌生,500萬字的「帝王三部曲」幾乎可以算作開創了清宮劇的先河。二月河先生憑藉一己之力帶領中國億萬觀眾走進「九子奪嫡」的時代,探索「康乾盛世」的前世今生。

有關「九子奪嫡」的故事,我相信很大一部分90後是以「穿越劇」作為啟蒙教育的。波詭雲譎的宮廷之斗,血雨腥風的皇位之爭,政治爭鬥像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不需要殺戮就足夠令人聞風喪膽。在二月河的政治版圖中這段歷史堪稱其文學創作的高潮,引得無數讀者探秘追捧,也因此成為後來大批清宮作品的歷史藍本。

這段清史,不僅讓我們看到中央集權鼎盛時期的中國式政治關係,也為我們描繪刻畫了一批具有強烈性格色彩的政治家。乾隆37年,寧壽宮皇極門外矗立起一座為世界驚嘆的九龍壁,九尊龍像雕刻的栩栩如生,飽含「九五至尊」之意,歷經幾百年風雨,他們依然見證著中國的興替。

有時我竟會恍惚,這「九龍」會否也注入了當年皇子們的魂魄?他們站在紫禁之巔,默默守護著他們曾經摯愛的皇城。所謂「龍生九子,九子不同」,大抵說的就是這樣的境遇。

勝者為王敗者寇是社會的叢林法則,但無論孰勝孰敗,結果總是令人扼腕。這也恰恰證明了康熙的教育是成功的,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兒子,卻難逃「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哀。

十 三 其 人

要說「九子奪嫡」的最大贏家非雍正莫屬,但除了雍正,還有一個人在這場角逐中不戰而屈人之兵,獲得了「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尊榮,這個人就是康熙爺的十三子,雍正朝的和碩怡親王

——胤祥。

有次在聽講座,主講老師講到雍正朝的歷史,不免提到這位榮寵加身的怡親王,為了確保我們都聽得明白,老師問了一句:「大家知道胤祥是誰嗎?」

結果台下異口同聲:「十三爺!」,果然我們都中毒太深。所以鑒於這樣的「情懷」,入鄉隨俗,我們這篇文章也就稱他「十三爺」好了。

十三爺,愛新覺羅.胤祥,清聖祖康熙皇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十歲喪母,由德妃代為撫養。康熙駕崩後,皇四子胤禛繼位,史稱雍正。

當年十三爺就被封為和碩怡親王,任軍機處議政大臣之首。隔年命總理戶部;雍正三年,命其總理京畿水利營田大小事宜。因政績卓著,被雍正封為「鐵帽子王」。

雍正八年,十三爺因過度勞累、積勞成疾去世,享年45歲,謚號為「賢」,配享太廟。可以說十三爺是雍正這位大名鼎鼎鐵腕政權的冷血皇帝一生之中最信任的人。

少 年 得 寵

十三爺年幼在眾皇子中的地位並不高,生母是鑲黃旗的包衣宮女,在十三爺十歲那年就香消玉殞,死後才被追封「敏妃」,雍正即位後才追封其為「皇考皇貴妃」。

大家都知道清朝後宮,「子憑母貴」、「母憑子貴」相輔相成,但如果你以為咱們十三爺會因身世低微而籍籍無名一生,那你就錯了。少年胤祥不僅並未因此遭遇眾人冷落,相反康熙爺對這個年少喪母的兒子是百般維護寵愛。

我一度覺得老康這個老頭兒就是看誰死了媽和誰親,典型的生前不懂珍惜,死後開始補償。赫舍里皇后和太子是這樣、溫僖貴妃和十爺也是這樣,所以胤祥也是這樣。

康熙三十七年,年僅十二歲的十三爺首次隨駕盛京,在此後的十年間,凡遇聖祖爺出巡胤祥必侍奉左右。甚至去泰山祭祖這樣的大事,康熙也只派了十三爺一人前去,當時的朝臣都認為十三爺前途不可限量,要知道祭祖這樣的事情本就是太子才有資格去的。

