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曾國藩:前行的動力來自內心的愉悅

曾國藩:前行的動力來自內心的愉悅

曾國藩:前行的動力來自內心的愉悅

曾國藩:前行的動力來自內心的愉悅

曾國藩的一生是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鬥中求挺實的一生,歷盡劫難,終成「天下之大功」。這是因為他在做每個重要決定時都參照了自己的內心,以是否愉悅為衡量標準,讓自己在茫茫的人生大海中找到風向標,勇往直前。

在曾國藩的修身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儉以養德,物貧心富。曾氏認為人生最大的收穫不是物質上的富足而是心靈上的強大。有節制的物質追求和無休止的心靈保養要雙管齊下,才能使自己得到本位的提升,不會因欲誤事,因欲無德。

曾國藩:前行的動力來自內心的愉悅

曾氏對於修身的這層理解,大部分是在其四十多歲後悟出來的。這首詩作於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曾國藩正值三十一歲,這天他在京結識了苗先麓,對這位才華過人的「音樂家」表達了自己的欽佩之情。

曾國藩:前行的動力來自內心的愉悅

曾國藩:前行的動力來自內心的愉悅

曾國藩:前行的動力來自內心的愉悅

◆ 一個清貧而快樂的音韻學家 ◆

苗先麓名夔,直隸肅寧人,乾隆四十八年出生,咸豐七年去世,享年七十五歲。苗從小在讀書上異於常人,但不樂科舉,亦不喜文章詩詞,所好在文字音韻上。二十歲時,即著有《毛詩韻訂》,後又著有《廣籀》一書。

中年後,苗先麓得到顯宦大儒王念孫、王懷祖父子的賞識,名聲開始傳播,先後跟隨汪振基、祁?藻募集資金,為苗刻《說文聲訂》《說文聲讀表》《毛詩韻訂》《建首字讀》等著作。

曾國藩:前行的動力來自內心的愉悅

就在這段時候,曾氏結識寓居京師的苗。此時苗已六十歲左右。苗無錢無位亦無子,數十年來孜孜矻矻埋首案頭。「神光不可熄,長夜一燈孤。風雪交四壁,橫膏校殘書。」

從這些詩句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學者的孤寂與堅韌。苗的動力來自何處?「人謂髯何憊,髯謂吾自娛。」原來,在別人眼中索然無味的苦事,在苗那裡是一件可得到快樂的趣事。

永恆的動力,不是功利,而是內心的喜悅。苗先麓的學術研究歷程,再一次驗證了這個真理。

曾國藩:前行的動力來自內心的愉悅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拙誠學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拙誠學堂 的精彩文章:

好嗨呦!玩轉趣味國學課堂的秘訣全在這裡
李湘女兒得獎7.4萬人點贊,受國學熏陶的孩子到底多厲害?

TAG:拙誠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