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李長亮:謹防新技術侵蝕人生控制權

李長亮:謹防新技術侵蝕人生控制權

原標題:李長亮:謹防新技術侵蝕人生控制權


人類進化史,其實是一部不斷獲取控制權的奮鬥史。從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中生存繁衍,我們學會觀察自然規律,適應自然環境;學會採摘與種植,食物按既定節奏進行供應,基本生存條件得以保障;製作工具發展技術,延展體力與智力邊界,進一步擴大改變自然與世界的範圍;商貿和交易,構建社會溝通體系,催化了整個人類社會的關聯能量。今天,我們掌握了這個世界的絕對控制權,構建了科技與文明的社會。


工業革命和科技進步,使經濟跨數量級的飛躍增長,成為影響世界運轉的巨大引擎。生產力不斷提高,交流溝通成本不斷降低,人們盡情享受日益便利的生活,一部智能手機,幾乎可完成對工作和生活的所有操控。從歷史演進角度看,我們對世界、對個人生活的控制,變得史無前例的強大。按這個趨勢,未來這種控制會變得更極端。事實是否真如此呢?

目前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人工智慧技術的突破,正在綁架我們讓渡生活的控制權,日益壓縮我們自由選擇的空間。生活中,我們出行打車,出行公司要求我們必須同意共享我們的位置,否則無法提供服務。個人的位置信息,在這一刻,將不再只屬於個人,而是與背後的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系統共享,甚至它了解得比你更多,下一步要去哪裡,什麼時間到達,都了如指掌。比這更嚴重的是,目前個人數據很容易泄露,並且被惡意利用。


今天,在我們享受科技個性化服務同時,人類對自己的隱私保護和生活控制,都在歷史性下降,只是這種下降,一者被其帶來的便利所掩蓋,二者人們並不在意這種下降,或者沒有看到持續下降帶來的潛在危害。當我們所有的一切都變成透明,所有決策看似是我們自主選擇了一個便利的方式,但其實在更高意義上是被看不見的演算法所引導和控制,人類會對自身的生命意義產生懷疑,對未來產生焦慮和恐慌,誰將主宰下一個世界,是人還是機器?


但是,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讓渡隱私和控制,是獲取這些智能服務的先提條件。而法律框架,對這一塊還不是很完善,畢竟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是最近十年才快速突破、大規模應用到生產生活中,市場還在培育,社會認知還在建設中。


在未來,人工智慧技術會替代人類完成生產生活中很多的環節,我們應該從很多重複可學習的技能工作中抽身而出,去做一些更具有創新性和審美的事情。而保護這種替代不傷害到人的自由和隱私,是我們的社會文明體系和安全技術應該攜手解決的。一場足球賽,對球權的控制,不一定能帶來最終的勝利,一個優秀的守門員,才能保證至少不敗。

一個理想社會,除了科技發達,生產力十足,更應是細緻和自由的。每個人的需求都被照顧到,每個人都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並且每種選擇都應該能到達目的地。科技在以加速度前進,社會也在不斷地學習和改進。有時候,兩者不在同一速度上,可能會出現偏差帶來滯後。但是從長遠來看,我們有信心看到一個發達而精緻的社會,這也是社會應該演進的方向。當然前提是我們應該學會與科技相處,同時配套成熟的體制。人與技術的邊際關係,應該由技術決定上限,由社會文明決定下限。(作者是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專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下重手!陸配帶20塊錢豬肉乾入台,被台當局罰20萬
「海綿寶寶之父」去世,今年,我們被世界推著長大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