加之當時太子胤礽德行一直都不怎麼地,所以後來也一度有說法說康熙對十三的期待遠不止「王爺」這麼簡單。而十三爺也的確不負眾望,文韜武略、神武英明。

在清朝史料中對十三爺的描寫有如下記載:「詩文翰墨,皆工緻清新,雅擅音律,勤笛了得。精於騎射,發必命中,馳驟如飛。」

也有故事提到:在一次圍獵的過程中,一隻猛虎突然出現,年僅十幾歲的十三爺手持利刃,向前刺之,見者無不佩服其神勇。

這段史實雖然一定經過些粉飾修改,但面對猛虎無所畏懼的少年,想必令人歡喜也是情理之中。不過我倒覺得十三爺應該是文治比武功還要更勝一籌。

據《清史稿》記載,皇十三子胤祥具有極高的文化素養,並且頗具辦事才能,能夠興水利、通賬目,並且極善處理人際關係。書畫俱佳,能文能詩。存世的作品雖然不多,但《交輝園遺稿》中存留的詩篇,足見其文學水平。

《西郊》

愛新覺羅.胤祥

夾道千行苑柳斜,青青芳草襯晴沙。

春風十里西郊路,開邊牆頭處處花。

我最喜歡的一首《西郊》正是寫於十三鬱郁不得志的時光,其中對西郊養蜂夾道的刻畫細緻入微,畫面感極強。詩體的清雋秀麗中隱隱流露出一絲孤寂無奈,但筆觸又並不頹唐,反而一片欣欣向榮之感,這就好像十三爺生性樂觀豁達,總歸度過了這一段較為艱難的日子

失寵

康熙四十七年,十三爺捲入了一場「無妄之災」,第一次廢太子事件在當時的朝廷引起軒然大波,身為太子舅舅的索額圖鋃鐺入獄,包括十三爺在內的很多阿哥也因此受到波及。

十三爺自此被圈禁了差不多一年光景,隨著三阿哥胤祉揭發大阿哥胤禔的魘術之行,明珠倒台,大阿哥幽禁。太子得以復立,十三爺這才得以放出。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英明如康熙又怎會相信這些無稽之談,只不過就坡下驢,藉機剷除明珠在朝堂上的勢力,也想給他最愛的兒子胤礽一個機會罷了。

但從這以後康熙對兒子們的防備之心更甚,但凡出行,兒子們輪流伴駕,十三雖然還像之前一樣每次都隨駕出行,但明顯已經不受待見。

康熙四十九年,太子妄圖發動政變逼宮,失望至極的康熙二度廢太子,九子奪嫡的大戲正式進入白熱化。

此後的十三爺,好似在歷史中蒸發了一樣,所以二月河的小說中也把十三爺這段「消失」的時光大膽創作成了「十年圈禁」,直至康熙駕崩才被放出。康熙朝的最後十年,十三爺不受寵是真的,但絕不至於囚禁十年。但為什麼歷史上他會突然銷聲匿跡十年之久?想必這正是雍正的傑作。

古時候「為尊者諱」,所以劉邦上任第一件事就要把史書里的自己美化一下,然後把知道他過去且手握重權的蕭何、韓信一網打盡。雍正對十三的情感都滿足我們站cp的條件了,他才不會讓後人對十三指指點點。

也有史料記載,雍正說他寧願天下人指責自己,讓天下人把所有的髒水潑在自己身上,也要十三弟在眾人心裡是那個慷慨正義、風光霽月的「俠王」。真正的兄友弟恭就是如此吧,你保全我的聲名萬世,我守護你的江山永恆。

當然了,除了這些推論,我們也有很多實在的證據證明十三爺在康熙五十年到六十一年間,並未受到圈禁:

從保存下來的奏摺來看,十三爺在這十年並沒有間斷和康熙的聯繫,請安折依舊如常,也有很多記錄表明十三爺在這十年間行動是自由的,雖未封爵但奉祿未曾減少。

其次在康熙和三阿哥之間的奏摺中,康熙多次問及十三爺的腿疾狀況,也提到讓太醫院去為他治療,這也證明康熙和十三爺的關係並沒有那麼緊張。

不過有兩點可以確定,第一是十三爺在這十年間身體狀況的確不夠好,有嚴重的腿疾,可能嚴重到影響了行走;

