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自然》發布2018年度十大人物,22歲曹原以位列第一入榜!

《自然》發布2018年度十大人物,22歲曹原以位列第一入榜!

轉自:Nature自然科研

哲學園鳴謝

《自然》12 月 19 日凌晨發布了對科學界產生重大影響的「2018 年度十大人物」——其中出現了兩位中國學者:一位是 21 歲即參與發現了石墨烯超導、一天之內兩篇一作論文登上Nature的青年物理學者曹原。

1

曹原:石墨烯駕馭者

讓原子厚度碳片層成為超導體的博士研究生。

Credit:Corinna Kern forNature

BY ELIZABETH GIBNEY

曹原的青少年時期異於常人。18歲時,他不僅已經高中畢業,還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拿到了本科學位,並前往美國開始攻讀博士。此後,曹原再接再厲,先後發表了兩篇關於原子厚度碳片層奇異行為的論文,開啟了物理學的一個全新領域。曹原承認自己的情況有別於常人,但是說自己並不特殊。畢竟他還是用四年時間讀完的大學本科:「我只是跳過了中學裡一些無趣的部分。」

2014年,曹原加入了Pablo Jarillo-Herrero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團隊,該團隊當時已經開始進行將碳片層堆疊和旋轉至不同角度的嘗試。曹原的主要工作是考察在堆疊的雙層石墨烯中,如果將其中一層相對另一層旋轉極小的角度後會發生什麼。根據一種理論預測,這種扭曲會極大地改變石墨烯的行為,但許多物理學家對此持懷疑態度。曹原決心創造出這種以微妙角度扭曲的雙層石墨烯,並發現了一些奇異的現象。對石墨烯施加微弱的電場並冷卻至絕對零度以上1.7度時,會讓能導電的石墨烯變成絕緣體(Y. Caoet al.Nature556, 80–84; 2018)。這一發現本身不可謂不令人驚訝。

曹原說:「我們已經料到這會對整個領域帶來巨大影響。但更好的消息還在後面:只需稍微調整一下電場,扭曲的雙層石墨烯就能成為一個超導體,讓電子實現零電阻流動(Y. Caoet al.Nature556, 43–50; 2018)。他們在第二個樣本中觀察到了同樣的現象,最終確認了自己親眼所見的事實。

通過簡單的旋轉就能讓原子厚度的碳材料產生複雜的電子態,這一研究成果讓物理學家爭相對其它扭曲二維材料的奇異行為進行實驗。一些物理學家甚至希望石墨烯能夠闡明複雜材料為何會在更高的溫度下成為超導體。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家Cory Dean表示:「我們接下來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眼前的機會巨大。」成功將平行的雙層石墨烯扭曲至約1.1°的「魔角」需要一些試錯,但曹原很快就掌握了可靠的方法。Jarillo-Herrero認為曹原的實驗技巧至關重要。

曹原原創的方法先將單層石墨烯撕裂,組成方向相同的雙層石墨烯,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微調校準。曹原還通過調整低溫系統,達到了能讓超導態更為顯著的溫度。

曹原喜歡將東西拆了重裝。他的導師說,曹原本質上是個「動手達人」,他在工作之餘會用自製相機和望遠鏡拍攝夜空,這些作品在曹原的辦公室隨處可見。Jarillo-Herrero表示:「每次我走進他的辦公室,他的檯子總是一團亂,上面堆著拆得到處都是的計算機和望遠鏡的各種零件。」

雖然曹原很年輕,略帶羞澀,但在他的同事眼中,曹原的堅持不懈體現了他的成熟。雖然以微弱差距錯過麻省理工的物理學研究生項目,但曹原想辦法通過電氣工程系加入了Jarillo-Herrero的團隊來學習這一課程。另外,曹原對博士生涯的出師不利也並沒有過多在意:他發現6個月費心解讀的看似激動人心的數據其實只是實驗裝置造成的巧合。Jarillo-Herrero說:「他不大高興,但他只是擼起袖子繼續干。」

曹原現在22歲了,但他對自己未來的職業道路還不確定。他說:「在魔角石墨烯上,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曹原本科時的指導老師、中科大物理學家曾長淦表示,全球各大高校已經在用博士後職位,甚至是教職崗位來吸引他。「他的名字在國內凝聚態物理學界無人不曉。」曾教授說。學校很希望他能回來,但曾教授認為曹原目前應該待在美國,「那裡更容易看到星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園 的精彩文章:

通過育種手段純化和更新人種,這種主張太過分了!
如果沒有古希臘...

TAG:哲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