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18版)巡講培訓會議在京盛大啟幕

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18版)巡講培訓會議在京盛大啟幕

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18版)(下稱,2018版指南)已由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艾滋病丙型肝炎學組和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共同修訂發布。為了更好的幫助各一線臨床醫護人員理解和學習指南的更新內容,更好的規範臨床診斷治療工作,由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艾滋病丙型肝炎學組和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主辦,北京協和醫學基金會承辦的2018版指南第一次巡講會於2018年12月16日在京盛大啟幕。

2018版指南的重要意義

國家疾控中心艾防中心主任韓孟傑教授在致辭中表示,2018版指南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艾滋病防控水平,希望今後我們國家的艾滋防控能在取得較大成績的同時還可以將艾滋控制在低流行水平,與此同時他也非常感謝大家對艾防工作的支持。

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18版)巡講培訓會議在京盛大啟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韓孟傑教授

「2019年將會有十幾次的全國巡講,這不僅對中國艾滋病的診治工作將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對完成3個90% 的目標也具有重要意義。」王福生院士在致辭中表示,CDC有大的資料庫和平台,還有一支高水平的專家隊伍,此外還跟衛健委有密切的聯繫,希望今後臨床醫務工作者能夠藉助CDC平台在促進中國艾滋病防控工作方面取得更大成果。

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18版)巡講培訓會議在京盛大啟幕

王福生院士

「2018版指南融合了國際先進的診療理念和中國人自己的數據,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北京協和醫院李太生教授表示,2018版指南第一次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丙肝和艾滋病學組聯合編寫,2019年將會把指南的核心要點在全國進行解讀,以期能夠聯合全國的疾控中心和臨床專家將艾滋病的防治水平和臨床研究水平邁上新台階。

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18版)巡講培訓會議在京盛大啟幕

李太生教授

2018年全國HIV的疫情概況

韓孟傑教授從全球艾滋病流行情況講起,介紹了我國HIV的疫情情況。韓孟傑教授介紹稱,2017年,全球範圍內現存活艾滋病感染者36,900,000,正在治療的人數21,700,000,新感人人數1,800,000。1990年—2017年,HIV新發感染和死亡呈下降趨勢。我國2018年1月-9月新報告HIV/AIDS 11.5萬例,截至2018年9月底全國報告存活HIV/AIDS 85.0萬例,死亡26.2萬例。中國疾控中心與UNAUDS和WHO聯合評估,截至2018年底,我國估計存活艾滋病感染者125萬,全人群感染率約為9/萬,新發感染者8.0萬左右。

我國艾滋病疫情具有地域差異大、傳播途徑以性傳播為主、注射吸毒傳播病例逐年下降等特點。不可忽視的一個現象是,60歲以上艾滋病病例以男性為主,從2010年的4751例上升到2017年的19815例,構成從7.4%上升到14.7%。此外,新發現15-24歲青年HIV/AIDS病例,從2008年的8354例上升到2017年的16307例,其中,青年學生佔比從2008年的5.8%上升到2017年的18.9%,且青年學生病例以同性傳播為主,佔比為57.9%,異性傳播佔38.7%。

韓孟傑教授指出,我國的艾滋防控工作需群防群控進一步擴大有效預防措施的覆蓋面,需要提高治療數量和質量雙管齊下,也需要強有力社會支持使我們更快更好地實現目標。

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18版)巡講培訓會議在京盛大啟幕

韓孟傑教授

「HIV病毒具有高度的突變率和重組率,HIV-1亞型廣泛分布於全球各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中心副主任汪寧教授分析稱,自2005年起,全球艾滋病死亡率隨時間推移而下降,全球HIV/AIDS死亡患者年齡分布主要在0-5歲和25-54歲之間。

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18版)巡講培訓會議在京盛大啟幕

汪寧教授

按每10萬人口存活總數、新感染數和死亡數三個指標,將全球188個國家分成10個流行水平,中國均排在第8類,屬於低流行水平。全球存活HIV/AIDS約3600萬人,75%集中在15個國家,中國是其中之一,並列第7位。近些年,中國艾滋病防治主要成效為艾滋病母嬰傳播率逐年下降和艾滋病死亡率不斷降低。

