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長文對話實錄:國內物聯網10年沉浮,AIoT技術如何破局?|AIoT+智慧城市峰會

長文對話實錄:國內物聯網10年沉浮,AIoT技術如何破局?|AIoT+智慧城市峰會

12月20日,雷鋒網主辦的AIoT+智慧城市峰會在深圳舉行。會上除了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等公司分享智慧城市建設中的經驗和策略打法,Semtech、康行科技、和而泰、綠米科技更是在圓桌中就「AIoT技術和智慧趨勢應用的融合」這一話題展開激烈頭腦風暴,精彩觀點連續碰撞。

參與圓桌的嘉賓分別是:

  • Semtech市場戰略總監 甘泉

  • 康行科技聯合創始人 潘江宇

  • 和而泰地產事業部總經理 潘子健

  •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所博士後、綠米演算法工程師 曲曉峰

為了呈現嘉賓的行業觀點與預判,雷鋒網對現場圓桌對話內容予以實錄,並做不改變原意的編輯與整理。

長文對話實錄:國內物聯網10年沉浮,AIoT技術如何破局?|AIoT+智慧城市峰會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主持人:感謝四位嘉賓能到來。國內物聯網市場經歷了近十年的起伏,產品及場景化落地得到了很大的加快,如何看今年整個市場從IoT到AIoT的變化?

甘泉(Semtech市場戰略總監):首先要大量的數據喂進來,進行大量的分析,這樣才能把AIoT做得好,趨勢我們看得很清楚了,發展方向也看得很清楚了。但是我看到的情況是,前端感測器的數量並不夠多,收集的資料、數據信息也不夠多,而且客戶習慣的養成和特性的培養,這個過程也沒有達到非常高的量,所以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這兩個是共同發展的過程。假如說現在獲取信息的數量是一百億,在這個數據量下服務整個地球或者中國這麼多人,實際上AI被喂的東西還是太少了,等數據量增加到現在的十倍甚至一百倍的時候,AI的服務帶來的價值可能增加的就是一百倍甚至一萬倍,這是一個持續增長的過程。

潘江宇(康行科技聯合創始人):康行科技是做門禁通行的公司,是基於人臉識別去做的。IoT和AIoT,從個人管理業務、部署產品和市場的角度看,差距並不大。AIoT和IoT的唯一差距就在於在現實的場景中,服務客戶、給予客戶技術能力以及工具的功能變得不一樣了。

普通智能產品,像手機、門禁卡、飯堂飯卡,客戶以前接受並用過,他們接觸過這樣的產品,他們知道大概的功能,一上手用就是這樣,AIoT就在於變成刷臉,變成語音交互,這是差別。所以康行科技的精力更多放在用戶交互的體驗上,讓他們知道怎樣通過第一次用AI的產品,學習到以前的行為習慣,並可能要改變舊有的行為習慣,所以是一個更偏向於邏輯設計和業務交互的東西。我們的思路是以客戶的角度看待,以用戶的角度設計,現在的訓練模型很普遍,訓練成本也很低,現在都有很多AI的開放平台和技術,重點是要如何教會用戶用。

只有讓用戶覺得你的東西有用才有市場,前期做再多的噱頭,是懸在半空中的,最終是要落地的。我們公司內部工作的口號就是:技術要上天,但是產品要落地。我們要想辦法怎麼讓三四十歲的中年人接觸到這樣的東西,也能在一個星期之內適應它,這就是我們的工作。

潘子健(和而泰地產事業部總經理):IoT到AIoT的爆發,在四年前和而泰就預測到了,在14年C-life平台推出的時候,我們平台的定位就是大數據綜合計算服務平台,四年前大家談IoT都在談連接,但我們說連接本身只是一種手段,並不是目的,目的還是從智能到智慧的升級,要有數據、計算和服務,所以IoT到AIoT的升級或者爆發,這是一個必然。對於和而泰來說,從一開始做IoT就是這樣的定位,瞄準計算、AI和服務。所以IoT是一片藍海的話,不同的定位,就代表了你可以到達不同的高度。

曲曉峰(清華大學深圳研究所博士後、綠米演算法工程師):AI和IoT的結合可以從幾點來談,一個是有人工智慧的產品接入到IoT里,再就是IoT的運營使用人工智慧的技術。有人提到物聯網端的感測器數量還不夠多,所以想在物聯網上運行一些人工智慧的功能,確實現在數據量不夠,但是今年已經看到有些改變跡象了。

