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情悠遠:法嗣道統續桐柏,修仙證玄應天台

道情悠遠:法嗣道統續桐柏,修仙證玄應天台

詩仙李白有一首《夢遊天姥吟留別》,開篇就寫道「天台一萬八千丈」,此處「天台」,指的是位於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山。

「一萬八千丈」的說法並非李白獨創,陶弘景祖師早在《真誥》一書中提到:「天台山高一萬八千丈,周回八百里,山有八重,四面如一。」

《十道志》進一步解釋說,天台山正當牛女星宿之分,在天以應台宿,所以名叫天台。

道教對諸天星斗極為崇奉,因與上天星宿相應,所以天台山乃是難得一覓的修真寶地。

天台山(資料圖)

《輿地誌》云:「天台山,一名桐柏山,眾岳之最秀者也。」《洞天福地記》中提到,「太上曰:其次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間,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間多得道之所。……第六十司馬悔山,在台州天台山,此是李明仙人所治處。」

洞天福地是道教中非常特殊的概念,於此地修道,更容易感知天地真靈,以幫助修真者進道有成。因為此地獨具靈氣,所以這裡曾留下諸多高道的腳印。作為道教南宗祖庭的天台桐柏宮,也成為歷代修真者紛紛嚮往的一處妙境。

與天台和桐柏相關的修真故事有很多,最早一則傳說可追溯至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

相傳,黃帝是一位一心向道的高人,為了尋找治世之方,他曾來到桐柏山瓊台(即現如今天台山瓊台景區,距離桐柏宮僅咫尺之遙),在這裡參拜九元子為師,並求得《庚辛經》一部以及提煉紫金摻合神丹的秘訣。

黃帝在實現天下大治的入世理想後,又功成身退而再次來到瓊台,他在這裡鑄鼎煉丹,丹成之時便足踏蓮花白日飛升了。

桐柏宮(資料圖)

關於黃帝修真的故事,在現代看來或許有些飄渺,但天台聖地的名聲卻因此而聞名天下。三國吳赤烏元年,高道葛玄奉孫權之命來到此地修道煉丹。

葛玄當年所築煉丹之所法輪院,便是今日桐柏宮的最早雛形。再之後,唐景雲二年,睿宗下詔在法輪院的舊址上重建桐柏觀。

至五代後梁開平年間,桐柏觀升格為桐柏宮,這一名稱延續至今。

在葛玄祖師之後,歷代又有葛洪、陶弘景、司馬承禎、呂洞賓、杜光庭、張伯端、白玉蟾等等道教祖師前來修行傳道,此地道教南宗之名號便源於紫陽真人張伯端。

紫陽真人本是天台人氏,其在《悟真篇·序》中回憶說,他自幼涉獵三教經典,尤其對刑法書算、醫卜戰陣、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術進行過深入研究。

真人中過進士,曾為府吏數十年,一日忽然悟得「一家溫暖百家怨,半世功名半世愆」的道理,於是剎那間看破紅塵功名,並一把火燒毀了案上文書。也因為此事,真人以「火燒文書」罪發配嶺南。

這期間,他也曾做過一些入世的功行,最後在成都偶遇仙人傳授「金丹藥物火候之訣」。自此後,真人潛心修鍊,終至道成。據傳,紫陽真人遇到的這位仙人,便是劉海蟾。

修行(資料圖)

悟道之後,真人又曾「三傳非人」且「三遭禍患」,因擔憂世人不明大道之理,這才寫下《悟真篇》一書。

儘管《悟真篇》是一本講述道教煉養的書籍,但真人卻認為「教雖分三,道乃歸一」,提倡三教度人的主旨是一致的,人們本不應該因為信仰的差別而互相產生偏見。

真人的這一思想對此後的天台山宗教文化影響深遠,時至今日,天台山境內各大宗教間的和諧氛圍仍可冠絕全國。

真人在北宋元豐五年飛升而去,其留世《屍解頌》一首,曰:「四大欲散,浮雲已空。一靈妙有,法界通融。」其修真境界可見一斑。真人有此大修行,所以被後世尊為道教南宗五祖之首。

其後傳有石泰、薛道光、陳楠和白玉蟾等人。從真人一脈相傳而下的道統,構成了道教南宗獨有的性命雙修、三教相通的修真體系。

今日桐柏宮中,乃有紫陽殿專門奉祀紫陽真人,意在告誡後人南宗道脈之源仍在於此。

因有先人功績築基,方有諸學現世修真的福報。感念祖師恩德,誠勿忘矣。

張高澄道長(資料圖)

晉代文人孫綽有一篇《游天台山賦》,道:「天台山者,蓋山嶽之神秀者也。涉海則有方丈、蓬萊,登陸則有四明、天台,皆玄聖之所游化,靈仙之所窟宅。

孫綽不但盛讚天台山的鐘靈毓秀,更把其與方丈、蓬萊等神仙所居之所等量齊觀,認為常居此處是可以得見神仙的。

葛洪祖師進一步指出,修真者常居於靈氣不通的山中,所煉丹藥容易被木石精靈毀壞,而天台山是神仙居處,在這裡修行可以得到諸神護佑,丹可速成。

因有此等妙處,呂祖才留詩曰「欲度有緣人換骨,暫留蹤跡在天台。」史料記載,桐柏宮最為鼎盛時期,「接客可容千眾」。能匯聚如此多的修行人,足見此地靈氣所在。

唐朝崔尚在《桐柏觀碑記》中曾說:「桐柏也,釋謂之天台,真謂之桐柏,此兩者同體而異名,同契乎玄,道無不在。

大道真玄,其在意的並非是悟道訪玄者的出身和門派,而是寄道情予後人,使其可以參祖師之學、悟自身之道、明本然之性。

清靜法嗣恆在,真一道統常興,吾輩修道者亦當知足而更精進,積真功、累實行,共證萬法自然的妙果。

(編輯:西銘)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通真達靈表六合 天人合一契道符
略談《道德經》的「禮」觀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