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益州畫像記(一)

張益州畫像記(一)

張益州畫像記(一)

張益州即張方平,曾受朝廷之命前往益州,安定當地因謠言導致的民心騷亂。張方賓士理有方,除平息謠言外還整頓了社會秩序,獲得當地民眾信任感激,故為之畫像留念。此文除敘述本事始末外,著重強調了張方平在緩和朝廷與蜀中民眾緊張關係方面的作為。文章平實質樸,文末用《詩經》四言體概述始末,古樸而富含情感,體現了作者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

【原文】

至和元年秋,蜀人傳言有寇至邊。邊軍夜呼,野無居人。妖言流聞,京師震驚。方命擇帥,天子曰:「毋養亂,毋助變,眾言朋興,朕志自定。外亂不作,變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競,惟朕一二大吏。孰為能處茲文、武之間,其命往撫朕師。」乃推曰:「張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親辭,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歸屯軍,撤守備,使謂郡縣:「寇來在吾,無爾勞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慶如他日,遂以無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於凈眾寺。公不能禁。

【譯文】

至和元年秋天,蜀人傳言有敵寇侵犯邊境。邊境守防軍隊夜裡呼叫,城外也沒有人敢居住了。謠言流傳開來,京師大為震驚。正當朝廷準備下令選派將帥時,天子說:「不要姑息延誤釀成禍亂,也不要輕率調兵,助使變亂髮生,儘管謠言蜂起,但我的主意是堅定的。我認為外患並不足以使人驚慌,只怕內亂從中發生。這既不能用文書命令讓他們遵守法度,也不能用武力去同他們較量,我只需要一兩個大臣去處理。誰能協調好用文的感召教化的方法和用武力較量的方法兩者之間的關係,我就派誰去安撫軍隊。」大家推舉說:「張公方平就是這樣的人。」天子說:「可以。」張公以贍養雙親為由表示推辭,但沒有得到允許,於是就出發了。

冬季十一月,張公到了蜀地。到達的當天,就遣返了屯守在邊境的軍隊,撤除了邊境的守備,並派人到各郡縣去告諭說:「敵寇來了全由我負責,用不著勞累你們。」第二年的正月初一,蜀地百姓像往常一樣相互慶賀新年,從此也就平安無事了。又過了一年的正月,人們商定,要把張公的畫像留在凈眾寺里。張公無法禁止大家。

編自:中華書局《古文觀止》

作者:【宋】蘇洵

編輯:瑜琪

【往期精選】

同學一首別子固(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粟文化 的精彩文章:

蘇東坡的賢妻和知己(四)

TAG:一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