長文對話實錄:國內物聯網10年沉浮,AIoT技術如何破局?|AIoT+智慧城市峰會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所博士後、綠米演算法工程師 曲曉峰

首先在終端,有AI功能的產品已經爆發。常見的智能音箱、智能門鎖以及帶有各種識別功能的攝像頭,手錶、門鎖等傳統產品上也能實現人工智慧的功能。我們的用戶、產品經理,對於人工智慧已經有了把握,不像前幾年一提起人工智慧,大家首先想的是能跟人交互的機器人,現在這種泡沫已經被戳破,反而是大家能夠冷靜的為用戶提供服務的角度思考人工智慧。所以這一年最主要的變化是,人工智慧真正的冷靜了,理性了,但反而能給用戶提供有價值的功能了。

主持人:現在物聯網協議慢慢打通,網路平台的基礎架構已經有一定規模了,智慧城市的發展也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開始,現在看智慧城市是一個宏觀概念,細分下來的話,這兩年無論是智能單品、智能家居、地產,無論是談到智慧城市的宏觀概念還是細分場景的落地實施,都離不開基礎網路的搭建。lora進入國內是比較早的,現在在國內鋪得也比較大,甘泉總是負責lora技術在中國的拓展,在中國有怎麼樣的布局?今年推廣情況怎麼樣?

長文對話實錄:國內物聯網10年沉浮,AIoT技術如何破局?|AIoT+智慧城市峰會

Semtech市場戰略總監 甘泉

甘泉(Semtech市場戰略總監):推廣情況非常好。今年雲棲大會的飛艇,其物聯網主要的連接技術是lora技術,阿里進來了,下半年騰訊、京東也進來了,所有的互聯網公司全部都湧入到lora技術作為物聯網連接的主流技術里,這是我們可以看到的。從數據上看,今年還沒有結束,預計中國有增長50-100%的空間。在地產方向,現在招商地產、碧桂園等等已經用了我們的技術。現在大量的房地產企業開始做轉型,吸收現在的先進物聯網技術架設到裡面,現在都是前裝,建設的時候就裝進去,越來越多,非常好。所以我也非常看好這個發展方向。

主持人:和而泰在地產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潘子健總也是這方面的專家,和而泰今年主要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潘子健(和而泰地產事業部總經理):整個地產行業從住宅開發模式現在變成多元化持有模式,這是一個行業的大勢,所以各家地產龍頭企業都在「去地產化」,但主要的營收還是來源於傳統住宅。

在業務的多元化布局方面,可以看到長租公寓、酒店、旅遊地產、文旅、物流、教育、農業、養老這些都在多元化布局當中,地產的多元化不僅僅是房子不賣了,它的整個盈利模式是不一樣的,住宅銷售是快周轉的模式,生產就賣掉,賣掉也不管了,物業維持基本服務。如果持有模式的話,是需要持續經營:運營客戶,保持人流,保持營商環境。長租公寓從2017年開始爆發,未來的競爭會面臨一個運營能力的競爭,這就需要你更加了解客戶,安全、健康、必要的社交等這些是成為我們在公寓運營的時候要重點考慮的。安全、健康、社交這些都跟智能化有關聯,所以今年會推一個健康公寓,健康公寓就是一個健康的生活模型,包含你的睡眠、飲食健康,飲水健康、空氣環境要健康,甚至身體檢查。我們打造了一整套的健康公寓智能化的解決方案,來提供給公寓運營方,提升他整個品牌公寓的運營能力、品牌溢價以及客戶的體驗和滿意度。

主持人:除了地產方面,還有一個很火的領域就是智慧家居。綠米從智能單品時代一直到現在,逐漸成為智慧家居的佼佼者,曲曉峰總是如何理解智能家居現在的發展,有哪些需要克服的問題?智能家居接下來有哪些是比較火爆的點?