第二是直至雍正即位之前,康熙有過兩次大封,每個人都有封賞,唯有十三爺沒有任何爵位。縱使八阿哥遭受接連打壓貶謫也仍然保下了「貝勒」的爵位,而十三爺在成為怡親王之前沒有任何爵位。

四爺

「物極必反」這個詞用在十三身上同樣適用,早年備受恩寵,見識了其他阿哥所不能及的一切場面,卻在男兒建功立業的黃金時代遭遇冷待,我猜想年輕時的十三身上一定比影視人物更加豪放不羈,或者也可以說是恃寵生嬌。

所以康熙有意無意的打壓反倒讓十三認識到了時局的殘酷、人性的貪婪。十年的沉澱,加之身體一直不好,患有嚴重的「鶴膝風」(骨結核),在這樣的壓抑中十三爺磨礪性情,收斂鋒芒,涅槃重生,這才在為日後的尊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有一種說法認為十三爺遭此劫難十有八九和四爺脫不了關係,不然雍正也不至於剛一登基酒急赤白臉跨了好幾級封了「和碩怡親王」,畢竟在即位之前,隆科多和年羹堯的作用可比十三爺大多了。在十三爺身上,四爺幾乎把能給的尊榮全都給了。但十三爺也沒有對不起他四哥給予他的這份信任。

做了王爺的十三爺更加小心謹慎,不敢一絲馬虎,低調行事,從無逾矩之行,事必躬親,進一步穩固了雍正的地位。因著十三爺的政績卓著,他被封為清朝以來第九位「鐵帽子王」,前八位都是開國功勛。

雍正八年,十三爺去世,享年45歲,除了「賢」的謚號,雍正另賜「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冠於謚前,其名改回「胤祥」,成為清代臣子中不避皇帝名諱的唯一事例。

我有時候會想:十三爺和四爺的情誼十有八九是因為境遇相似吧?十三幼年喪母,自此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四爺自小被佟佳貴妃撫養,佟佳貴妃死後回到德妃身邊,德妃卻只對小兒子十四偏疼的緊,對四爺不管不問。故而四爺對十三是能夠感同身受的。

雍正給十三爺的祭文中寫道:「憶昔幼齡,趨侍庭闈,是夕聚處。比長,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學,日事討論。」十三的算學就是四爺教的。

每逢康熙帶其中一個出巡,倆人必通書信,哥倆好的如膠似漆。這個習慣縱使到了後來也沒有改變,其中有一封四爺繼位之後的書信保存下來,其內容翻譯過來如下:

信件內容

四爺:「十三弟,你最近好不好?胖了沒有?」

十三:「多謝皇兄記掛,我最近胖了一些。」

四爺:「胖點好,我就喜歡你胖一點。」

十三:「我怕太胖了皇兄就不歡喜了。」

四爺:「怎麼會,胖些好。」

十三:「太胖了要把馬兒都壓垮了。」

四爺:「那怕什麼,再送你兩匹就是了。」

十三:「馬兒太累了跑不快就不能很快見到皇兄瘋了。」

四爺:「那就送你兩匹良駒吧!」

雍正一生節儉,死後只帶了三件物品隨葬,其中一個就是十三生前用過的鼻煙壺。我們總說天家無情,妄想著君王有情,就會全不知人心險惡、天道殘忍!是誰說雍正是個冷麵皇帝?他只是把所有的愛護都留給了十三。

影視

一提到「十三爺」的熒屏形象,無非腦補出來的是《雍正王朝》中十三的敢愛敢恨、《步步驚心》中 十三的風流瀟洒、《宮鎖沉香》中十三的俠骨柔情。可在我心裡,我始終覺得十三爺應當比他們更完美些。

少年得志,十三爺自然躊躇滿志,他會像所有阿哥貴胄那樣,打的一手好布庫,也喜歡逢人就顯擺自己高人一等的才學。少年應有的意氣風發無一不在他身上體現,「拚命十三郎」的名號自然不是浪得虛名。

