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道光是一個悲劇皇帝,其根源不在於鴉片戰爭戰敗,而是不思進取

道光是一個悲劇皇帝,其根源不在於鴉片戰爭戰敗,而是不思進取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中午時分,道光皇帝在圓明園駕崩,享年六十八歲。這位在即位之初便有雄心壯志的大清統治者,一生有過榮耀,有過屈辱,但最終因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失敗,帶著滿腹悲憤和宏圖破滅的遺憾,向大清的列宗列宗請罪去了。

其實,要想評價道光皇帝一生的功過是非並非易事,他身上具備很多優秀帝王的特質,但是在風雲突變的時代,他沒有順應歷史的潮流,而是局限於封建體制的束縛,讓大清陷入萬劫不復之地。不過話又說回來,道光也有生不逢時的遺憾,要是放在承平之世,他或許是一位好皇帝。

道光在位三十年,僅次於康熙和乾隆。他即位時令皇家驕傲的「康乾盛世」已經過去,令帝國無可奈何的衰敗正在蔓延。他在位期間,除了來自海上的英國人之外,內部矛盾也已經達到頂峰,而太平天國運動不過是國內矛盾的一個總爆發。甚至可以說,之所以「海上蠻夷」英吉利能打得大清毫無還手之力,與清王朝內部出了問題是分不開的。

不用想,道光在簽下《南京條約》的那一刻是極度痛苦的,前一天晚上他整夜未眠。自大清入關後,這是第一次蒙受恥辱,第一次赤裸裸地展示在國人與西方列強的面前。

不過單論道光皇帝個人,這位勤政守常的皇帝還是有可取之處的。他不僅想有所作為,而且曾試圖革除弊端,在執政的三十年中做了不少嘗試。由於時代的局限性,道光帝是不可能認識到當時的皇權制度已經開始走上末路的,我們也不能苛求他超越歷史去認知事物。但是,作為一個封建帝國的皇帝,他敢於正視清王朝當時的弊病,并力圖加以扭轉是值得肯定的。

即位不久,道光帝就一針見血地指出,大清帝國已經處於弊病叢生的狀態,而最大的弊端就是吏治敗壞,例如橫徵暴斂、虐取於民、官官相護、朋比為奸。他有一句話說得很貼切「積弊相沿,挽回無術。」

此後,道光帝在「陋規」和「漕運」兩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並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道光帝以一人之力對抗整個官僚集團,顯然是勢單力薄。在重重阻礙之下,他不得不回到原先的軌道之上。而他能做的僅僅是提倡節儉、開源節流。

道光帝和他的先祖們一樣,自幼接受這系統嚴格的皇家教育,不可能脫離開中國幾千年來建立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的傳統思想體系。自幼生長在深宮之內,他對外部的世界一無所知,更不可能著眼於世界大格局。從西方工業革命的成果以及思想中汲取養分,這就決定了他的勤政圖治只能局限在遵循封建舊制的範圍內,甚至僅僅是修補已經千瘡百孔的皇權制度。

鴉片戰爭的額失敗,讓道光帝在思想上受到了極大的衝擊,但事實上縱觀戰後大清帝國的各個領域,除了在軍隊方面有所改革之外,其他方面並沒有發生更根本性的變化。雖然他也被迫睜開眼去看世界,但是封建傳統的思想使他無法放下「天朝上國」的架子,認真去吸取西方世界有益的營養來改變大清的現狀。因此,清王朝也就不可能跟上時代的節奏。從這個角度來說,鴉片戰爭之後,中國依然在沉睡。

《南京條約》簽訂後,道光帝內心一直處於悲憤的狀態,但他並沒有將悲憤化為力量,或是說轉化的不夠充分。除了依靠一些民間力量去對抗英國人之外,他沒有自上而下地實施符合世界潮流發展的變革。我們可以這樣認為,鴉片戰爭是中國封建時代意想不到的戰爭,即便是戰敗了,這也情有可原。然而,戰敗之後沒有作出任何改變,並就此發力,這就是道光的失職了。

道光帝的努力,只不過是為將要傾倒的皇權秒廟堂上支上幾根朽木,就像一個醫術並不高明的大夫,想要挽回病入膏肓、生命垂危之人的生命一樣,結果必然是徒勞,道光帝的悲劇根源就在這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乾隆的本名叫弘曆,為何直到雍正繼位時還稱呼他為「元壽」呢?
他是大明狀元有德有才,本是國家重器卻生不逢時,定罪永久充軍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