曲曉峰(清華大學深圳研究所博士後、綠米演算法工程師):前裝是汽車出廠之前要安裝的一些設備,綠米的智能家居要用這個詞來形容的話就是後裝,消費者想給自己的生活做一些改變的時候,小米、綠米會找智能家居的單品添加到家裡,體驗這些智能的功能。

智能家居的單品,其實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教育,很難下定決心做一個完整智能家居的房子,畢竟沉沒成本比較高,有可能先用一些單品,弄一個小愛音箱,用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能給我的生活帶來改變,有良好的體驗,之後才下定決心要找一個有和而泰整體方案的,或者是有帶有lora產品的這麼一套家居。有的是做前裝,有是做後裝,但這也帶來一些問題,不管是IoT還是AIoT,智能設備要互聯互通才能體現功能,所以綠米在進入小米生態鏈之後推出的第一套產品是一個套裝,有四個智能產品,能有一個最小可用的系統,這樣就能先玩起來。

這兩年從綠米的角度看,用戶已經成熟了,他們對人工智慧產品是有期待的,他們希望用有智能的產品把家更智能化。但反而是我們推出單品的時候,工程師和產品經理早期對這個東西是沒有把握的,2014、2015年就有一些先行者,一些小的公司推出人工智慧產品,但是當時的產品一方面是市場不夠成熟,一方面技術也不夠成熟。但是今年市場真的是成熟了,我們有了一些新的智能家居的產品推出之後,從來都是供不應求,反而是我們的廠商現在越來越謹慎了,每推出一個產品都會反覆測試。今年門鎖是比較火的一年,但是中間出了好多的波折,比如說一些小黑盒、假指紋,但是技術也在不斷提升,這個月剛推出的米+門鎖,8小時三千萬銷量,真的賣沒了。從智能家居的角度看,今年一整年的變化,人工智慧+物聯網,市場真的是成熟了,反而是需要我們從廠商、從雲端及方案端拿出更成熟的產品滿足客戶需求。

主持人:門禁系統是在商業化落地比較好的,也是現在產品銷售比較好的領域,康行也有自己的智能門鎖產品,可以談一下在產品落地上有什麼自己獨特的見解?

長文對話實錄:國內物聯網10年沉浮,AIoT技術如何破局?|AIoT+智慧城市峰會

康行科技聯合創始人 潘江宇

潘江宇(康行科技聯合創始人):大家都從買房子追求有得住,到要住得近、住得好,現在變成住得高端、住得健康。住得健康怎麼體現?那就是硬體的設備上,因為現在提高人力去增強服務,已經是傳統手段,當然最好的做法還是添加新的設備,我們就會針對這樣的訴求做產品,做這個產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現在人工智慧技術很火,但是現在國內的小區很難見到有真正用到AIoT的人工智慧技術的產品。這個市場是非常大的,很多人還用不到,為什麼用不到?首先是成本原因,沒有辦法承擔這個成本,其次是提供服務的能力,像綠米或者和而泰,他們打包一個完整的方案,打包方案之前要選擇供應商,哪個供應商具體到控制場景里的門鎖?具體的協議能不能通?兩幫工程師能不能做整體方案?這裡很複雜的。

高端小區可以通過AI技術增加房子的價值,房子怎麼宣傳是他的事情,我們只提供服務。但是中低端小區怎麼辦?這樣的小區是沒有完整物業的,可能很多的房子都是以前賣就賣給你了,物業就收普通管理費,怎麼讓這樣的小區也用上這樣的產品?一個是控制成本,再就是提供傻瓜式的服務,將我們的產品做出來,包裝好給到客戶,並且可以很快捷教會他怎麼使用,所以我們公司不但有產品組、研發組,還有售後和代理的工程部署團隊,這也是我們公司為什麼成立一年多,就已經獲得了百度的認可,成為了他第一家AI的指定合作商合伙人。

我們雖然是一家做B端生意的人,但是我們秉持的是對C端客戶的要求,在AI這樣一個新的時代,大家都不認識這樣一個新的東西,真正的老百姓只關心柴米油鹽,我怎麼服務到他?通過我們在場景中不斷打磨和精雕細琢。微信一開始是做社交,後面的生態逐步建立起來,不是一開始就想到有微信錢包、滴滴打車,我們的思路也是這樣,首先用戶要能用,,每個人都能用的時候,就已經成功了,我們奔著這樣的目標,希望我們的產品可以服務到更多行業。這是我的心聲。

主持人:AIoT技術和智慧城市應用的融合有怎麼樣的想法?可以根據各自所在的行業發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做一下對未來的展望。

甘泉(Semtech市場戰略總監):我一直是做物聯網的,從研究生到現在做了十年,以前做RFID,現在做lora,主要是要有更多的節點連接,拿到更多的數據。RFID在這些年已經有一百億顆的出貨量,現在還有lora加起來有億級,如果以後真的萬物互聯,那個鏈接的數目應該是萬億級的,這一天誰也不怕沒有數據。