就像《步步驚心》里十三爺自己說的:騎馬、佩笛、帶劍,自由縱橫在天地之間。漠北射鵰,江南聽曲。暢意時,幕天席地飲酒舞劍。雅緻時,紅袖添香燈下吟詩。

中年危機,他度過最難熬的十年,卻也因此成就了非凡卓絕的十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空乏其身。而立之年他學會了收斂鋒芒,做個大隱於朝的義士。

他仍然敢愛敢恨,依然俠肝義膽,他學會了只賣命不拚命。他隱忍蟄伏,忠勇無雙。他是康熙召見便不顧腿疾執意快馬一鞭的十三,他是幾經凄風苦雨仍舊談笑風生的十三,他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卻不忘初心的十三。他配的上雍正的信任,更配的起「俠王」!

愛情

鍾情一人,大丈夫不拘於兒女情長,但我猜十三爺可不是這樣。或許是繼承了康熙爺的性子,十三爺也一向以「風流倜儻」名聲在外,想必紅粉知己也是不少。

可無論是《步步驚心》和綠蕪的惺惺相惜還是《宮鎖沉香》中和沉香的情深不壽,那麼多影視作品裡,十三都被塑造成一個專情的形象,愛情乾淨的沒有一絲雜質。這要歸功於歷史上十三爺的髮妻兆佳氏。

十三歲的兆佳氏遇上十五歲的十三爺,自此以後兩人就過著神仙眷侶的日子。「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說的就是他們倆。

十三爺一生有九子四女,其中七個孩子皆為兆佳氏所生。超過半數的的孩子一母所生,足見十三和兆佳氏之間感情深厚。兆佳氏活了84歲,經歷了人間百態,替早逝的十三爺撐起了王府,幫扶年僅八歲的弘曉坐穩了這「鐵帽子王」的爵位。

十幾歲時家中對坐,一個妙齡女子低聲淺笑,十三爺笨拙地拿起眉筆,每個動作小心翼翼,生怕弄疼了這個可人兒;二十多歲,十三開衙建府,無數女人被塞進來,可作為當家主母就應該拿出擔當和氣度。

想必十三也很愧疚,只能用陪伴來證明自己的真心;三十多歲,十三腿疾複發,兆佳跪在床頭一遍遍換藥,絞著帕子蹙著眉,看著十三額頭的汗珠滾落強忍著不吭聲,兆佳也一定在夜裡偷偷哭過吧。

伉儷情深,舉案齊眉,可能都不都形容一對「患難夫妻」的愛情,或許他們不需要什麼山盟海誓,只願細水長流,我中有你。

那一年胤祥15歲兆佳13歲,年少的愛情有些美好。十三死後兆佳鬱鬱寡歡,別人對她說她能活到100歲,她卻在十三的墳前哭,說我不想活那麼長,我只想早一點下來見你。

從少年夫妻到老來思念成疾,你是我年少的歡喜。彌留之際,兆佳依稀記得這個與她走過半生的十三爺。春閨夢裡人的紅袖添香是她,患難見真情的鶼鰈情深也是她,想必她也是滿足的。

小 ? 編 ? 有 ? 話

十三是我最喜歡的人物形象,他機智勇敢卻從未忘本,他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卻不願意趕盡殺絕。他骨子裡有一股梅花般的傲氣,身居廟堂之高未忘江湖之遠。他是謀士亦是隱士,彷彿魏晉先賢轉世,自內而外散發著曠達超脫,有一股不凡的俠氣。

文章最後送一首《步步驚心》中十三爺作的小詩,希望各位即使身處逆境,幾經輾轉,也可以像十三爺這樣豁達明朗:

風蕭雨霖幾時休,陋窗寒舍皆嘆幽。

醉飲殘酒憶昨日,紅燭酥手剎白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顏秀影 的精彩文章:

恐怖片之年,我卻迷上了13年前的「恐怖大師」系列!

TAG:紅顏秀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