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55萬西德人逃去東德,明明西德更富有,為何還有人願意投奔東德

55萬西德人逃去東德,明明西德更富有,為何還有人願意投奔東德

冷戰時期,德國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因為兩大陣營的博弈而被一分為二,西德走資本主義路線,東德走社會主義路線,出現了極大的發展差異。

眾所周知,西德的發展比東德好得多,所以才有了300萬人逃往西德的事實。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不僅是東德人往西德跑,也有55萬西德人跑到了東德。

1949年的西德街頭,重建工作已經完成了一大半

1945年德國投降時,蘇軍將能搬走的工業機器全都運回了國內,這就導致東德的工業癱瘓,重建工作自然進行地極為緩慢。西德的情況要好得多,西方國家沒做得太絕,還給西德留了一些工業設備,冀上美國為西德提供了資金援助,加速了西德的恢復。

一邊在發展,另一邊仍停留在原地,東西德之間的差距自然越來越大。

到了上世紀60年代,西德已然成了經濟僅次於美蘇的存在了,人們的平均生活水平也比西德好得多,所以才有了300萬東德人的叛逃。

不過叛逃是雙向的,300萬東德人逃到西德的同時,又有55萬西德人逃到了東德,而且這一現象在70、80年代尤為明顯。那麼問題就來了,明明東德更窮,為何西德人還想叛逃呢?

1.逃亡東德的都是窮人

西德的經濟實力確實很強大,但別忘了西德走的是資本主義道路,資本家們掌控財富,貧富差距極大。

相比之下,東德走的是社會主義道路,講究公平分配,而且當周圍都是窮人時,人們也就不覺得自己活不下去,所以對西德窮人來說,逃往東德反而能生活得更好。

2.西德失業率居高不下

西德的發展確實很快,但工業化在進步的同時,工廠不再需要那麼多忍受,大批工人下崗,他們失去工作,眼看著就要活不下去了。反觀東德,人人都有工作,雖然窮但養得起自己和家人,自然受到西德底層人的嚮往。

東德間諜拍攝的美國駐西德大使館

3.間諜活動的影響

冷戰時期的德國是兩大陣營刺探對方情報的第一選擇,也是當時世界上間諜活動最頻繁的國家。蘇聯間諜的任務不僅是刺探情報,更關鍵的是進行滲透、宣傳與策反,當時確實有不少西德人開始信奉共產主義,舉家逃往東德。

另一方面,蘇聯可以派遣間諜進入西德,美國自然也能用同樣的方法進入東德,而且這些間諜可以混入逃難人群中,讓蘇聯和東德更加難以發現,成為美國打入東德的楔子。

總的來說,從東德逃往西德的,大多是有一定身家的富人階層,他們不願自己的財產被平分,於是去了保護資本的西德;從西德逃往東德的,大都是身無分文的窮人。兩個相互對立的國家卻又相互彌補,也算是冷戰大背景下衍生的特色了。

延伸閱讀

歐洲一小國,宣稱國土220萬平方公里,但國際承認的只有4萬

此國被稱為非洲新加坡,非洲四小龍中排行第四,國家收入靠收租

國防軍總司令找黨衛軍領袖決鬥,希特勒都沒辦法,罕見保持沉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根知底 的精彩文章:

比中亞四國加起來都大!哈薩克能成為國土大國,還得感謝蘇聯
二戰期間,日本大將若想成為擁有特權的元帥,需要什麼條件?

TAG:知根知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