物聯網現在變化的速度是越來越快的,可能到萬億級互聯的那一天是十年或者十五年後,那一天世界會有巨大的變化。培養客戶,我們要有耐心,要有實踐,可能前面耕耘的路比較痛苦,但是我相信將來萬億互聯以及AIoT的發展是非常宏大的。

潘江宇(康行科技聯合創始人):不管是拿數據還是提供服務,端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有端,一定要在場景中——這就是物聯的基礎也是核心。我們公司的使命是用人工智慧連接人與物,將真正的物聯連接起來,真正將服務與服務之間形成關係,將各個服務之間形成體系,可以說在未來,以後去到哪個地方都不用帶任何的電子設備,因為任何地方的電子設備跟雲端聯繫就能成為像手機一樣的東西,現在攜帶手機是自己的一份資料或者計算工具,如果未來端真的達到我們所想像的上兆級的連接、上兆級的神經元,可能我們就身處一個計算機中。我們的工程師、業務人員、產品設計就要朝這個方向去走,怎麼樣在這個人工智慧時代,將端的設備放到場景中服務場景,這就是我們要做的努力,也是這個時代的訴求。

長文對話實錄:國內物聯網10年沉浮,AIoT技術如何破局?|AIoT+智慧城市峰會

和而泰地產事業部總經理 潘子健

潘子健(和而泰地產事業部總經理):所有的新技術包括所有新的商業模式,最終要回歸本質就是價值,物聯網並不是一個新技術,早在十年前就提了物聯網這個概念。物聯網從連接開始,走到現在大家都在關注數據,再到計算,也可以理解為它是AI的一種計算能力和服務,最終它是要通過這樣的路徑來體現它的價值,和而泰的願景是以人和家庭為核心,能夠延展所有的行業,真正成為社會運行的支撐平台。連接只是第一步,數據也還是開始,計算是到了中間,所以我們要形成能夠在各個領域、各個產業落地的智能化的大數據,基於物聯網的價值體系。只有這樣,我們的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才能跟最終的商業價值進行綁定,也只有最終的價值落地,才能夠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

曲曉峰(清華大學深圳研究所博士後、綠米演算法工程師):綠米是做純TO C的,對用戶體驗非常敏感。

今年有一個改變特別明顯,就是用戶對於帶有智能產品的寬容程度明顯有提升,比如說小愛音箱會出一些小問題,用戶反而會在抖音上發一些搞怪的視頻,用來玩一下,用戶越來越寬容,對人工智慧產品的理解也越來越容易。從我們這個角度來看,最近兩年市場對智能產品的需求是很強烈的,反而是我們在技術上試圖追趕。很多時候提升產品體驗更關注的是成本,門檻降下去了,產品體驗就會非常好。包括小米生態鏈的其他兄弟企業,做產品的時候也追尋著小米的規則,比如說利潤率不要太高,帶來的就是用戶的體驗和市場的培育,真的市場在走起來了,所以我覺得大概就五年之內。可能二三線城市稍微差一點,但是一線城市是絕對不一樣的。

潘江宇(康行科技聯合創始人):我更樂觀一點,我覺得是三年。我們有一次做系統維護,小區停了八個小時不能刷臉,變成刷卡,他們難受得要命,因為他們已經體驗了這種體驗。這種現象就是已經離不開了,以這個趨勢發展,可能是三年。

曲曉峰(清華大學深圳研究所博士後、綠米演算法工程師):尤其是物聯網、智能家居的這些產品,技術要求還是比較高,和日常生活還是有點差距,所以綠米在這方面,我們在全國合作了一千多家服務商,遇到問題隨時改進,尤其是生活場景用了這些產品之後,會產生新的需求,需求和需求之間會疊加,會指數性增長。

主持人:無論三年五年還是十年,物聯網和智慧城市會離我們越來越近,無論是遠的未來還是近的未來,總會到來,今天的所有演講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所有的到場嘉賓,感謝大家對雷鋒網的大力支持,再見。

AIoT+智慧城市峰會演講視頻全集稍後將在雷鋒網會員【AI投研邦】里推出,並及時通知大家。大家可掃描二維碼關注【AI投研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 CCPC 落幕,清華奪冠!曠視承諾包攬未來 5 年賽事總贊助
連鎖便利店效率提升,AI 自動補貨是個好的切入點嗎?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