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明王朝6:被眾人綁架的「改稻為桑」國策!

大明王朝6:被眾人綁架的「改稻為桑」國策!

(楊角風談大明1566第6期)

前一期講到充滿火藥味的御前財政會議,終於進入到了下半段,而嘉靖帝也從幕後走向了台前。

作為深諳帝王之術的嘉靖帝,一出場就鎮住了在場的各位,尤其提出的「雲在青天水在瓶」理論,更是把他的帝王之術展現地淋漓盡致,也是這次會議最終能求同存異達成共識的束縛。

那麼隨後嚴嵩提出的「改稻為桑」的國策,到底是在什麼前提下提出來,又為何在後面會掀起天大的風浪?

本期楊角風談大明王朝6:被眾人綁架的「改稻為桑」國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一、

面對嚴世藩的生活作風問題,嘉靖帝點到為止,並沒有深追,弄得高拱一臉的疑惑,難道娶了九房姨太太就這樣過去了?

顯然,嘉靖帝並不理會眾人的神情,把雙方的爭論定性為吵架,該吵還得吵,吵的越凶,朕越高興:

嚴嵩先是肯定了張居正「凡事預則立 不預則廢」的觀點,提到嘉靖三十六年就說過要修路,結果沒修,導致現在運木材得海運,這才導致了成本高。所以,內閣批的建設項目導致了虧空,根本原因就在於之前批的建設項目太少,拉不動經濟,所以才虧空了,這就是凡事沒有預的原因啊。

聯想到現在,針對財政赤字,這個理論持有者還是大有人在的!

朝廷當時就議過,為什麼最終沒通過呢?這非常值得思考,連嘉靖帝都瞪大了雙眼:

嚴嵩繼續發話,今年的財政預算,內閣下去要好好議議……

這個手段相當高明,不僅讓去年自己造成的虧空變得合法化,還把責任推到了別人頭上,高,實在是高!

果然,嘉靖帝聽明白了,打斷嚴嵩的話,反問張居正:

二、

張居正莫名其妙地就替嚴嵩一黨做了幫手,自己說出的話,自己還得圓回去啊。

如果不贊同,那麼一會兒提到的撥款給戚繼光練兵的錢,就沒戲了。如果贊同,好,這下去年的爛賬,不僅全部報了,還默認徐階、高拱和自己成了造成虧空的元兇。

張居正為了給戚繼光練兵能撥錢,於是冠冕堂皇的舉鄭和下西洋的例子,意思是說如果不撥錢,海上貿易沒法做啊。

這裡插入一下,雖然嘉靖帝誇張居正算賬算的好,其實從現在的眼光來看,他的賬算的並不對。由於明朝前期頒布荒唐的禁海令,導致沿海地區的百姓極其貧困。其實這條政令表面上是只有朝廷可以做貿易,是保障財政收入的。其實,很少有人仔細的算過賬,這樣做,反而降低了國庫收入。

沒等張居正話說完,嚴嵩突然萌生了一個好點子,馬上搶過了話題,說這件事他跟張居正商議過。

此時的張居正,估計想啃死嚴閣老的心都有了,眼睛透露出驚慌,嚴嵩這隻老狐狸又要搞什麼鬼?可惜沒辦法,自己這場戰鬥是完敗啊……

本來張居正是想讓朝廷把錢花到刀刃上,舉了倭寇的例子,也是為了給自己的兵部籌錢,結果嚴閣老成功的歪曲了他的意思,還毫無漏洞:

嚴嵩這一算賬,嘉靖帝高興不已,花錢的事他不怎麼關心,怎麼賺錢他最興奮!

現在很多企業也有這個問題,老闆最喜歡聽賺錢的話,最不喜歡動不動就講必須投資的事。但凡一個主意出來,從來不算算成本,只盯著利潤不放,豈不知這件事八字還沒一撇呢。

有點像現在的拉贊助,先給畫一張大大的餅,豈不知連小麥都沒種呢,哪裡來的麵粉?

三、

這下子嘉靖帝跟嚴嵩兩個人沉浸在賺錢的喜悅中,拔不出來了,根本不在乎張居正等人的表情。

嘉靖帝自己都提出問題來了:

「關鍵是蠶絲,如何增加桑田,多產蠶絲。」

大家記住,其實這個國策,是在嘉靖帝嘴裡出來的,其餘人也不過是引導而已,由此可見嚴嵩跟嘉靖帝的默契程度之高,令人佩服!

張居正等人聽到「內閣的意思是」時,各個臉都綠了,就這樣他們就被嚴嵩一個人代表了……

現在情況變成了,嘉靖帝示意嚴嵩,嚴嵩捆綁上整個內閣,於是「改稻為桑」的國策就此誕生。

至於老百姓願不願意,有沒有糧食吃?

清流官員們都能被代表,更何況老百姓呢?這件事,好像到現在都沒有改變過:

至此,「改稻為桑」的國策算是定了,自始至終清流一黨就沒插上一句話。

而浙江的「改稻為桑」,像不像當今的世界格局?

放棄某個產業,重點發展單一品種(比如戶方),最後被卡脖子的是誰?之前說的好聽,糧食外省給調,等真到了需要糧食的時候,各種條件都來了,最後苦的還是老百姓!

嘉靖帝不愧是帝王,為了安撫清流們被代表的痛苦:

四、

嘉靖四十一年全國普查人口差不多六千三百多萬,江浙地區是人口大省,明末清初的時候浙江總人口從2200萬降到600萬。按此推算,一項普及近千萬人口的「改稻為桑」國策,竟然不做下調研,不問問老百姓同意不同意,甚至連直浙總督胡宗憲都不問一下,就定了?

到底是誰定的?

嘉靖帝嗎?

顯然不是他,整個會議全程,除了他敲了幾下銅罄以外,就拍板了兩件事,一件是:

另外一件則是最開始清流一派和嚴嵩一派的爭鬥焦點,周雲逸一案了……

末了嘉靖帝不忘加上最後一句:

「由大內出!」

就這樣,第一集一出場就把嘉靖帝的帝王之術刻畫地淋漓盡致,罪過都是別人的,聖明都是皇上的。不管是不增稅賦,還是自掏腰包安撫周雲逸一家,讓所有人都感激皇上有德,就跟最開始呂芳面對下雪時說的話一樣:

「皇上,有德啊!」

整場爭鬥,除去周雲逸的事,清流一派想的是少開工程,減少貪污;嘉靖帝想的是別少朕的錢,宮殿該修還得修,道觀該建還得建;嚴嵩一派則考慮去哪弄錢,最好弄錢來的同時,既充實了國庫,又填飽了自己腰包。

整個會議大家可能覺得清流是正派,其實不久後的將來,他們心中想的卻是利用浙江的亂,而搞垮嚴黨,連李妃都看不下去,問他們,誰心中裝的才是百姓?

嘉靖帝開門的那一刻,也預示了暴風雪就要來了,而他,顯然已經做好了準備,至於其他人,那不是皇上該考慮的事情!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大明王朝,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原創文章,喜歡就關注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角風發作 的精彩文章:

雍正王朝中老四胤禛一向精明,為什麼追欠款時會漏掉三條大魚呢?

TAG:楊角風發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