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18版)巡講培訓會議在京盛大啟幕

「十三五」總目標是最大限度發現感染者和病人,有效控制性傳播,持續減少注射吸毒傳播、輸血傳播和母嬰傳播,進一步降低死亡率,逐步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質量,不斷減少社會歧視,將我國艾滋疫情繼續控制在低流行水水平。那麼如何降低HIV新感染率和AIDS病死率?汪寧教授用如下圖示從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感染人群直至死亡的維度為與會者做了解讀,他解釋稱,具體體現在2018版指南中就是全程管理的理念。

2018版指南更新要點解讀

「2018版指南是適合中國人自己的指南」李太生教授分析稱,近些年艾滋治療臨床證據不斷積累和推陳出新,治療決策依據增多,此外既往治療藥物副作用明顯,影響患者依從性,與此同時國產和進口治療用藥種類增加,臨床醫生治療有了更多選擇,因此艾滋預防、全程管理等先進理念亟待推廣應用,因此2018版指南應運而生。

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18版)巡講培訓會議在京盛大啟幕

李太生教授

2018版指南相比較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歷年更新,節奏明顯加快,距離2015版指南只相隔三年。除各章節細節更新外,2018版指南還新增了單陽家庭生育、預防阻斷、HIV感染的全程管理等全新內容。

在早期診斷方面,採用核酸檢測進行補充試驗 縮短了抗體陰性者隨訪時間;新增CD4+/CD8+T淋巴細胞比值倒置的臨床意義;急性期診斷刪除「抗體陰轉陽」, 建議核酸檢測補充試驗。在機會性感染方面,在提倡儘早進行ART的同時,2018版指南考量了IRIS風險,放緩了結腦和隱腦的ART時機;首次納入SMZ-TMP作為PCP一級預防。在HAART方面,2006-2018: HAART更強效、安全和簡便;研究表明中國患者有半數人服用後血葯濃度超過理想的治療濃度,接近中毒濃度,在體重小於60kg的患者中尤為明顯,因此新版指南對EFV的劑量作出重要更新;此外還首次加入病毒學抑制患者的簡化治療。在預防阻斷方面,PEP首選方案更新為TDF/FTC+INSTI,中國指南首次加入PrEP內容。新指南首次加入HIV感染的全程管理,具體來看,HIV感染的全程管理是指HIV感染者在確診後多學科合作團隊為其提供的一種全程綜合診治和服務關懷管理模式。

「隨著抗病毒治療的推進,多臟器相關的非艾滋病死亡率增加。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在骨骼、腎臟、中樞神經、心血管、肝臟等臟器相關死亡率增加。因此開展多臟器併發症相關的研究,建立綜合的治療模式,將艾滋病病死率降低到2%以下是我們的目標。」李太生教授總結道,對於未來,我們有3項展望,一是降低因重要臟器併發症導致的非艾滋死亡,探索將免疫調節劑應用納入治療和綜合干預;繼續艾滋病功能性治癒研究;實現課題聯動與成果推廣應用。

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18版)巡講培訓會議在京盛大啟幕

部分與會專家合影

在疾控專家、王福生院士、李太生教授高屋建瓴的致辭和精彩的主旨演講之後,指南編寫組成員等國內知名專家對2018版指南進行了深入解讀,他們分別是:

一、吳昊教授解讀《艾滋病的病原學與發病機理》。

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18版)巡講培訓會議在京盛大啟幕

吳昊教授

二、陳諧捷教授解讀《機會性感染》。

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18版)巡講培訓會議在京盛大啟幕

陳諧捷教授

三、呂瑋教授解讀《抗病毒治療》。

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18版)巡講培訓會議在京盛大啟幕

呂瑋教授

四、何雲教授解讀《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療》。

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18版)巡講培訓會議在京盛大啟幕

何雲教授

五、孫麗君教授解讀《HIV母嬰阻斷和單陽家庭治療》。

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18版)巡講培訓會議在京盛大啟幕

孫麗君教授

六、沈銀忠教授解讀《HIV的全程管理》。

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18版)巡講培訓會議在京盛大啟幕

沈銀忠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醫精誠 的精彩文章:

賀建奎出席大會:本人對此感到驕傲!網友:爆炸性的知名度 也許正是他想要的

TAG:大醫精誠 |