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鐵甲洪流誕生記,高盧騎士的成長(下)

鐵甲洪流誕生記,高盧騎士的成長(下)

原標題:鐵甲洪流誕生記,高盧騎士的成長(下)


二戰結束後的第二年,隨著歐洲「鐵幕」的拉下,歐洲各國的軍事目標從德國變成了蘇聯,當時的蘇聯擁有強大的裝甲力量,而對於歐洲這些剛從戰火中喘過氣來的國家來說,主戰坦克的研製勢在必行。


1956年為了預防蘇聯的鋼鐵洪流的入侵,法國同聯邦德國、義大利聯合研製第二代主戰坦克。二戰前法國坦克的特點是注重裝甲防護,而忽視坦克火力和機動性對戰局的影響,而這一次法國坦克從側重裝甲轉變成了火力和機動性。項目一開始是由法國與聯邦德國分別研製樣車,最後選擇一型進行生產。而計划進行到中途時由於兩國的利益問題,聯合研製計劃破產了,法國在原有樣車上研製出來了AMX30坦克,德國研製出了豹1坦克。雖然兩國聯合研製計劃失敗了,但是AMX30與豹1在設計方面擁有相同的設計思路:犧牲裝甲提高機動性,在面對蘇聯龐大的裝甲集團軍時,依靠優秀的火控和機動能力拉開差距。


圖1 AMX 30B主戰坦克以犧牲裝甲防護來提高機動性的概念在當時的北約國家中佔據著很大的一個地位


直至20世紀70年代,蘇聯新一代主戰坦克T-72系列坦克亮相,標誌著新一期的軍備競賽的開始,北約各國也推出了自己的新型坦克:豹2系列,M1系列坦克。面對東西方的壓力,法國人又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AMX 56即我們熟知的勒克萊爾主戰坦克便是這一時代的產物,法國人在坦克方面的創新在勒克萊爾主戰坦克上再一次得到了體現,勒克萊爾在當時來說是集各種先進技術於一身的第四代主戰坦克,但是與美、德聯合研製的坦克方案MBT-70相比又有很大區別,MBT-70坦克雖然也是使用了各種先進技術,但是這些技術相對於那個時代來說太過超前,而勒克萊爾使用的技術確是很貼合當時時代的技術,這也使得勒克萊爾的報價讓豹2和M1望塵莫及。


圖2 美軍保存的MBT-70實驗坦克



圖3德國保存的MBT-70實驗坦克,MBT-70坦克所使用的各項技術在當時那個時代都是十分的超前,高昂的造價使得土豪美帝也望塵莫及。


勒克萊爾主戰坦克的技術亮點有兩點,一勒克萊爾坦克是北約坦克里最早使用自動裝填機的坦克,從二戰後的搖擺炮塔開始直至80年代的勒克萊爾可以看出法國人十分喜歡自動裝填機,有了自動裝填機整個車組就可以空出一個裝填手,這樣一個車組就只有3個人:車長,炮手和駕駛員,或許法國人也喜歡「鬥地主」?;二勒克萊爾坦克是最早使用數字化火控系統的坦克,首次做到計算機與坦克的結合。


圖4 AMX 56勒克萊爾主戰坦克與其他四代主戰坦克相比有一個科技感十足的炮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臉長軍評 的精彩文章:

兩次關島戰役過後,日軍如何從狂妄的瘋子變成怯懦的鼠輩?
抗穿一米獨步天下:中國99A到底有多強?上尉車長有話說!

TAG:臉長軍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